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对策的探析

2013-04-02 13:27贺松兰张增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师德民办高校学校

贺松兰,张增勇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对策的探析

贺松兰,张增勇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教师师德的建设长期困扰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一些对策.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对策

1 民办高校教师师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教师师德从整体说是健康的,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中一大批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他们是民办高校生机和活力所在.但是也必须指出,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心理状态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转型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有些老师(特别年轻老师)的师德修养偏离了合格老师的师德原则和规范,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1 缺乏归属感

民办高校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学校不断在招聘新教师,也不断有教师离职,而且离职的数量比较多,这些老师大多又是从事了几年教学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选择离开.由于招聘的新教师大部分是一些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有些教师不是因自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或者对民办教育的认同,而是将这里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有好的去处就离职.这些在民办高校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教师选择离开的目标笔者认为有三,一是跳槽到待遇较高的公办学校;二是通过参加社会考试,应聘到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三是因考研继续深造,学成之后而另择高就.当然民办高校教师离职频繁的因素不仅有教师的个人因素,有国家制度的因素,还有民办高校的薪资待遇低及保障制度缺乏,内部管理和用人方式不当,职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支持的缺乏等,最终导致老师感觉在民办高校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

1.2 政治素质不高

一些民办高校的教师(尤其青年教师)虽有较强的专业思想,但忽视人文知识学习,文化素养较低;政治热情不高,轻视政治理论学习,不喜欢参加院系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不关心国家大政方针,甚至认为这是领导和行政人员的事,与自己没关系.如我院的大多数专业老师都是艺术专业院校毕业的,思想活跃,富有创意,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但他们普遍认为我们搞好设计就可以,政治与思想道德与他们不相关,过分的是他们认为学生都可不要开与政治、思想道德相关的课程.他们自己不提高政治、道德素养,还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甚有个别教师自己政治素养不高,还在课堂上发表一些违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政策的一些错误言论,作出错误的评价,在一定程度搅乱学生思想.

1.3 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是教师工作的基石,教师作为心灵的工程师,教师职业作为一个良心工程,责任感是判定一个教师是否是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教师的责任心描绘成人间最美的情感.责任心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而人一旦失去责任心,将失去人作为人的必要的良知.作为教师,一旦丧失了责任心,也将失去了做教师的教育良知.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各种思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有的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敬业精神不足;有的教师淡化了教书育人职责神圣的观念;有的教师心浮气燥、急功近利,不将全部精力投入教学中,对工作的态度是得过且过,课外兼职乐此不疲.有的老师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种种违反课堂纪律等不良现象不闻不问.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纪律,甚至严重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4.3 脑水肿护理 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意识瞳孔的变化。有无出现意识进行性加重、明显的烦躁不安、喷射性的呕吐等,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者消失提示病情变化。予以床头抬高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供氧,减轻脑水肿。给予定时翻身、叩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压增加。遵医嘱予以脱水剂的使用。本组案例中,案例1和案例2是出现脑水肿的症状,其中案例2予以降颅内压、消肿,症状缓解。

1.4 师表不彰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高尚思想道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可是有些教师不会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歧视、冷漠后进生;有些教师重言传轻身教.甚至还有个别教师沾染了社会一些不良习气也带到课堂上来;加之民办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公办高校挑剩的学生,素质本就略差于公办高校学生的素质,教师不高的道德素养更容易感染他们.凡此种种,都严重损害了“师道尊严”的教师群体形象,污染了民办高校的育人环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在思想道德、言行举止等方面做到言传身教,成为学生们学习的真正标榜.

1.5 团队协作精神不高

从现代教育的特点来看,教育工作是一种集体劳动,要办好一所学校,培养好一个学生,不是哪一位老师仅凭单干就能凑效的,而必须有许多教师通力合作,共同实现.然而,市场经济显著的竞争特征使教师所面临的个人利益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竞争,造成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甚至出现了恶意竞争、不正当竞争等负面现象,教师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沟通、合作,互不尊重,这样就必然严重影响自身和整个教室队伍的提高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既有学校制度不完善的因素,又有教师的个人原因;既有外在的因素,又有内在的原因.这些因素困扰着民办高校师德建设,也不利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

2 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具有全局性、经常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及对民办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的了解,认为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教师的归属感,是指教师与所在学校长期工作、互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肯于、乐于将个人融入到学校组织的自觉的态度、自发的情感.它是教师长期的、主动的工作积极性的沉淀、凝聚与升华,是教师对学校发展深层次上的心理反映,是主人翁精神的表现,是一种温馨的心理感受.教师归属感培育关键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内心的过程,要得到广大教职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教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民办高校应该确定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学校远景规划,培养教师对学校组织的认同感.学校的远景规划,办学目标、是学校的共同愿景,是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的共同愿景能获得教师的认同感,能够鼓励教师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工作;应该提高转变领导方式,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信赖感,学校领导不仅是学校目标的制定者和领导者,人力资源的启动者,同时也是学校文化资源的开发者,因此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工作重点就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应该对教师给与人文关怀,当教师享受到领导的人文关怀,公平和谐的沟通与合作,大气的处事和简单的工作关系时,自然产生对学校未来的信赖感;应该确立多元化发展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各种平台,培养教师的成就感,学校只有注重培养教师的成就感,不断满足他们渴望尊重、希望成功的心理需求,用人文的东西去唤醒教师内在的激情和自觉的追求,使每一位教师找到合适的价值定位.总之,学校领导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因师制宜,因时制策,因事择机,弘扬学校办学理念,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师发展为本,积极培养良好的教师归属感.

2.2 建立完善的物质保障机制

只有“安居”才能“乐业”.针对民办高校办学的特点,要想师德建设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势必要真正落实教师各项基本待遇,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这些基本问题.道德作为一种思想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同理,老师有了稳定的物质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使教师安心、放心、真心工作,才能有意识养成高素养,才能激发教师创造优秀的教学与科研成果.

2.3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素质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温家宝同志在回忆起自己的大学老师池际尚讲授晶体光学时深情地说“至今,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她的音容笑貌,她讲的是那么清楚,那么深刻.”所以,我们要引导民办高校教师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和政治素质方面的训练,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定期集中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进取意识、教书育人意识、为人师表意识等.针对教师教研任务的轻重,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展一些学术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公益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等,吸引教师普遍参与,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使教师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使其在教育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2.4 完善师德建设的引导、评估和监督机制

师德建设以正面宣传和典型引路为主要方式,以“行胜于言”的耳濡目染式的感染教化,达到见贤思齐、整体提高的目的.师德是民办高校发展的“软实力”,需要硬标准来衡量,民办高校要制订出符合本校师德考评办法及奖惩办法,对本校教师师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评估完成后写出评估意见,并给予相应的奖惩.要把教师师德考评作为学期考评和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并把师德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聘任的基本条件,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机制.学校人事,教育监督部门应设立监督信箱和监督电话来对教师师德的监督,要积极建立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师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的机制.对违反师德的老师,根据造成的影响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罚,造成严重影响的直接开除出教师队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民办高校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队伍,振兴教师队伍的希望在师德的增强”.民办高校教师师德的水平状况如何,关系到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培养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保证.

〔1〕龚迅锋.以创先争优促进高校师德建设[J].湘南学院学报,2011(4).

〔2〕俞立梅.浅谈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师德修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7).

〔3〕王鑫宏,赵振鹏.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08).

〔4〕丘有阳.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机制探究[J].灯下随笔,2008(10).

〔5〕厉育纲.师德构成要素浅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

〔6〕归属感—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G648.7

A

1673-260X(2013)09-0228-03

猜你喜欢
师德民办高校学校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学校推介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