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4-11 09:37刘秀玲胡月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毕业生实训高职

刘秀玲,胡月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1 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涉农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因循守旧,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重大变革的客观要求

高职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实践技能、管理才能和经营效能的表现是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的关键,高职涉农专业教育既不是全日制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压缩,更不是农业中专相关专业教学的延伸. 因此,高职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农村时代变革的需求,教学内容既不能对农业中专系列参考书的简单增删,也不能对农业大学系列参考书的照抄照搬.目前,部分高职涉农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只是迎合人们的听觉,在形式上与高职发展趋势保持一致而已,然而内容上依旧是换汤不换药,不能从根本上对课程进行增删、整合和创新,更不能有效将现代农业科研成果充实到课程设置中并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因此,严重影响了高职涉农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甚至会制约毕业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

1.2 实训试验基地建设有名无实,不能满足高职教学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社会人才需求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这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但是,职业教育严格区别于高等教育,所以高职涉农专业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毕业生与顶岗生产者的无缝对接.由于涉农专业的技能训练与非农专业相比有其特殊性,需要建立实习农场、花圃、牧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实训平台. 所以,大量的资金投入相对于高职涉农专业招生不景气的现状,学校的投资意愿受到严重限制,导致专业教学缺乏足够数量且稳定的针对性实习、实训基地,耕耘、养殖、花卉栽培等实习实训.

1.3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导致国家职业教育理念不能充分体现

高职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师型”教师要具备“三能”、“四化”,即: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提高动手能力,能指导实践实训;参与科技研发,能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并具有理论知识系统化、技能知识实践化、教育理念国际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因素,如教师的学历层次整体情况偏低,教师原有基础薄弱、来源渠道单一、业务素质偏低,师资队伍缺乏基本的学术理想与追求,教育教学研究和科技研发的能力较弱等主要问题.虽然近年来引进人才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完善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但缺乏企业背景,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依然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导致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1.4 技术、资金、观念等瓶颈制约,严重影响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传统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含量低、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严重,投资具有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所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系统性的高风险,这种传统农业的生产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同时,进行农业生产投资,商业金融部门门槛高,农业行业缺乏符合他们要求的担保条件,很难给予大力支持,这种融资困难的现实也严重影响着高职涉农专业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积极性.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涉农类专业均属于国家扶持的专业,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因此,报考涉农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农村、甚至是特别贫困的家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靠勤工助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等形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业,根本谈不上自筹资金进行自主创业.至今,社会上仍然有些人对农民存在歧视与偏见,认为农民就是没能力、低收入、吃苦受累的人群,很多家长和学生抱有“虽然选择涉农专业,这只是个跳板,毕业后并不回农村”的思想,所以,毕业后回农村自主创业更是无稽之谈.

1.5 生源不足,素质偏低,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入学比例逐年上升,中学生到大学深造的机会越来越多;高职高专学校数量也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生源空间愈来愈狭小;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一般都是成绩较差、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给学校人才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还有部分家庭迫于贫困的生活压力,截断了孩子继续求学的道路,选择了外出打工;对农村孩子而言,上学成了改变人生状态乃至一个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作为涉农专业潜在生源的农村学生,却在心理上渴望脱离农村和农业,从事社会地位高、经济收入好的非农行业;相对较高的生活费和其他开支成为农村和山区部分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让高职涉农专业的招生工作举步维艰,很难达到学校规模发展的要求,导致学校运营投入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1]390-394.

2 促进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与时俱进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级蓝领”.所以,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上既要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还要掌握专业技能,这就要求高职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沿袭大学的模式.在专业建设上,根据农业生产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大胆的试验和改革,以畜牧兽医为例,建国后的很长时期内,牛、马、驴、骡等大家畜是农业的主要生产力,当时的专业重点就是大家畜的饲养管理及其疫病防治. 改革开放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应用,大家畜作为主要生产力的地位逐渐被农业机械所替代,马、骡等大家畜除观赏和体育运动之外,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牛也和猪、羊、鸡一样进行圈养舍饲,只是为人们提供价廉质优的畜产品而已. 所以,现阶段的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必须改革和完善,因为养殖的目的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技术先进,单位农产品、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显得更为重要,优质食品也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农业环保问题、城市绿化问题、人畜共患病等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所以,专业建设一定要符合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要依附于专业建设,科学增删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始终站在知识时代的前沿,随着农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学生们的思维不墨守成规.

2.2 建立涉农专业教育主导模式,打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和生产实训平台

针对中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迅速的现实,探索一套具有社会主义高职教育特色、适合国情的高职教育模式,是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根据中国国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仅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更是高职涉农专业教育的主导模式.高职涉农专业是以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基层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此,高职涉农专业教育必须加强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由于招生困难,学校不具备大量兴办实训基地的能力和条件,校企合作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又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帮助;工学结合即顶岗实习,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锻炼.总结以往经验,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个别问题,社会对顶岗实习的争议声、质疑声不断,往往与“打工、廉价劳动力”相提并论.所以,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观念、科学系统地设计顶岗实习方案、强化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等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涉农专业教育要围绕这些问题做文章,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内引外联、多管齐下,积极搭建产、学、教结合的教育平台,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2.3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

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虽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但教师队伍建设还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美国托兰斯研究表明,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力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即教师创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创新的“师傅”,就没有创新的“徒弟”.因此,高职涉农专业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此,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养体系,对于从中专学校来的教师群体,注重文化课程、知识结构的再充电,扩充知识面;高职教师的招聘不要唯学历,毕竟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存在着一定差异,对于高职教育更要注重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应用的能力;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事业等单位要进行人才交流,让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拔尖人才交流到学校,一线教师交流到生产一线,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为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

2.4 建立并完善毕业生自主创业体系,促进后示范时代高职教育持续发展

2006年,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标志,开启我国高职教育跨越发展的新时代.但部分高职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只有建立并完善多元化的自主创业体系,才能缓解就业压力、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出路.为此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以政策扶创业.涉农专业结合自身“农”字的特点,借助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各类惠民政策,考虑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在场地建设、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对学生提供帮助,创立与农业相关的各式创业园如食用菌、果蔬、畜禽养殖等农业创业园,并将创业团体集中管理,指导学生创业[2]75-76.第二,以专业促创业.高职涉农专业应根据行业需求,完善知识结构,紧跟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注重专业知识在创业中的指导作用.在专业带动创业的背景下,只要创业项目的发展模式灵活、多样,学生创业就会呈现百家峥嵘的良好局面.第三,以实践利创业.结合涉农专业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深入实地考查一些养殖场、园艺场和小型种植园,完全可以开发一些成本较低、风险较小、操作简单的创业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农业创业过程、掌握管理技巧,获得更多的创业认识.第四,以导师引创业.为增强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创业的能动性、减少学生创业的盲目和被动性,高职涉农专业可以采取学生创业导师制,即“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将学生的创业灵感与导师的专业指导相结合.这样既能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又能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可操作性,从而巩固、充实和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发展提供后续保障[3]69-71.

2.5 深入贯彻职业教育理念,拓展招生渠道,扩大招生范围,有效解决“招生难”的问题

高职涉农专业办学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举办学历教育,还要进行非学历教育.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进行校企合作,对企业内部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或学历层次低的员工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使他们成为企业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又缓解高职涉农专业生源不足的压力.在招生渠道上,不能只局限于高招这一条路子,应拓宽招生渠道,针对生源学校的类别,既可以招生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进行高职教育,也可以招生应届、往届初中毕业生进行中职教育.在招生范围上,不局限于初中、高中的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毕业生,还可以面向社会针对身体健康、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员扩大招生,为行业需求进行定向培养[4]201.总之,根据农业生产、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办学机制要灵活变动,达到有效解决“招生难”的目的.

[1] 黄 洁,李小燕. 涉农专业招生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

[2] 陈小影,曾 剑,王娜娅,等. 高职院校农类专业学生农业创业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

[3] 俞利荣,张晓伟. 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6).

[4] 蒋蓓蕾. 新形势下高职涉农专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职业教育,2011(32).

猜你喜欢
毕业生实训高职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