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

2013-04-06 08:01陈桂香
关键词:污染政治思想

陈桂香

(湖南警察学院 思政部,湖南 长沙 410138)

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

陈桂香

(湖南警察学院 思政部,湖南 长沙 410138)

信息污染是信息传播中的一种异化现象。目前,信息污染正以多种表现形式作用于高校校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就大学生而言,信息污染导致大学生出现新的信息匮乏,冲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偏差及引发大学生信息污染疾病;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本身而言,信息污染使得教育教学环境更加复杂,教师的权威地位被消解、教育教学内容不可控制、教育教学方法亟待变革、教育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信息污染; 表现形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影响

一 引言

随着互联网、新通讯手段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人们一下子从信息匮乏跳跃到信息爆炸时代。从全球来看,现在全世界每天有近百万亿信息单元的信息量在传递,而且仍以30%的高速在增长。这种信息大爆炸,一方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信息动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信息过剩、信息污染等问题。

目前,信息污染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社会公害。它不仅妨碍了人类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而且还在整个社会的精神领域造成严重的危害。大学生作为主要的信息消费群体,自然也就成为了信息污染的易感人群。当面对浩瀚的媒介信息中所参杂的有毒、有害、虚假、伪劣等不良信息时,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辨别力、免疫力,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并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价值观的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客观把握并努力克服信息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 信息污染在高校中的表现形式

所谓信息污染指的是媒介信息中混入了有害性、误导性、欺骗性信息元素,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的有害、有毒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对信息资源、传播生态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破坏或其他不良影响。目前,信息污染作为信息时代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在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其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

根据信息污染源的分类,高校中的信息污染可划分为实物型信息污染、文献型信息污染、新媒介型信息污染。而在当前信息时代,新媒介型信息污染显然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程度最高的一种信息污染。通过对高校信息污染现状实证调查表明,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媒介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如电子邮件、微博、网络论坛、淫秽色情、暴力网站、反动网站所带来的各种形式的污染信息。

根据信息污染产生的原因与造成的后果,信息污染可分为正面信息污染和负面信息污染。正面信息污染主要是由于信息量的急剧增长,而造成的信息超载、过时信息、重复信息等。负面信息污染则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缺失所造成的,包括失真信息、垃圾信息、病毒信息、侵权信息等等。根据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来说,信息污染情况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信息超载:信息超载又称信息相对过剩,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发展,使得人们所接受的信息已超过了其承载和有效处理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每天都会从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接触到无数的信息,而当输入的信息超过他们接受并处理信息的能力范畴,便会出现信息超载的现象。在信息超载的情形下,大学生对信息根本无法做出加工和判断就只能被迫接受。

信息垃圾:信息能力的膨胀,会不断产生大量的信息垃圾,尤其是在互联网上,错误的、过时的、虚假的信息充斥着网络,形形色色的暴力信息、淫秽色情信息、低级趣味的信息以及流言蜚语、封建迷信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也在肆意传播。对于信息分辨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虚假的、污秽的、老化的、冗余的有害性和有毒性信息会不可避免地冲击他们的视觉感官系统。

信息病毒:互联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高度开放自由的信息环境,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但由于网络缺乏严格的技术监管措施,大量的病毒信息,像“爱虫”病毒、“木马”病毒、“冲击波”、“震憾波”等等也涌入网络,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会经常遭遇这些病毒的侵犯,使他们现有的网络结构和交往被破坏,给他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和损失。

信息文化侵蚀:网络的发展加速了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信息文化侵蚀的问题。所谓信息文化侵蚀,指的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价值观念,以实施“信息殖民化”的行为。实际网络上的这种文化侵蚀已直接表现为英语文化对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侵蚀,造成了对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意识强烈的冲击。

网络种种污染信息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网络资源,降低了网络运行效率,影响了高校师生对网络信息的有效使用,而且还可能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严重的精神伤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摧毁他们长期建立起来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

三 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

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可以从教育教学对象和教育教学本身两方面进行分析。

1. 信息污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分析。

第一,导致新的信息匮乏。

在污染信息超载的情况下,信息量太多意味着有益的信息和有害的信息、精确的信息和模糊的信息混杂,真实的信息和失真的信息、最新的信息和过时的信息聚集,这给大学生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带来极大的困难,在校的大学生本身就具有社会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的特点,当面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信息时,他们很难从中进行筛选、判断、甄别,由此出现相对信息匮乏的问题,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大学生反而难以查找到科学有益、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冲击主流意识形态。

当前,泛滥的媒介信息中各种文化激荡,各种思潮涌动,各种观念交织。尤其是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利用媒介正在进行“思想渗透”“价值输出”“文化侵略”,这对于长期接触网络、思维敏锐、思想活跃、精神需求日趋多样化,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成熟的的大学生来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渗透,从而导致政治意识、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淡化,甚至造成文化家园的迷失和文化根基的断裂,诱发严重的信仰危机。

第三,造成社会认知偏差。

媒介信息为人类建构了一个“拟态环境”,拟态环境一方面反映着现实社会, 另一方面也与现实社会存在较大差异。拟态环境对大学生具有很大影响,甚至很多未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将大众传媒所塑造的这种信息环境当成现实社会。在这个拟态的信息环境中,当源源不断和数量巨大的负面信息呈现在大学生浏览器中,它向大学生所展示的是一个不稳定和不安全的社会,网络媒体所建构的“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偏差,直接干扰、阻碍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正确认识,使大学生产生对社会的认知偏差。

第四,引发信息污染疾病。

铺天盖地的污染信息,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精神焦虑。目前,各种各样的“信息疾病”在大学生中已显现出来,如信息饥饿,由于有用信息匮乏,使有的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老感觉到不满足;信息恐惧,即惧怕危险信息, 如惧怕隐私权被侵犯,个人隐私曝光,黄色暴力信息有害健康等;信息孤独,虽然在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 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直接、简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感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拉越大,缺乏坦诚以待的朋友。这些症状给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严重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

2.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第一,教育教学环境更加复杂。

不可否认,信息化时代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境。信息技术发展可以说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如利用网络广泛性、丰富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高校师生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有学者就指出,网络传媒无中心的离散结构和开放性的海量信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统一思想、统一舆论导向功能有很强的冲击性,其很容易使人表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道德行为方式漠视权威,无视中心,忽视规划。

第二,教师的权威地位被消解。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轻易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知识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地位,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它迫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不但在思想上、观念上而且在能力上、技术上都要介入网络。要熟悉网络知识、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能及时收集、分析、监控时下网络、手机媒体的不良信息,发现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尤其是带有群体性、倾向性的问题, 进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能够针砭时弊,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另外,在各种文化与社会思潮的争锋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在学生中保持原有的话语权威,这都需要思想政治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三,教育教学内容不可控制。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外部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变化。教师不再能有效掌控主流声音,受教者在信息接受方面具有更强的自主性,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管是从课堂内还是从课堂外接触到的东西,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符合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要求的内容和信息,然而,网络的应用,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潮,其中不乏反动言论与思想政治观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具有不可控性,如果教师不了解网络信息,无法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还是一味地向学生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就无法真正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等功能,宣讲的内容因为缺乏针对性,还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和排斥。

第四,教育教学方法面临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教科书即教材”、“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来启发教育大学生,使其崇尚真、善、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随着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大学生已成为多渠道、立体交叉的信息收集和交换者,如果再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单向灌输模式,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由于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极广,思维非常开阔,自我意识、自我判断增强,对“专家”“权威”不再迷信,不会轻易接受单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灌输,而且面对无法把握的海量信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要求进行对话,要求直面理论与现实的矛盾问题,这些都亟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做出新的变革。

第五,教育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高校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使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本身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实现起来就不易,在网络污染信息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信仰更难以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布的各种攻击诋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言论, 以及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强大的冲击,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对是非的正确判断,反而使他们从小通过教育培养起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被网络上的恶意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渗透乃至颠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

[1]周淑云.信息污染及其控制[J].现代情报,2009(2) .

[2]夏日,琚兴.近十年来我国信息污染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11(8) .

[3]郭佳慧.校园网信息污染控制措施探讨[J].情报探索,2010(2) .

[4]赵志梅.校园网络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5).

[5]胡慧远,范建民.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9) .

[6]李军松,邵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信息污染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

[7]黄世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信息污染及其治理[J].广西社会科学,2011(9) .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TheInfluenceofInformationPollutiononColleg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1

Chen Guixia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of Hunan Police Academy, Changsha, Hu’nan 410138,China)

Information pollution is a kind of abnormal phenomenon i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owadays, information pollution has been working on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various ways and effecting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 which induces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pollution disease by incorrect mainstream ideology. Furthermore information pollution makes the teaching more complex, reducing teacher's authority as an educator. And the purposes of teaching of political education is hardly realized.

information pollution; express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luence

陈桂香,硕士,讲师,湖南警察学院思政部。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B15)及湖南警察学院教改课题《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672-6758(2013)09-0013-3

G641

A

猜你喜欢
污染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