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情表演

2013-04-02 13:27张子波张晓云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激情语言课堂教学

张子波,张晓云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5)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情表演

张子波,张晓云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5)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体现,是授课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恰到好处的激情表演一直是一名成功教师不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教师;课堂教学;地位;激情表演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认为,作为一位成功的教师,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某个公式、某个概念,而是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应十分注意调动和迎合学生的兴趣,运用幽默的故事和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激情表演是知识传播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情表演是上好课的灵魂.

1 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

八十年代的教育理论书中曾力主的观点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主导作用,即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主持和引导.既然是主持和引导,实际就表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认真掌握和处理课堂中发生的一切问题,并且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前进方向,带领学生奔向既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中心人物,起主持、引导、组织的作用,这个人就是教师,教师担当的使命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他们要以自己的学识经验以及自我的理解习惯通过语言的表达或实际操作耳濡目染于学生,这就是教育.可见教师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如果课堂中没有教师,肯定是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学生不可能奔向既定的学习目标.可想而知是什么样课堂.所以现在教育行家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位置仍然是主体地位.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并不等于侵犯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双边过程,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相互交融的格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构成了教学过程双主体的格局,轻视或放弃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

确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这种说法就很有道理了.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扮演好主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呢?其实就是怎样上好一堂课.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文涛先生通过现场研究三百多节课后对此作出了如下归纳:“明确课堂教学目的是上好课的前提;善于设置和提出问题是上好课的关键;点评强化正确知识是上好课的途径;拓展创新是上好课的具体体现;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上好课的有利条件;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表演是上好课的灵魂”.

2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情表演

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无异于领袖,一呼百应,杂然献疑,同时也扮演着无所不知的智慧老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但要经得起学生的质疑,才能强化学生的正确认知,才能顺利地开启学生智慧的天窗.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上好一堂课,对教师来说有比较宽阔的空间,就看教师自己怎样发挥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表现出自己的个人风采和个性魅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学生才能崇拜你,你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利有序的进行.教师的激情表演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先“声”夺人

课堂教学重要的是语言传递,语言交流,所以用好声造好势,是教师的首选.优秀的教师应具备语言表达顺利、语音热情、亲切、音调高而平,以声音造势,即先“声”夺人,给人的印象是激情澎湃.通过声音打造出融洽、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注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用声音诱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声音并不大,绝非洪钟类的声音,但同样能抓住学生.究其原因.他们的声音具有某种特质,或沙哑,或清晰,或亲切等等,他们善于操作这些特质,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2.2 抑扬顿挫

抑扬顿挫也与声音有直接关系,一个声调,即使是声音很高,如果是非常平淡的模式很容易起到催眠的作用,所以抑扬顿挫成了很多教师追求的目标.做到抑扬顿挫这也需要投入激情,它不是立竿见影的技巧,而是经过长期有意识磨练而成就的素养.优秀教师在声音高低起伏之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停顿转折之间引发学生思维的激情.一个优秀的教师,完全能用语言烘托环境,学生很难离开他的语言环境,即学生在上课时无法走私.抑扬顿挫就是在授课时声音有高有低、错落有序、张弛有度,给学生以高深流水之感觉.尤其在教学中给学生适度的四维空间,这个思维空间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打造的.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故意将声音拉长,其实他就是想让学生说话、补白、接续.气氛营造出来了,对于教与学的双边情绪都是一种鼓励,师生之间的配合也就走向了良性轨道,也就体现出了教与学的双主体关系.

抑扬顿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给人的感觉是激情涌动,能唤起求知者的渴望.

2.3 声情并茂

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在运用好声的同时,还注重情态的表现.在课堂上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意义很大,微微的一笑,举手投足,或一个微妙的眼神,都能传出无限的激情,感染和鼓励学生.没有一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正襟危坐,他们多数的时候是手舞之、脸秀之、眼视之.他们所希冀的就是声情并茂.但是注意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一些机械的动作,那样会适得其反,所有的肢体语言要在很和谐、很自然的情况下产生.教师上课要用你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这些目光要包涵鼓励,含着期待,含着希望.有的教师上课时目光不敢正视学生,不是看天花板,就是面对黑板,或者是在学生的头顶上直射某个部位,这样都不会烘托起良好的课堂气氛.有的教师在上课时,肢体语言一堂课中就一个或两个非常机械的动作,造成课堂气氛非常僵硬,给人的感觉非常难受,给听课的人不是快乐而是非常痛苦.所以教学效果也不会好.良性的肢体语言每个老师都应力求做到,但也需长时间的锻炼或刻意的学习才能掌握.

2.4 幽默机智

语言幽默、机智的反应,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激情表现的一种,当然这需要较高的才情和情商,授课偶尔一幽默,个人的机智化为引导的力量,往往事半功倍.我看到一个材料,某省团校的一位教师在讲课时,谈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追星现象,言必称高仓健,夸必举杜丘,说到激情出,突然拍案而起:“难道中国的男子汉都死绝了吗?不,我告诉你,这儿就有一个!”这幽默得一吼,先是使听者一愣,继而全场掌声如潮.机智的幽默,激情飞扬,产生的课堂效果不言自明.

2.5 深思妙问

现在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教育者探究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教师们的共同实践,正在由填鸭式教学模式向探究式教学模式转变.说明老师问的多了,学生问的也多了,双边对话式教学模式被强化了.但如果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问题层层深入地有序地组织起来,不能把学生无序的问题,有时甚至看上去无理的问题随机应变地引向深层,就很难驾驭课堂.一个教师要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就得有本领把学生的想象引领到科学性以外的美的天地中去,这就是深思妙问的魅力,它能使教师的激情四溅,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提出有启发性、有潜在力的问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是教师水平的体现,多层次的问题,才能有深度,这是对每一个教师的严峻考验.

2.6 点评得当

教师在授课时,可能有的学生提出一些看似很难回答,或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你不要给扼杀了,要用鼓励、激情的语言加以点评.否则学生学的激情也就被扼杀了.作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积极地、及时的、鼓励性的评价.可以对学生说“你的思维多么有意义啊、多么有创造性啊,我们可以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等等.教师给予肯定,积极向上的鼓励,才能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也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这个激情的课堂之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部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以为然,有的教师说“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懂,真笨等等,或者说,你问的问题都在书上,自己去找.”这种做法无疑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投入饱满的激情,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无法搞好.

2.7 注意的问题

如果为追求完美而去刻意修饰声音,那将不是先“声”夺人,而是喧宾夺主;如果为了抑扬顿挫而去模仿三味书屋里那位先生摇头晃脑,恐怕只会让学生窃笑;如果满堂的俏皮话,气氛倒是热烈,却难免让人有舍本求末之感;如果单纯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无指向的提问,无意义的乱答,只能是活跃有余而深度不足;如果为了肢体语言的表达,教师在讲台上来回奔跑,看似很紧凑,甚至有些紧张,忙忙碌碌,只能是让听课人非常的累.

所以无论哪种表现形式,教师要掌握适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即把学生的注意、思维集中到知识点上.使他们处于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甚至灵感在瞬间发生火花,教师的激情则是欲诱之饵.虚张声势的作“秀”,只会转移学生的兴奋点,酿成南辕北辙,取而不得的悲哀.

G642.421

A

1673-260X(2013)09-0175-02

猜你喜欢
激情语言课堂教学
语言是刀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有我语言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