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检测与心肌损伤的关系研究

2013-03-06 07:17杨丽萍柴玲彦刘彦霞杨艳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毛细感染性支气管炎

杨丽萍,姚 望,柴玲彦,刘彦霞,杨艳辉

(1.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2.河北省以岭医院儿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检测与心肌损伤的关系研究

杨丽萍1,姚 望2,柴玲彦1,刘彦霞1,杨艳辉1

(1.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2.河北省以岭医院儿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变化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同期门诊62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异常例数及数值均明显多于或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及早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警惕心肌损害发生,

细支气管炎;心肌;儿童

毛细支气管炎作为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喘憋性肺炎。此病由于感染引起小气道狭窄、堵塞,使通气和换气功能发生障碍,出现明显的喘憋。在缺氧、缺血、病毒及其毒素侵害的多重作用下,血清中心肌酶含量增高出现心肌损伤。本研究对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62例门诊非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旨的探讨心肌酶检测在毛细支气管炎心肌损伤诊断中的意义,并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科住院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2例,男性68例,女性34例,其中年龄<1岁84例,1~2岁1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关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62例为同期门诊的非感染性疾病的患儿,男性36例,女性26例,其中<1岁48例,1~2岁14例。2组均剔除患有严重佝偻病、贫血中度以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或免疫缺陷等疾病的病例。2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于住院后第2天、门诊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于就诊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2mL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应用荷兰威图Selectra-XL全自动生化仪分析,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采用速率法,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uscle B,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试剂为湖南永和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正常参考值为CK 0.5~192U/L,CK-MB 0~25U/L,LDH 80~285U/L,HBDH 72~182U/L。

2 结果

2.1 心肌酶异常例数比较:毛细支气管炎组CK、 CK-MB、LDH及HBDH异常例数明显多于非感染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比较:毛细支气管炎组CK、CK-MB、LDH及HBDH数值均明显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心肌酶异常例数比较(例数,%)

表2 2组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为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68型等引起,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1~6个月婴儿[1],本研究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1岁84例(82.35%)。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特点为直径75~300μm的毛细支气管广泛的炎症、渗出以及黏膜水肿,从而导致微细的管腔痉挛、梗阻、狭窄,引起喘憋、低氧血症。年龄越小,喘憋越重,缺氧、呼吸性酸中毒及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小儿心肌细胞对感染和缺氧较为敏感,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心肌酶释放增多或溢出增多,导致血清心肌酶升高;病毒或其他病原体释放出的毒素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损伤细胞结构,引起心肌细胞酶的释放增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清除能力下降,致使自由基参与到其病理过程之中,引起心肌细胞核酸破损、多糖解聚,造成细胞损伤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发生改变,引起心肌酶的释放增加[2]。心肌酶属于胞浆酶,CK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CK-MB对判断是否心肌损害具有高度特异性,它几乎不存在于其他组织,却在心肌中有很高的含量,能占到心肌总CK的14%[3]。血清CK-MB正常时不超过总活性的5%,当心肌受到损害时在6h内就可急剧上升,持续24h以上。LDH、HBDH存在于人体的许多器官组织中,在临床上多种疾病都能检测到这些酶升高[4-8],因此仅有LDH、HBDH的单独升高不能说明心肌损伤。

本研究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中CK、CK-MB、LDH、HBDH与非感染性疾病组比较,异常率明显升高,尤其是CK-MB 2组异常率分别为67.03%(69/102)和4.84%(3/62);而2组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数值结果比较显示,毛细支气管炎组的CK、CK-MB、LDH、HBDH平均值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毛细支气管炎组CK及CKMB无论是异常例数还是数值水平均明显多于或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并且心肌酶值升高尤其是CK-MB值的升高对诊断心肌损伤及判断病情的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观察中我们还发现患儿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长,心肌酶发生异常的几率越高,且心肌酶值的恢复落后于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症状的恢复。提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把心肌酶谱检测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心肌的保护性治疗。应注意的是目前尚缺乏小儿不同年龄的心肌酶正常值标准,这在应用心肌酶诊断心肌损伤时会受到一定的干扰[9]。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99-1201.

[2]张冀炜,吴艳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3):303-305.

[3]王喜栋,赵捷,张晋霞,等.心肌酶谱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8):913-915.

[4]乔成玲,杨娜.婴儿毛细支气管炎96例心肌酶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36-1238.

[5]梁雪.毛细支气管炎心肌酶谱改变及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42-1943.

[6]胡文玉.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0,21(6):90-91.

[7]张玉红,张金兰,张玉秋,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351-2352.

[8]陈仕林,胡莉丽,陈毓茜,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67-168.

[9]田勇光,占伟海.1030例儿童心肌酶参考范围的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2,17(2):116-117.

(本文编辑:刘斯静)

R725.6

B

1007-3205(2013)11-1444-03

2013-06-18;

2013-07-07

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146973)

杨丽萍(1967-),女,河北辛集人,河北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儿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11.032

猜你喜欢
毛细感染性支气管炎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7》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