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价应该重质轻量

2013-04-07 08:44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罗素文摘高校教师

喻 阳

(《新华文摘》杂志社,北京 100706)

《新华文摘》是一个二次文献刊物,依靠大家所做的原创性工作,依靠大家提供的一些优秀的作品。今天上午我参加了一个讨论学术创新期刊改革的学术会议,因此来得比较晚。

首先我要祝贺三定主编《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这本书的出版,他把这本书早就寄给我了。再一个是要祝贺这个会,参加这个会议的人很多,发言的内容也很丰富。对这个问题本身我不是很熟悉,我不研究当代学术史,我是学外国哲学的,对这一块没有做过系统的梳理和思考。当然对书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应该说感性的感受和认识是有的。在座的不少老师可能跟我的人生经历差不多,我是1979 年上大学的,可以说当代学术发展的过程基本上是完整地经历了,这个过程当中大致是个什么状况,有一些感性的感受。我总的感受和三定书里面讲的是一致的。这几十年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简单来说,内容很丰富。从发表的文章、出版的著作、参与的人数等方面来讲,应该说内容很丰富,也有一些重要的成就。但是总体上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在原创性和深度方面很不足。所以对新时期学术发展进行梳理和评论,对今后中国学术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当中,在过去几十年的基础上应该有哪些改进(包括学术研究的这种方式、关注问题的方式等方面能够有哪些改进)?怎样让我们的学术研究更有实效一些?从上述这些方面来看,可以说三定主编的书是很合时代需要、很有价值的东西。

《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谈到的很多问题,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是热点问题,到现在也是热点问题。比如书中谈到的学术评价问题,刚才有学者讲到学术评价问题是伪问题,是不是伪问题首先取决于你对什么是“真问题”、什么是“伪问题”有一个约定。我们学分析哲学的,像罗素到美国去以后,美国就有很多基督教抗议说不要让罗素到美国来,因为罗素不信基督教。罗素写过一本书《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后来罗素还是去了,他们就要求跟罗素进行一场辩论,讨论上帝究竟存不存在。罗素是一个在数理逻辑上有特别重大原创贡献的人,他又是思维非常细致、非常深刻的20 世纪最重要的几个哲学家之一。他的思维方式对我影响很大。他说我们要讨论上帝存不存在,首先我们要约定上帝是什么意思,别到时候我说的上帝和你说的上帝不是一回事。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将概念的内涵理清楚了以后,可能实际上我们根本就没有争论。所以说“学术评价”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是不是问题,有一个前提就是怎么理解学术评价。对学术评价我感觉它是一个问题。学术评价本来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我们这些年来把它弄成了一个很复杂、很啰嗦的问题。前不久(9 月份),我去参加一个社会科学院系统组织的首届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高层论坛,让我发一个言。我也简单说了一下看法。现在关于学术评价大家说的很多的一个问题就是量化考核,用简单的数量多少评价学术成果,只看你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出版了多少本著作。我在那个论坛上表达了强烈的反对的观点。我觉得评价学术首先要看它的内容和质,量可以参考,但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东西。我们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最重要的书,书很多,但是首先会想到《论语》、《老子》、《孙子兵法》。《论语》一万六千字左右,《老子》五千言,《孙子兵法》也不到六千字,《心经》就二百六十个字。这些著作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著作。相反我也认识一些人,他们发表了可能是数百篇文章,出版了几十部著作,曾经在上世纪80 年代、90 年代就有人统计说某人发表的东西可能平均每天三千字,很能写。但这样的人只有少数人知道他,并没有什么学术影响。所以说,从一个人的学术成就、学术声誉上来讲,量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所以我强烈呼吁,我们要改变成为重质轻量。这里面涉及到包括职称评定等问题,现在有很多高校看重量,因为量常常跟职称评定有关系。不过,现在已经有一些高校像复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始实行代表作制。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我呼吁这个方法被多数大学实行。当然也有人说代表作评委可信吗?中国的诚信问题现在又比较严重,这里面也会存在很多问题。我也说任何一个制度都会存在问题,可以说找不出一个不存在问题的制度来。因此我认为,相对来说,代表作制至少比单纯的以数量为主的方法要好一些。后来该论坛的主办者要求我将发言写成了简单的文字稿,我重点讲了学术成果质与量的关系。

我还要讲一下高校教师的职责问题。高校教师究竟是干什么的。现在很多学校里面强调,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科研。我觉得这也是本末倒置,不管怎么讲,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我认为,高校教师的职称、岗位、报酬等等,首先要跟教学挂钩,而不是跟科研成果挂钩。大学为什么存在,是因为有这么多学生要上大学,教授是让你来教这些学生的。衡量这些教授的水平、贡献首先要看他的教学成果,其次可以附带地看他的科研(相对来说科研是次要的)。综合来讲,高校有三个职能,教学、科研还有社会服务。但是我觉得在这三者关系中,教学无疑是第一位的。那么怎么来衡量教学成果呢,其实方法也很简单,比如说,让系主任组织一个班子去听一下课,然后以不记名的方式打分,作为管辖范围下的教师的工作状况的评价,另外可以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打分的范式也可以。但是要注意时间的选择,一定是上课课程过半,另外是要在考试之前。用这种不记名的方式,教学效果总的来说还是好评价的,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觉得教师职责问题和教学问题也涉及到学术评价,这也涉及到大学教授正本清源的问题。现在的大学老师拼命写文章,课能不上就不上,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严重的本末倒置的问题。另外我再强调一下同行评议。现在评价一个老师包括职称评审,教务处、人事处都参与了,其实真正能评价的只能是同行。

三定老师的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其基本观点在我们《新华文摘》上也有所反应。我们《新华文摘》是一个二次文献杂志,其作用是能够把一般学术刊物的传播效果扩大很多倍,我们刊物的发行量比较大。经常有一种现象,文章发表了以后如果不经转载可能只有少数同行知道,我们刊物能起到扩大转播效果的功能。所以我们也根据这个功能选择一些文章。三定老师的若干文章讲出了当代学术发展中的一些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也不只一次地全文转载过三定老师的文章,使他的书里面的一些重要的观点在我们刊物中有所反应。

猜你喜欢
罗素文摘高校教师
IAPA文摘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文摘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