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2013-03-14 12:43陈明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馆员校园文化图书馆

■陈明

浅析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陈明

建设高校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保障,图书馆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图书馆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约束、辐射等功能,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应该是人性化的、和谐的,以为读者提供服务为宗旨,从而在高校图书馆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书馆文化;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和谐;信息服务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辅助部门,它的发展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上述功能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是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因此,正确理解高校图书馆文化并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对于丰富和发展高校文化、推动高校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维系和推动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并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有机结合体,健康的图书馆文化能够对每一个馆员与读者产生无形的感染力和约束力,是图书馆宝贵的精神财富。李正祥认为,图书馆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人们对图书馆系统的态度、情感、信仰、价值观,以及人们所普遍遵循的图书馆习惯和传统习性,即图书馆意识形态和图书馆心理两方面。也就是说,图书馆文化是指在图书馆文献情报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特有的价值观点、管理思想和服务思想、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总和【1】。周迎杰认为图书馆文化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图书馆文化主要包括以下诸要素:图书馆环境、图书馆目标、图书馆哲学、图书馆精神、图书馆制度、图书馆职业道德、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形象等【2】。章春野认为,图书馆文化是以图书馆的文化活动为主体,以图书馆精神为底蕴,由读者和馆员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参与图书馆活动的各个群体中通行的规范准则、行为格式和价值体系,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三个层次【3】。此外,国内其他学者对图书馆文化内涵也形成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大多比较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书馆文化的魅力在于它所包含的内容广泛而细致,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图书馆文化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阅览环境和信息服务内容,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的形态设计、布局功能、馆舍设施等因素,信息产品则包括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具体有纸质图书、纸质期刊和数据库、网络资源、影像视频、光盘等;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主要指图书馆的领导体制、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等,包括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工作业务细则、奖惩制度、借阅规则等各种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能够积极有效地规范读者行为,有利于发挥制度的育人功能;③行为文化,也可以称作活动文化,是指图书馆全体馆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学习、娱乐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诸如咨询服务、读书评奖、信息检索、举办讲座等行为,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类有特色、有规律的文化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④精神文化,精神文化被认为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包括馆员的政治态度、精神风貌、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等群体精神,它具有潜在的规范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全馆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与行为习惯。

二.图书馆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1.图书馆文化的功能

高等学校是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而其中图书馆是实现高校作用的重要载体,图书馆的工作任务就是积极地为实现高校的功能而展开的。一般认为,图书馆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如图所示)。

①文化的导向功能

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殿堂,图书馆文化的首要指导思想就是积极倡导尊重读者和满足读者的需求。尊重读者的价值观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集中反映了图书馆员工的理念和共同利益,并且对馆员具有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感召力,引导工作人员始终不渝地为实现图书馆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②文化的激励功能

图书馆文化的激励功能的发挥在于激励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使员工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并饱含激情与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员工来说,优良的文化能够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挖掘馆员的潜能,以最优质的服务态度对待读者。

③文化的凝聚功能

图书馆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图书馆文化把全体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为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和理想而奋力拼搏和开拓进取的一种观念、行为和文化氛围。当前社会思想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各种不良思潮在校园蔓延并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危害,导致大学生精神缺失,图书馆作为大学精神的传播者,具有积极的精神感染力,图书馆宁静而浓厚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④文化的约束功能

图书馆文化的约束功能表现在制度文化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明确员工的工作责任与服务范围。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的道德规范能够对馆员与读者形成软性约束。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弥补硬性制度的缺陷,是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思想武器。

⑤文化的辐射功能

图书馆的精神形象能够通过图书馆人员的仪表、言行等感化读者,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天然优势,作为学校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辐射力与影响力是其他任何机构所无法取代的。

2.图书馆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①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各学科的链接和集成,收藏了各学科的书籍,拥有多层次、全方位的文献信息资源【4】。图书馆凭借其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决定读者在这里可以汲取各种知识,获得各种形式的文化熏陶。丰富的文化信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学校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和会议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纽带而开展的,舒适宁静的环境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越的场所。因此,图书馆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②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内容

图书馆文化处处体现着大学校园的思想风貌,浓缩着大学的文化精神,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图书馆能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数据库讲座、预约培训、艺术展览等途径,能够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视野。总之,图书馆文化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能够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努力发挥图书馆文化的积极作用正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体现。

三.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发展内容

1.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传统的图书馆文化中,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较少的考虑馆员的需要和读者的需求,忽视“人”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重视“人”的主体因素。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与服务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充分体现人的劳动价值,具体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馆员实施人本化管理和对读者实行人性化服务。对馆员来说,应充分了解馆员的内心需求,图书馆馆员所从事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工作,因此如果能够得到读者的尊重和理解,这必然会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图书馆领导应该充分信任馆员,相信馆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激发馆员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做好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领导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馆员,尊重每个馆员的劳动成果。对读者来说,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尊重和关心读者,要善于换位思考,从读者的需要出发,时刻爱护和体贴读者,读者咨询问题时要耐心,读者借还书时要细心。在为读者的服务工作中,工作人员要谦虚和气、举止得当,给读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对读者如能做到多一分关心,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尊重,少一分歧视;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冲突,就可以提升人性化服务的整体水平【5】。只有通过营造这样的服务环境,图书馆的工作才能够令读者满意,得到读者的信任和支持。

2.以构建和谐文化为目标

高校图书馆作为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文化建设应把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文化作为奋斗目标,所谓和谐图书馆,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宗旨,协调图书馆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激发读者的读书学习热情,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知识殿堂【6】。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①建立平等、融洽的和谐人际关系,图书馆的人际关系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处理图书馆的人际关系包括馆领导与馆员、馆员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②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冲突,图书馆服务活动往往会涉及到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如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以及读者与读者的关系等,在诸如超期罚款、丢书赔偿、损害图书等方面容易产生矛盾,这些利益关系如果协调不好,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应该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既要重视广大馆员的利益,也要维护读者的利益。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利益协调机制,采取沟通、疏导、制度等措施,平衡各方之间的利益矛盾,从而使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处理。③建立协调的内部管理机制,一方面,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图书馆工作则很难有序的运行,因此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任务,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任务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目标。

3.以信息服务为工作核心

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大学生获取课外知识、拓宽文化视野的主要渠道,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使得有限的信息资源能够充分的被读者所利用。建设图书馆文化的目的就是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应当坚持以信息服务为工作核心,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为读者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第一,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介绍图书馆馆藏资源,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帮助读者确立阅读目标和范围;第二,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认真倾听读者的心声,虚心接受读者的监督与建议,并帮助读者解决疑难问题等;第三,重视读者的个性差异,高校读者人数众多,个体需求也存在差异,图书馆应当尽量满足不同读者的特殊需要;第四,建立特色数据库,进行网络资源的挖掘、整合和利用,发挥电子资源的效用。通过图书馆便捷的服务方式和优良的服务质量,能够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弘扬高校图书馆文化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构建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文化体系,塑造良好的大学图书馆形象,发挥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为培养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大学生而发挥应有的作用。(南京财经大

学图书馆)

[1]李正祥.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功能和特性[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2,(1):19-20.

[2]周迎杰.论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功能[J].娄底师专学报,2002,(2):106-107.

[3]章春野.关于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0,(4):20-22.

[4]陈梦晖,吴艳阁.图书馆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17.

[5]路雅祺.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云南图书馆,2007,(1):77.

[6]赵新龙.高校图书馆工作: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馆员校园文化图书馆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图书馆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