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宋高宗对理学的大贡献

2013-04-12 00:47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宋高宗正宗理学

汪 圣 铎

理学在走上统治地位的过程中,思孟学派的正统地位是一个关键问题。尽管唐代韩愈提出了道统说,承认了孟轲的正宗传人的地位,但他的这种认识在很长一个时期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甚至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同。最突出的表现是官方没有把《孟子》作为经书列入科举考试科目。文人士大夫对孟子的亚圣地位也多不认同,且不说前朝,就宋朝而言,就有李觏、司马光、苏轼、苏辙等知名度很高的人,对孟子的正宗继承人地位提出过挑战,撰文挑《孟子》的毛病。

荆公新学与理学有不少差异,在政治上更处于对立状态。但二者又有许多共同点,例如都主张统一意识形态(一风俗、一学术),都推崇三代贬抑汉唐,二者的又一共同点,就是推崇孟轲。由于王安石推崇《孟子》,所以,将《孟子》列为科举的经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这实际为理学走向统治地位作了重要的历史铺垫。

宋高宗多次表示反对荆公新学,但对孟子的儒学正宗传人地位,他与王安石却是认识一致的。他的不同寻常的表现,就是公开惩处反对孟轲的学者。第一位被他处理的学者是苏轼学生晁说之。晁说之是元祐党人,在北宋后期遭受打击,宋高宗下令为元祐党人平反,大约晁说之本以为自己要飞黄腾达了,没想到宋高宗表态说:“是尝著论非孟子者,孟子发现正道,说之何人!乃敢非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勒令退休。可能是受了惊吓刺激,晁说之不久就去世了。另一位学者是郑厚。他曾著《艺圃折衷》六卷,其中有反对孟子的内容。绍兴十有三年五月辛未,“驾部员外郎王言恭言于朝。诏建川毁板。其已传播者皆焚之”。这次惩处更加严厉,竟是毁版焚书,而且“诏左从事郎郑厚自今不得差充试官及堂除”,使郑厚从此失去升迁机会。(《建炎以来系年要録》巻一四九)

开国皇帝表了态,这决非儿戏,以后就再也见不到敢于公开反对孟子的人了。个别学者如叶适,尽管不服气,却也只能用很隐晦的语言,说一些旁敲侧击的话而已。

理学的核心是治心,天理说是为治心说服务的。而理学要说明自己是儒学正宗,就首先要论证孟子是儒学正宗,《中庸》的作者被确定为孟子的老师。它是治心的法宝,也与孟子联系紧密。治心的过程是一种回归的过程(这颇类似佛教,故自古即有理学偷窃佛学说),所以性善论是离不开的。所以,确立孟子的正宗地位对理学至关重要,而这件事中王安石、宋高宗的作用以往被人忽略,这是很不应该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王安石、宋高宗在提高孟子地位时,都借助了政治强力,所以,政治强力对理学取得统治地位,也起了不容易忽视的关键作用。或许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离开政治强力,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

猜你喜欢
宋高宗正宗理学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认准这个“壹”,才是正宗的昌盛“海南壹号”
‘Fourand More
宋高宗:面子比国法重要
《我的英雄学院》——这就是正宗的《少年Jump》!
好名得官
好名得官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