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3-04-11 22:51赵世龙毛淑梅
关键词:基础教学内容教学

赵世龙,毛淑梅

(沈阳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沈阳 110136)

《基础》课是我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理论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三观”、道德观以及法制观教育,帮助他们有效地面对和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道德以及法律方面的问题。《基础》课的理论教学是基石,是前提和基础,而实践教学是方式和手段,是催化剂,它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因此,更具现实意义。

一、深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深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础》课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因此把实践教学引入日常的《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融入现实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更加深刻地领会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逐步提高大学生思考、分析、鉴别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这对增强《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深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做到身体力行,知行一致。《基础》课教育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理论知识外化为实际行动。如果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上,那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因而要让学生懂得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的培养不能单凭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应该是能否身体力行,在现实生活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知行一致。

(3)深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做事与做人的能力。做事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能力上;而做人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上,这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优化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探究发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大学生树立一种立志、奉献、报国、守法的基本道德观念,并付诸实际行动,在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目前,各高校都非常肯定和认可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对《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尝试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然而,不少高校还是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各种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之中,对于《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够,更谈不上会在实际的工作中予以充分的重视与支持,这就导致了《基础》课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等各环节资源的匮乏,一方面不能充分调动德育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和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意愿;另一方面,也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这样就会极大削弱《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功能以及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过于重视课堂实践教学,而轻视校外实践。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在《基础》课教学大纲上都列有实践教学学时数,但在教学中各高校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实行机制,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为20%,有的25%,有的甚至30%。然而,由于受到经费、实践基地等因素的限制,或是出于对教师以及学生安全等因素的考虑,绝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仍然局限于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播放视频资料和辩论等课堂实践教学。即便是有校外实践教学,也是仅限于某个学期,极少数学生参与,不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基础》课实践性教学活动内容比较匮乏,缺乏创新。《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课程体系层次分明。但在《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往往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挖掘,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匮乏。如课内实践教学内容无非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演讲,或是案例教学,再就是播放相关视频资料等。而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多以参观、访问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为主,或是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等地进行义务劳动,再就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总之,实践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与丰富。

(4)《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较相近,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比较规范的教学大纲等,同时也应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监控和评价体系等,尤其是管理体制对于高等学校的整体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各高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的总体规划之中,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管理。但事实上很多高校的《基础》课实践教学制度化建设至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实践教学的基地开发与建设的力度不够;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等缺乏统一要求,主观随意性较大。另外,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在《基础》课成绩中所占比例没有统一标准,很大程度上是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实践教学的效果究竟怎样,大都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评估指标;没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因而,对于《基础》课实践性教学来说,如何保持其稳定性和长期性,仍是摆在各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三、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1)相关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快建立《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合力,促成实效。《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高校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首要条件,也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具备了这一条也就有了经费、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还要有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托,而且要不断扩充和健全。基地要尽量选择学校周边或是离学校很近,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此外还要有一支理论素养高和实践技能与经验丰富的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或是专辅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另外还需要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尽量选在不与其他课程相冲突的时间为好,当然也要考虑到学校或教师的实际状况。为此,应当加快建立《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各相关职部门参加的组织体系,负责《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指导、实施、协调和保障工作,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确保《基础》课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切实取得成效。

(2)确立鲜明而准确的《基础》课实践教学目标,做到合理规划,有的放矢。《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主要是围绕思想道德和法律两部分展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外化为个体的实际行为。因此,在《基础》课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一方面,必须将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合理规划,有的放矢,否则很容易使实践教学脱离实际,过于形式化,难以实现《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真正目标。只有确立鲜明而准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才能使《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就是根据当地实践资源来确定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否则既不能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也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实践教学形式,都必须抓住关键一点,即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统一、相一致。

(3)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基地的建设是硬件条件,不可缺少。只有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才能从机制上保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和建设,是保证《基础》课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基础》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和建设,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多种多样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比如,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建立联系,或是与学校社团、协会合作,定期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走出校园,不断拓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社会是一个更大的熔炉,更具现实性与时代性,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想、信念、情感得到锤炼与磨砺,也更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融为一体,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脚踏实地,知行统一。

(4)不断丰富和拓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创新《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方式与手段。《基础》课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的方式与手段上,一方面要坚持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演讲,或是案例教学、播放相关视频资料等;另一方面要坚持组织学生定期参观、访问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或是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等地进行义务劳动等。在《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上,应尽快占领网络这一崭新的前沿阵地,把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网络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不是两张皮,这样才能实现《基础》课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因此,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基础》课实践教学(即感受型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网络自身的优势,让网络成为《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载体,将其融入实际的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网络把过去和时下发生的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和生动的素材放到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栏目中,让学生登陆观看,并发表自己对相关事件的观点和感受。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化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教学目标,进而把书本内容讲活、讲透,让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乐于倾听,乐于讨论,使他们能够思考、分析现实问题,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作,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在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基本原则,不断探索《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推进机制之外,还必须在《基础》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机制、评价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大胆的变革,不断提升《基础》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而更好地实现《基础》课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贝丽静.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理论前沿,2009(5):47-38.

[2]韩迎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教学研究,2009(11):68-69.

[3]吴建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探索[J].教学研究,2006(10):79-80.

[4]廖善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学创新,2008(10):37-38.

[5]阳 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性教学反思[J].探索,2008(12):125.

[6]张晓鹏.浅析网络信息条件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35):543,554.

猜你喜欢
基础教学内容教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五抓五促”夯基础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