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 从非智力因素角度出发

2013-03-27 21:58
大众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类学习动机动机

谭 婧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1 引言

英语学习实质上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智力因素是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运用英语技能的前提,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核心成分是思维。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通过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弥补等作用直接制约着认知活动[1]。英语学习效果并非单方面取决于老师的教,还取决于师生互动中学生的学。要获得好的学习成绩,需要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通过个人的积极努力,非智力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或者使原有智力因素得到更好的开发。英语成绩的高低,往往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学生的成就动机、兴趣、荣誉感、求知欲望等非智力因素。

高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英语教育的边缘和弱势,长期处于艰难的状态。艺术类大学生是一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有其特殊性,有独特的群体个性和专业学习特点[2]。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不是因为智力原因而产生英语学习障碍,更多的是因为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有效方法而导致学习信心下降,进而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因此,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分析高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并探究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访谈,同时结合高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本文将着重从学习动机、态度、方法和认知方式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 高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2.1 英语学习动机 : 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会积极学习,认真钻研,从而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的。

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如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努力学习;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则为外在动机,如为了获得奖励或表扬而学习。通过对所教的 245名艺术专业大二年级学生进行随堂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都是出于评选奖学金、拿到毕业文凭或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等外在动机,他们带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英语学习自然缺乏积极性和持久性。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学习英语的最直接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流,然而实际生活中艺术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加上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准备从事和英语相关的工作,看不到学习英语有什么实际价值,觉得英语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从而产生“英语无用”的观念,对自己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学习兴趣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我国英语教学长期采取的死记硬背、填鸭式灌输也使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心理,加之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或者不知道该从何处努力,慢慢就变得害怕或者排斥英语课,找不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缺乏学习动机,不想学或不喜欢学,没有语言学习的需求,即使学也是被迫的,就很难学好。

2.2 英语学习态度: 焦虑情绪和自卑情结普遍存在

由于对公共文化课重视不足,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落后于同年级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课堂观察和对学生的访谈笔者了解到,艺术类学生在刚步入大学时英语基础较差,虽然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二的学生在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问题,如发音不准,语法知识欠缺等。如果在学习初期克服不了这些困难,知识掌握上的欠缺就会越来越多,慢慢就会产生心理疲劳、挫折感甚至过度焦虑等不良情绪,对英语失去信心。有些学生表示,虽然自己很想学好英语,但因为基础差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有时甚至想过放弃英语。还有些学生对自己期望过高,一时达不到学习目标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渐渐随波逐流。

长久以来,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成见,认为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普遍较低。这种成见,使艺术类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许多心理障碍,很多学生走进英语课堂时都存在自卑情绪,缺乏把英语学好的信心。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整体落后的现状也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英语对于艺术类学生不重要,学不好是正常的,考试不及格也可以理解。自卑的心理会限制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使其英语学习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2.3 英语学习方法与习惯: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认识论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得以成功实施并获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而学习得法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在漫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种种意志上的努力,还需要学会运用各种学习策略,策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通过与学生的交谈笔者发现,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尚未掌握适合英语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风格的学习策略,很多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想把英语学好,但却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学习。有些学生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又找不到问题所在,久而久之便丧失了信心。

习惯是在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行动方式,是人们在生活中自动化了的动作[5]。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也至关重要。经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填鸭式教学,走入大学的学生普遍习惯于依赖老师和课堂教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在学习习惯上做出改变。很多艺术类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不会主动利用各种机会练习听说能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专业学习上,认为英语学习只要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就行了,对所学知识不作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4 认知方式:性格冲动、思维活跃的认知心理特征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个体认知方式可以表现为冲动型和沉思型的差异,冲动型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以冲动为特征,直觉性强;沉思型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以反省为特征,逻辑性和判断性强。

受所学专业特点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认知方式表现出冲动型的特征。艺术专业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有着区别于其他系科学生的特点:他们通常性格冲动,思维活跃,对于问题很少能作到全面细致的理性思考,也更侧重直觉性和发散性[6]。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艺术类学生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与思考,他们对新事物很敏感,有独特的个性和见解,但同时也相对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

马赛勒(Marcello Spinella)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沉思型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冲动型学生。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虽然艺术类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愿意配合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很强,但整体看来这些学生的词汇量明显小于同级其他专业的学生,语法能力也较低。学习英语是一项记忆性、持久性强的抽象思维过程,这就需要艺术专业学生付出更多的毅力与恒心。

3 对策

3.1 激发内外动机,增强教学中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只有产生于自身需求的内在动机,才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首先也是重点要做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教师应在课堂内外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现身说法或身边的例子,向学生阐述学好英语能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英语会给自己的专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平台,即使毕业了,以后的深造、工作和生活仍然离不开英语,同时还要告诉同学,学习英语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更好地与人沟通等,通过调动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灵活授课,避免照本宣科的沉闷课堂,多给学生表达意见和发挥才艺的空间,让课堂活跃起来,还要采取多种评估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设计有差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不同英语程度的同学都期待并愿意来上英语课;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对其有吸引力的学习目标,激励他们把学习英语同个人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设立一个适当且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要达到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3.2 尊重鼓励学生,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而焦虑和自卑等消极情绪则会成为情感障碍,极大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这种消极的不良情绪在课堂上表现为容易感到紧张、烦躁和尴尬,因担心出错而不愿开口,从不主动回答问题或表达自己的观点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决不能用生硬的方式强迫学生,而应该体谅、理解学生的内心,通过给予学生尊重和积极的鼓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放松并逐渐愿意开口说话。

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耐心的指导和特别的关注,还可以组成一对一的学习小组,安排英语较好的同学帮助他们。通过步步夯实英语基础,让这些同学尽快克服初期困难,顺利掌握外语学习方法,逐渐稳定情绪,保持英语学习的信心。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做到明确、具体,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尽可能消除因目标不明确而带来的焦虑,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激发他们深层次的学习动机。

在课堂内外,教师应学会观察和倾听,对表现出焦虑情绪和自卑情结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心态,使其不再惧怕英语。

3.3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教学不仅要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方法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前者可能使学生受益一时,而后者却会让其受益终身。因此,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促使他们“会学”。通过强调方法的“因人而异”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风格;通过为学生介绍合适且有用的学习策略,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找出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教师应经常向学生强调,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个现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学会自主学习,才有可能更广更深地探索自己所处的专业领域,才能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才能摆脱对课堂和老师的过度依赖。在任务的布置上,要精心设计,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出发,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感知。

3.4 创设轻松多样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充分尊重并注意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同时要引导不同性格的学生向相反的方向做些转变。艺术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多媒体设备和其他资源充分挖掘他们学习英语的潜力。作为课堂的导演,教师应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通过安排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角色表演、编排英文短剧或组织开展英语小游戏等轻松有趣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价值和使用语言的乐趣,还可以充分满足艺术专业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将这种快乐和成就感转化为学习动力。

4 结语

高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也大有可为。在对艺术类学生授课的过程中,要摒弃已有的成见,认真总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表现出的特点,“对症下药”,设计出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和交流方式。学习动机、态度、方法和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在高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与外在动机,灵活授课,通过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评估方式和任务设计,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学习焦虑,增强学生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通过轻松、多样的课堂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体验式”英语学习。

[1] 马雪.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18):74-75.

[2] 咸修斌.博采众长,因材施教[J].外语界,1999(2):11- 13.

[3] 文萍主编. 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廖岷.英语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4):106-110.

[5] 成瑾,冯瑞英.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J].殷都学刊,1993(2):78-84.

[6] 金志林.试论美术院校学生认知心理特征与英语学习的关系[J].新美术,2000(2).

猜你喜欢
艺术类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