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公共图书馆良好社会形象的五大保障

2013-03-19 16:38樊秋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书库馆藏馆员

樊秋萍

(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 渭南714000)

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形象化、舆论化时代,图书馆越来越显示其代表先进文化的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图书馆在旧场馆改造、新场馆建设、馆藏建设、制度建设、人员引进、职工培训、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均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资金,服务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是,公共图书馆整体社会形象并没有发生彻底改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城镇乡村等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公共图书馆各方面建设相对比较滞后,致使我国公共图书馆整体社会形象提升缓慢,公共文化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塑造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宜的公共图书馆良好社会形象乃当务之急.

1 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现状

1.1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公共图书馆总体数量、馆藏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都与13亿之庞大的人口总数量不成比例.英国有公共图书馆5183家,每1万居民有1家图书馆;德国平均每6600人有1家图书馆.仅在公共图书馆总数量一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就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为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事业发展进步,“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给予2.78亿元的投资.2010年,各级财政对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总数达58.4亿元.即便如此,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不到3000个,平均40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差值在10倍以上.另外,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员数量相对较少.200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为52021人,总藏量为55064万册,服务人员与从业人员比例为26750∶1,藏书量与从业人员比例为8818∶1[1].由此看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各方面建设,尤其是图书馆数量和馆藏资源建设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巨大.

1.2 知识服务能力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各阶层对公共图书馆在国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战略性作用认识不足,一大批非专业人员被分配到公共图书馆,致使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书库借阅为例:书库是展现图书馆形象的重要窗口,最能体现图书馆社会形象,但读者最不满意的就是书库流通服务.书库流通服务包括一般性借阅服务和知识性服务.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书库馆员的要求不同.学习型读者需要更为合理的外在服务,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型读者则趋向完善的知识性服务.一般性借阅服务相对单一,普通读者仅仅需要进入书库查询,即可获得需要的书籍.专业借阅服务向内延伸到专业性咨询,专业研究,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科学性,向外延伸到馆员的专业素养、知识储备、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由于公共图书馆的大批非专业人员和高层管理者缺乏专业素养,只能提供低层次、非知识性、非专业性服务,因而难以较好地满足专业型读者完善的知识性服务要求.这种供需之间存在的巨大矛盾给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1.3 空间环境拥挤

我国传统图书馆以及大部分新建图书馆建筑内部普遍存在条块分明,空间被墙壁阻断的缺陷.近年来,图书市场繁荣,书库容量大大增加,致使书库单位面积藏书册数密集,书库空间环境拥挤,阅读环境狭窄,透视率差,读者意见较大,造成公共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越来越与人民需求不适应的现状.由此看来,空间环境拥挤是影响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的客观因素之一.

1.4 形象建设意识淡漠

长期以来,由于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职业稳定,缺乏挑战性,图书馆形象建设意识淡漠,产生了对社会舆论重视程度较低等轻视社会形象的严重现象.公共图书馆对形象建设存在误区:忽视内功只重外表、急功近利短期意识、定位雷同缺乏个性、缺乏广泛的基础.[2]图书馆形象是图书馆的性质和目标追求的一种外在体现,与图书馆的性质和目标追求之间是一种表与里、标与本的关系.塑造图书馆形象必须着力提高图书馆形象塑造过程的辨识力,重视图书馆无形财富的开发利用,防止图书馆形象塑造的表里不一,标本颠倒,弄巧成拙,事倍功半.防止重视馆藏建设轻视知识服务、重视建筑面积轻视空间设计、重视公众评价轻视人文环境建设、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等等.加强图书馆形象建设,就是要促进图书馆始终做到表里如一、标本兼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把组织和个人的各种行为都看作图书馆形象的体现.自觉地、经常地、有的放矢地不断调整形象、塑造形象、展示形象、宣传形象、巩固形象,把重视公众评价、公众审美,重视无形财富的开发与重视图书馆形象塑造结合起来.

1.5 缺乏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与时俱进的精神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社会公众价值观念多元化,以及功利化思想的渗透,公共图书馆馆员价值观念的功利化倾向愈加凸显和普遍,这就造成了馆员对社会地位提升、工资待遇提高等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愈加迫切.但是,图书馆员却不能始终如一地坚守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与时俱进的图书馆精神内核.这是造成公共图书馆在管理、服务等诸方面各种冲突事件频发、多发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造成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不佳的因素之一.

2 塑造公共图书馆良好社会形象的五大保障

2.1 资源保障

图书馆馆藏资源不仅包括书籍报刊、音像资料,还包括数字资源等各方面资源.馆藏资源的丰富性不仅包括馆藏资源总量,人均馆藏资源数量,还包括馆藏资源的应用性.很多公共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过多地考虑到馆藏总数量与人均水平,忽视了馆藏的适应性.应用性是指馆藏资源的内容具有实践应用的特点.[3]馆藏资源的适应性主要指馆藏资源的层次性.以书籍资源为例:专业性程度较高的思想类、科技类书籍只适应专业性程度高的读者,科普类、通俗读物适应一般文化水平相应较低的普通大众.因此,在购置馆藏资源的过程中,必须以合适的比例购置不同的书刊等资源,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2.2 思想保障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也离不开正确思想的指导.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与时俱进精神内核要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时不待我、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强烈的忧患意识,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雄心壮志.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与时俱进精神与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因循守旧、唯利是图等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相对立.唯有与时俱进,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刻认识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和重要性,不断提升馆员的精神境界,才能使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2.3 知识保障

在信息化、技术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趋势下,馆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必然成为影响公共图书馆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能力是由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直接驱动而产生的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知识服务是指按照公益性价值标准,从全社会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公益性、便利性、经济性角度出发,基于知识提供服务,帮助和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本形态.在生产各要素中,知识资本业已成为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公共图书馆蕴藏着巨大的知识资源,同样,用户对知识的需求逐步多样化、精确化和个性化.如何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需要不断提升馆员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服务能力.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面对知识时代的挑战,加大培养研究型、学术型馆员,提升知识服务水平,为塑造公共图书馆良好社会形象提供知识保障.

2.4 制度保障

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公共图书馆形象发展具有根本性作用.要建立独特、鲜明、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就必须充分考虑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式,灵活运用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艺术性.所谓管理是关于“管”和“理”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理”既是“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管”的艺术性和现实性的理论升华的具体体现.一个组织的有机联系和协调运作只有通过适度的管理才能实现,即科学管理.[5]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在于正确地认识管理规律、正确地运用管理规律,管理过程的艺术性则是对科学性的恰当运用与升华,避免以狭隘的个人经验和见解代替管理的普遍规律.与此同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必须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考虑中国传统观念就是要考虑一种文化观念,是对人的思想和意识的关注,是在倡导一种文化观念来引领人们的行为.[6]因此,公共图书馆制度建设必须尊重民族文化传统,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图书馆,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供制度保障.

2.5 环境保障

构建图书馆模数式空间环境,使空间环境科学化、人性化、优越化,为重塑公共图书馆形象提供环境保障.模数式空间环境是现代图书馆空间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各国出现了模数式图书馆,这是现代建筑思想应用于现代图书馆的表现.模数式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各库室功能格局固定的模式,采用大开间,无间隔的设计主题,表现为通透、扩展的大平面的设计理念.模数式图书馆空间环境特别强调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在空间适用上的灵活性,减少空间浪费,提高单位面积的使用率,不仅满足图书馆功能的需求,同时充分考虑了图书馆发展的需求,以及适应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对图书馆的需要,便于随时调整功能区域,更适合我国公共图书馆读者众多的要求.

3 结语

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是树立公共图书馆馆员职业自信心的要求,激发员工职业荣誉感的要求,是公共图书馆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与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相适应的要求.

[1]文化部财政司.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8)[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2]刘瑞华,郑瑜,李学庆.国内图书馆形象塑造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21-23.

[3]孙林山.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刍议[J].图书馆论坛,2003,23(2):69-71.

[4]王海.提高学习力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2,(6):25.

[5]李惠.关于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25(5):2-4.

[6]鲍家声,葛昕.“模块式”图书馆设计初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5):16-21.

猜你喜欢
书库馆藏馆员
馆藏
“人梯书库”丛书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探析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新模式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书库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