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病的对症诊断与治疗

2013-03-23 01:50薛玉华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1313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下痢猪舍病猪

薛玉华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 131300

引发猪腹泻的疾病主要有以下8 种,养猪户一定要正确诊断,对症防治,这样才能确保防治效果,提高饲养效益。

1 猪瘟

1.1 症状

患猪的体温升至40~41℃,先便秘,粪便呈算盘珠样,带血和黏液,后腹泻,后腿交叉步,呈八字腿摇摆;颈部、腹下和四肢内侧发绀,皮肤出血;解剖皮肤、黏膜和浆膜广泛出血;雀斑肾,脾梗死,回、盲肠扣状肿;淋巴结周边出血、黑紫,切面大理石样;孕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该病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流行广,易继发或混合感染。

1.2 防治

⑴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经常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mL。注射后第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 年。要选择和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⑵实行自繁自养。如果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

⑶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中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猪库、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

⑷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和消毒工作。

⑸发生猪瘟时的应急措施。对该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但是早期确诊和及时采取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减少经济损失有着重要意义。对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特别是贵重的种猪。对发病猪场及附近尚没发病的猪只,立即全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新的病猪出现,缩短流行过程,减少部分损失。发病猪舍、运动场和饲养管理用具,用消毒药液进行消毒,粪、尿及垫草等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利用,病死猪深埋或销毁。

2 传染性胃肠炎

2.1 症状

患猪突然发病,先吐后泻,稀粪呈黄浊、污绿或灰白色,带有凝乳块,腥臭难闻,后躯污染严重;脱水、消瘦,体重锐减,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大猪很快康复。该病常见于寒冷冬季,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猪场应避免从疫区引种,重视保暖工作,保持猪舍干燥。尽早让仔猪吃上初乳,母猪进产房前须清洁洗澡,切断传播途径。

2.2 防治

对该病的治疗以抗病毒控制原发病、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为主,并结合补液、止泻和健胃等对症治疗,防止因腹泻、呕吐引起的脱水、酸中毒及心力衰竭。

⑴为了防止该病的传入,不应从有病的地区购进猪只,尤其在冬春该病高发季节更要注意。对所有新购进的猪要进行隔离饲养观察,一旦发生该病立即严密消毒和隔离病猪。对临产母猪应放在消毒过的猪圈内分娩。

⑵平常注意猪舍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注意防寒保暖。但要防止猪舍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抗病力。规模养猪场实行“全进全出”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⑶做好防疫注射工作。对于规模养猪场和老疫区,要用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疫苗进行预防免疫。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注射2mL,主动免疫初生仔猪注射0.5mL,10~50mg 体重猪注射1mL,50mg 体重以上的注射2mL。免疫期均为6 个月。

⑷在疫病流行期间可用鸡新城疫Ⅰ系苗作紧急防治,按50~100 倍稀释,后海穴或肌肉注射1~2次。防治原理是新城疫Ⅰ系苗作诱导剂,可诱导猪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繁殖活性。笔者用此法紧急防治仔猪500 多头,有效率达90%左右。同时,也可用抗传染性胃肠炎免疫血清肌肉或皮下注射,剂量按lmL/kg 体重使用。对同窝未发病的仔猪可作紧急预防,用量减半。或用康复猪的抗凝全血给病猪服下,新生仔猪每头每天口服10~20mL,连续3天,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还可将病仔猪让有免疫力的母猪代为哺乳。另外,病猪康复后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仔猪可从母猪初乳中获得相当的免疫力。在发病猪场,作为一种紧急措施,可将病死猪的小肠内容物搅碎后给临产前一个月的母猪服下,使之感染发病,这样新生的仔猪在哺乳期就不会感染发病。或将已发病猪的粪便直接接种给母猪或其他猪,让其集中发病、集中处理,缩短发病时间,提高母猪初乳中的抗体水平,被动保护仔猪。但是该方法有散布病毒的潜在危险,同时一定要在猪场没有其他传染病发生的情况下严格控制,谨慎进行。

⑸猪发病期间要适当停食或减食,及时补液。在猪患病期间要大量补给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并供给大量清洁饮水,这样可使较大的病猪加速恢复,减少仔猪死亡。不能饮水的病仔猪可采用口服补液盐溶液灌服。

⑹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症状。抗菌药物虽不能直接治疗该病,但能有效地防治细菌性疾病的并发或继发性感染。临诊上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肺炎以及球虫病等,这些疾病能加重该病的病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常用的肠道抗菌药有痢特灵、链霉素、痢菌净、硫酸庆大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等,也可用醋蒜合剂(大蒜捣成蒜泥,加入醋浸泡2~3天,取汁灌服),每天2 次,连喂3天。

3 流行性腹泻

3.1 症状

该病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病死率较低。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哺乳仔猪发病症状明显,体温正常或稍偏高,表现呕吐、腹泻、脱水和运动僵硬等症状。呕吐多发生于哺乳和吃食之后,呕吐、腹泻的同时患猪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患猪症状的轻重与年龄大小有关,年龄越小症状越重,l 周以内的哺乳仔猪常于腹泻后2~4天内因脱水死亡,病死率约50%。断奶猪、育成猪发病率很高,几乎达100%,但症状较轻,表现精神沉郁,有时食欲不佳、腹泻,可持续4~7天,逐渐恢复正常。

3.2 危害

⑴腹泻会引起营养不良。长期腹泻的患者容易感到全身乏力、头昏眼花、出冷汗、心悸等不适,这是腹泻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引起。长期腹泻会导致患猪消化吸收障碍,肠道吸收叶酸、维生素和铁质的功能减弱,引起贫血。患猪贫血后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脸色晦暗和口唇无光等症状,长期腹泻还会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引起舌炎、口角炎和口腔溃疡等症状。

⑵长期腹泻导致抵抗力下降。长期腹泻引起贫血、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等症状;还会继发引起猪体免疫力下降和组织再生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而且一旦患病,容易感染扩散,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4 轮状病毒病

4.1 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24 小时,常为地方性流行。病初患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出生几天后的仔猪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加重,病死率增高。通常10~21日龄仔猪的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3~8周龄仔猪症状更轻,成年猪为隐性感染。

4.2 防治

⑴预防

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执行一般的兽医防疫措施,增强抵抗力。在流行地区,可用轮状毒油佐剂灭活苗或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对母猪或仔猪进行预防注射。油佐剂苗于怀孕母猪临产前30天肌肉注射2mL,仔猪于7日龄和21日龄各注射1 次,注射部位在后海穴(尾根和肛门之间凹窝处)皮下,每次每头注射0.5mL。弱毒苗于临产前5 周和2 周分别肌肉注射1 次,每次每头1mL。同时要使新生仔猪早吃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发病和减弱病症。

⑵治疗。目前对该病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发现病症立即停止喂乳,以葡萄盐水或复方葡萄糖溶液(葡萄糖43.20g、氯化钠9.20g、甘氨酸6.60g、柠檬酸0.52g、柠檬酸钾0.13g 和无水磷酸钾4.35g,溶于2L 水中)给病猪自由饮用,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投用收敛止泻剂和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一般都能获得良好效果。

5 仔猪白痢

5.1 症状

该病在10~30日龄的仔猪中多见,与环境温度有关,可反复发作。病猪主要表现为下痢,粪便为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呈粥样或糊状,有腥臭味,有时粪便中混有气泡。病猪体温一般不升高,精神尚好,到处跑动,有食欲。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后常可治愈。如不及时治疗,下痢可逐渐加剧,肛门周围、尾及后肢常被稀粪沾污,仔猪精神萎顿、食欲废绝、消瘦、走路不稳、寒战,喜钻卧垫料或挤压成堆。如并发肺炎则有咳嗽和呼吸加快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经5~6天死亡,也有病期延长到2~3周以上的。病程较长而恢复的仔猪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成为僵猪。

5.2 防治

⑴预防。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防止过肥或过瘦。母猪饲养管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健康状况,要选种选配,避免近亲繁殖,老弱或母性不良的母猪不宜留作种用。根据母猪不同,合理调配饲料,使母猪在怀孕期及产后有较好的营养,保持泌乳量的平衡,防止乳汁过浓或过稀。

做好产仔母猪产前和产后的护理工作。母猪产仔前要将圈舍(产圈)打扫干净,彻底消毒,或用火焰喷灯消毒铁架和地面。母猪乳房用消毒液或温水洗净、擦干,阴门及腹部亦应擦洗干净。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早补料。尽量减少或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改善猪舍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使猪舍地面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食槽、饮水槽经常刷洗,保持清净。

⑵治疗。发现仔猪患白痢后要及时治疗,不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只有在早治疗和改善饲养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治疗仔猪白痢的方法和药物种类很多,一般大多是抑菌、收敛及促进消化的药物。由于环境卫生及饲养管理不同,以及病仔猪的日龄大小和发病时气候等条件不同,各种药物的疗效也不一致。就是同一药物,在不同的两个猪场治疗的效果也不相同。对于单纯由于过热、受冷感冒而诱发的下痢或轻微的消化不良性下痢,如果及时发现,仅仅改善饲养管理,用收敛药物稍加治疗或不用药物治疗,改善饲养条件,便可恢复健康。如果是细菌性下痢,则必须应用杀菌、抑菌的药物,这样才能有良好的疗效。

6 仔猪黄痢

6.1 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最短为8~10 小时,一般在24 小时左右。有时窝中几头发病,但常常整窝猪全部发病。最初为突然拉稀,排出稀薄如水样粪便,呈黄色至灰黄色,有腥臭味,随后拉稀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拉1 次水样粪便。病猪严重脱水,体重迅速下降,精神沉郁、迟钝,眼睛无光,皮肤呈蓝灰色,质地枯燥,最后昏迷死亡。

6.2 防治

⑴预防。可用疫苗免疫。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预防仔猪大肠杆菌腹泻的K88-LTB 基因工程活菌苗(简称MM 活菌苗),有K88、K99、987P、F41的单价或多价灭活菌苗,在母猪产前4~6 周免疫,能够使新生仔猪通过哺乳获得保护。也可用抗血清的被动免疫。利用分离的致病菌株制成的抗血清或经产老母猪的血清对初生仔猪进行注射或口服,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提高产房的温度,严防受凉。要让仔猪吃足初乳,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干燥。药物预防可在仔猪出生后全窝用抗菌药口服,连用3天。

⑵治疗。由于仔猪发病日龄小、病程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过一旦出现腹泻,马上对整窝猪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可减少损失。该菌易产生耐药性,应先做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治疗。磺胺嘧啶0.2~0.8g、三甲氧苄氨嘧啶40~160mg、活性炭0.5g,混匀分2 次喂服,每天2 次,至愈;庆大霉素口服,4~11mg/kg 体重,1天2 次;肌肉注射4~7mg/kg体重,1天1 次;环丙沙星2.5~10.0mg/kg 体重,1天2 次,肌注;硫酸新霉素15~25mg/kg 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4 次。

7 猪副伤寒

7.1 症状

该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 种。

急性(败血型)。当机体抵抗力弱而病原体毒力又很强时,病菌感染后可能迅速发展为败血症,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达40.5~41.5℃,精神沉郁,不食,不爱活动。一般不见腹泻,发病3~4天后才出现水样、黄色粪便。耳尖、胸前和腹下及四肢末端皮肤有紫红色斑点。该病多数病程为2~4天,有的出现症状后24 小时内死亡。发病率差别较大,但多在10%以下,死亡率很高。

亚急性和慢性。亚急性和慢性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5℃,精神不振,寒战,堆叠一起,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被粘着。少数发生角膜浑浊,严重发展为溃疡,甚至眼球被腐蚀。病猪食欲减退,初便秘后下痢,粪便呈水样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由于下痢和失水,病猪很快消瘦。部分病猪在病的中、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是腹部皮肤有时可见绿豆大、干枯的浆性覆盖物,揭开可见浅表溃疡。病程往往拖延2~3 周或更长,最后病猪极度消瘦,衰竭而死。有时病猪的症状逐渐减轻,但是以后的生长发育不良或经短期又复发。有的猪群发生所谓潜伏性“副伤寒”,仔猪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污秽,体质较弱,偶尔下痢。体温和食欲变化不大,部分患猪突然症状恶化而死亡。

7.2 防治

⑴预防。1 月龄以上哺乳或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苗预防,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肌肉注射1mL,免疫期9 个月;口服时按瓶签说明,服前用冷生理盐水稀释成每份5~10mL,渗入料中喂服;或将1 头份疫苗稀释于5~10mL 冷开水中给猪灌服。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引起发病的诱因,彻底清扫、消毒圈舍,粪便堆积发酵后利用。

⑵治疗。该菌对应用于猪的大多数抗生素均具抗药性,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其临床症状到最低程度。发病时对易感猪群要进行药物预防,可将药物拌在饲料中连喂5~7天。治疗的药物有庆大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嘧啶和磺胺治菌磺等抗菌药。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使用。

8 猪痢疾

8.1 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天至3 个月左右,平均为1~2 周。以拉稀,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内含黏液、黏膜或血液为特征。有体温升高和腹痛现象。病程长的还表现脱水、消瘦和共济失调。根据病程长短可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 型。

暴发初期多呈急性型,随后以亚急性和慢性为主,最急性突然死亡。急性病猪体温升高达40~40.5℃,食欲减少;腹泻,开始排黄色至灰色的软便,再排含有大量黏液带血丝的稀便,后排水样便,并含有血液、黏液和白色黏性纤维素性渗出物的碎片;病猪拱背,有时呈现腹痛症状;病猪脱水、衰弱、消瘦;血液黏稠,白细胞数增加,嗜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大肠出血,严重的发生贫血;亚急性和慢性病情较轻,下痢,粪带黏液和血液,病程长者进行性消瘦,病死率低,生长发育不良。2~4 月龄多发,泻出的粪便混有多量黏液及血液,呈胶冻状。

8.2 治疗

⑴预防

目前对该病尚无预防用菌苗。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有短期预防作用,但不能彻底消灭。坚持药物、管理和卫生相结合的净化措施,能收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8.2 治疗

对该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发生该病时最好全群淘汰、彻底消毒。

猜你喜欢
下痢猪舍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仔猪下痢鉴别诊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