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探讨

2013-03-26 05:13超,李霄,李
电子测试 2013年8期
关键词:供给运输信息化

雷 超,李 霄,李 妮

(长安大学,西安 710065)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是其中的重要支柱,承载了物质和人的运输功能,对于促进经济交往、扩大贸易往来以及加快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涉及到了水陆空多方面的基础运输设施的布局和发展,具有十分广泛的发展空间和规划格局。在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在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上的不足,形成结构性短缺现象。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给了社会发展以最新的技术支撑,改变了行业发展现状,也带来了发展观念上的创新,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交通运输中,可以完善交通运输系统,进而提升交通运输攻击能力,优化体制结构,带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契机。这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过程是极其丰富的,从信息传送到生产流程等各个环节都能够进行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带来现代化交通运输的新面貌。

1 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概述

交通运输包括了铁路、水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管理系统以及交通信息运输工程等各个方面,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能够提升经济的发展速度,带来社会多方面的进步。交通运输的生产能力以及运输能力是衡量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标准,运输生产能力表现为固定设备与活动设备的灵活配置、运输系统的自动化以及开放性以及产品服务的超前发展三个方面的特征,而运输能力则是在单位时间以及控制条件下运输生产产品的数量。影响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因素:

1.1 硬件设备质量

硬件设备是包括了在运输生产中使用到的各种交通工具以及道路,汽车、火车、公路、机场等等的硬件设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通运输的供给能力。合理规范的道路设计能够有效的控制车流量,规范行车行为,环节道路压力。高性能的交通工具能够增加车载量,也能够提高其安全性能。交通运输的各项硬件设备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而加强基础建设的质量,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规划布局,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交通运输供给能力。

1.2 控制管理系统

控制管理系统相当于交通运输中的软件系统,而软件系统的好坏决定了硬件系统能力的发挥程度。交通运输的控制管理系统包括了系统实施、行为规范以及交通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交通信号的设置时,应该对实际的人流量以及运输特征有一个良好的前提把握,对于公路建设中的停车位以及路标指示牌等建立详细的管理和处罚规章,从而保障交通运输功能的良好发挥。

1.3 外部环境条件

交通运输的外部环境条件影响到了交通运输的系统设置以及政策方针的制定等方面,对于交通运输的实际供给能力会造成大范围内的影响。对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应该有较为充足的了解,也充分结合到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将交通运输的性能发挥到更高,同时也将交通运输的发展渗入到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形成协调统一的发展步调,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2 我国交通运输供给现状分析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各项基础建设都已经取得了全面发展,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多方面作用下造成了我国交通运输供给的现状,影响和制约了我国交通运输的长远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供给现状主要表现为:

2.1 交通运输提供的经济支持能力不够

在我国,铁路、公路等规模系统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运输系统和能力,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从而导致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铁路的负荷能力以及设备利用程度都会影响到交通运输的发展,技术的相对落后和观念意识上的不足,都导致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高的交通运输压力,而这种压力没有促进交通运输相应发展能力的提高,交通运输没有表现为持续、快速以及健康的发展模式。这也说明我国的经济运输业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有关部门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职能,

2.2 交通工具与交通道路的发展不均衡

交通工具和交通道路是交通运输中的两个重要硬件系统,而良好的交通运输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达到。交通工具在快速化发展,但交通道路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创新和改革,从而造成了交通工具与交通道路的发展不均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个性化出行方式的增多,私家车不断增多,经济腾飞也带来了交通工具的不断增长。汽车增长速度过快,与此同时,相关的道路建设却远远没有跟上其的脚步,导致车行速度下降,堵车情况频出,影响到各种经济以及社会效益。这种发展不均衡还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增大道路压力,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长期发展。

2.3 交通运输改革步伐滞后

交通运输的相关制度改革滞后,创新机制缺乏,导致交通运输中僵化的思维模式,使得交通运输市场出现不健全的情况,从而阻碍交通运输各个部门的整体运作效率。在铁路运输的经营管理方式上,相关操作方式是繁琐而缺乏创造力的,造成工作人员的倦怠之感,铁路的运输效率以及安全性能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也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垄断情况,缺乏竞争,从而减弱了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动力,削弱了市场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得交通运输行业不能改变已经的发展隔绝,也缺乏相关的创新调节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能够提升交通运输的内外部管理效率,提高人员素质和效率,利用市场化竞争环境来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的积极改革和发展。

3 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结构性短缺问题

信息化技术提供给了交通运输以多样化的性能提升手段,能够改进交通运输在供给能力结构性短缺上的不足等问题,也能够带来人们生活观念等方面的改变。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使用通讯技术减少日常出行从而缓解交通压力;信息化技术也在同时促进了现代化出行方式的增多;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交通运输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信息化技术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控制流程提高运输效率。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结构性短缺问题,能够不断改善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压力,提升现代化水平,带来新的发展格局。

3.1 信息化技术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

信息化技术能够对交通运输情况进行及时的播报和调节,对于出现的紧急情况可以得到较快的处理,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传统的人工系统,既需要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效率和信息传播率上也较低,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能够带来更好的安全保障系统的实施,降低交通事故的危害程度。这种安全性能的提高,能够提升交通运输的流畅度,减少意外情况发生时对交通造成的阻塞,从而弱化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结构性缺陷的不足。

3.2 信息化技术提高了交通运输生产效率

由于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处理以及生产数据传播非常巨大,仅靠人工来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反馈是十分低效的,也容易造成计算上的误差,降低劳动效率。而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缩短信息传播时间,形成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快速纽带,提供给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方案,提升交通运输的生产以及经济效益。交通运输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对信息的全面把控,对交通运输状况有一个全局性的调节,采用智能高科技化的手段来加快交通运输的生产效率。

3.3 信息化技术促进交通运输的流程简化

信息化技术能够改变交通运输中原有的流程和文件传输形式,简化手续过程,促进交通运输的集约化发展。利用联合运输能够将交通运输中的各个组织以及结构都联合起来,以分段的形式来进行运输任务的达成,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交通运输枢纽中利用各种计算机系统来进行活动上的调节,缩短运输时间,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流程的简化,也带给个人以更为贴心和人性化的服务过程,降低交通运输服务中的人工误差,调整交通运输中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善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结构性短缺问题。

3.4 信息化技术带来了交通工具的新面貌

交通工具本身由于人们观念以及相关技术的大力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信息技术在交通工具中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交通工具的智能程度。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采用优化方案来对车辆进行创新能力提升,改善交通运输中的车内监控、导航系统等多方面的能力,将车辆以及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以及经济性能同步提升。由于人们出行目的以及出行习惯的不同,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也逐渐多样化,而更加舒适以及智能化的出行过程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信息技术带来的交通工具改变也提供给了人们以全新的驾驶以及乘坐体验,加快了人们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在交通工具上的有利结合程度,促进了现代化生活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4 总结

交通运输的供给能力是衡量交通运输的各方面状况来对交通性能做出的测评,影响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的三大因素为:硬件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外部环境条件。我国的交通运输现状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交通运输提供的经济支持能力不够;交通工具与交通道路的发展不均衡;交通运输改革步伐滞后。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带来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格局,提供给缓解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的多种方案,这种信息化发展手段也具体表现为四点:信息化技术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信息化技术提高了交通运输生产效率;信息化技术促进交通运输的流程简化;信息化技术带来了交通工具的新面貌。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影响手段能够带来信息化技术下的交通运输的新面貌,调整原有的交通运输格局,不断解决交通运输供给能力结构性短缺方面的问题,拉近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距离,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也带了人们更加多样化以及高效化的出行选择,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

[1]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2]王丹,赵旭,杨赞.交通运输系统资源整合效果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熊崇俊,宁宣熙,潘颖莉.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2006(06)

[4]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0

猜你喜欢
供给运输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