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度发展学生党员的研究

2013-04-02 13:27魏东梁作甲任慧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动机

魏东,梁作甲,任慧兰

(1.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2.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关于适度发展学生党员的研究

魏东1,梁作甲1,任慧兰2

(1.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2.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从数量与规模上经历了缓慢上升、逐步加快、迅猛发展三个阶段.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比例偏高,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下降;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党员发展程序不严格;入党后教育跟不上.要保持党员“适度”发展,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党员发展比例,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走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道路.

适度;发展学生党员;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目前各高校都把发展学生党员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学生党员数量增长快速.全国高校的本科生党员比例13%左右.随着高校学生党员数量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党员表现平平,个别学生党员甚至出现违反校纪校规行为.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要保持适度的规模与比例,本文探讨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适度”问题.

1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历史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开始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学生党员的发展情况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学生党员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1978年—1990年).这个阶段高校学生党员缓慢发展,总体数量较低.恢复高考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后,高校开始重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但学生党员的比例一直是非常低的,每年的在校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左右.1989年政治风波后,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有所放缓.1990年学生党员的比例不到1%,降至0.86%.

第二阶段(1991年—2003年).这一阶段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特点是逐步加快.受1989年政治风波影响,学生党员发展比例短期内受到一定影响,比例降至1%以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党员的比例还是在缓慢上升.学生党员比例1990年为0.81%,到2000年底,大学生党员占全体大学生的比例提高到3.83%.

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本阶段的特点是高校学生党员数量迅猛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2004年全国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7.1%,2006年比例为8%,2008年比例为11%,到2011年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攀升到14%.截至2010年6月30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校大学生总数200.7万人,学生党员总数54.5万人,党员占直属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为27.2%.从全国来看,2010年全国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0.2%.2008-2011年,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人数均超全国发展党员总数三分之一.清华大学截止到2011年5月31日,学生党员比例为29%.中国人民大学截至2010年底学生党员比例36.2%[1].

2 分析: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要严格坚持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2],说明党中央开始高度重视党员发展问题.党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重要求、轻管理”.

2.1 学生党员比例过高,整体质量下降

高校党建评估一般要求学生党员比例9%左右即为合格,从实际来看,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从目前比例来看明显超过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员比例一般为30%以上,一般高校比例20%左右,超过评估要求一倍还多.数量发展过快造成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不统一.从实际来看,高校学生党员整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根据问卷调查,认为高校学生党员整体质量下降的比例为46.86%.

2.2 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

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了多元化、复杂化、功利化、实用化等特征.问卷调查显示,18.75%的认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端正,22.92%的认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好说”.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指出现了其他各种各样的入党动机.随着入党动机的多元化,入党动机越来越复杂化.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体现在入党是为了个人的某种目的,实现个人的某种需要.入党动机实用化表现为有的同学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因为有的工作岗位需要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

2.3 党员发展程序不严格

发展程序不严格主要表现为其一是党员发展程序格式化、模式化.党员发展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也需要规范的材料,但由于高校党员发展程序太过于格式化、模式化,反而使党员发展成为一种流程,公示制度、座谈会制度、谈话制度等成为僵化的模式,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其二是对学生的入党考察范围缩小.对学生的考察主要看他的成绩,只要没有不及格,平时没有违纪违法行为,就可以吸收他加入党组织.

2.4 入党后再教育跟不上

党员发展数量过快,导致入党后的教育跟不上,有的学生党员还出现违纪行为.据统计,学生党员违纪比例逐年上升.问卷调查显示,有16.1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有违纪行为.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对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很少,即使是预备党员的一年预备期里,只要不犯什么错误,都能顺利“转正”.党员发展集中在大四,很难对他们进行入党后再教育,大四这一年学生都在单位实习,要走向工作岗位,在校的时间已经很少.

2.5 高校学生党建考核标准不合理,以考察数量为主

高校学生党建考核主要考察党员发展数量,这样导致党员发展“求多、求快”是必然的.现在很多高校仍然坚持“党员发展的越多越好”“党员发展速度越快越好”的观点,这样就能体现工作的成绩,而很少有人去思考党员的质量问题.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面对“可入可不入”的同学,一般选择为“入党”,“差不多”的同学,一般没什么特殊问题,也让他入党.

3 对策:高校学生党员适度发展

要控制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规模,保持党员适度发展,认真贯彻中组部提出的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即“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3.1 高校学生党员适度发展的依据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是说党员应该是非常优秀的人才.现在有的高校学生党员比例已经达到30%甚至40%以上,三个甚至两个学生就有一个是党员,这种先进性是很难体现的.学生党员比例过高带来了很多害处.有的学生党员表现欠佳,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失去对党的信任.根据问卷调查,65.96%的受访者认为党员发展应保持适度比例,而不是比例越高越好.

3.2 判断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适度的标准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适度的标准应当是将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避免表现平平者加入到党员队伍中.从人的智能结构分布来看,保持学生党员10%左右比例还是比较合适的[3].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形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依据工作实际,不断调整“适度”的具体标准.高校党员“适度”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学生素质的不同,985高校与211工程高校的党员发展比例可以适当高些,一般高校与民办高校的比例可以适当低些.

3.3 如何实现高校学生党员“适度”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要以《党章》为准绳,使高校党员发展各项程序规范化.团组织推优、党员发展程序、预备党员考察等要规范化,各种材料的填写、存档也要规范,不能随意.要建立完善落实各项党建工作制度.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联系人要定期关心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关心他们的成长.落实预备党员培养考察制度,进一步提高预备党员的觉悟与能力.建立入党后培养制度,入党后不是万事大吉,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要处理好高校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高校发展学生党员首先要保证党员发展质量,不能以降低党员的质量来换数量.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考核不能把学生党员发展数量作为工作考核的唯一或者主要指标.

3.4 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培训是保障

现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重发展、轻培养”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多半是用来发展党员,很少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和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即使有较少的党员教育活动,方法也陈旧落后,活动形式单一,听报告、学文件,不能激发学生党员的兴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基层组织不能及时求变和创新.要创新基层支部活动,开展能激发学生党员兴趣的交流活动,加强对入党后大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加强对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培训工作,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畅通学生党员队伍的“出口”,要将不合格的学生党员及时清理出党员队伍,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要探索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员的退出机制.

为保持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就要探索保持高校学生党员的适度比例与规模.学生党员比例过高难以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要合理的确定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比例,优化大学生党员结构,规范高校党建工作,使党建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党建工作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

〔1〕中国教育报,2011-07-01.

〔2〕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人民网,2013-01-29.

〔3〕曾远英.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应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8).

G647

A

1673-260X(2013)09-0234-02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动机比能力重要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