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衡水的“非”文化

2013-04-12 00:47炜a周红霞b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武强衡水毛笔

耿 炜a,周红霞b



谈衡水的“非”文化

耿 炜,周红霞

(衡水学院 a. 经济管理学院;b. 音乐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开发文化时,很多城市选择古代名人作为他们的文化符号,却没有认真考量这些符号和城市的关系;另一种现象就是把一些手工艺品当做城市的文化遗产,这表现出对文化与文明概念上的混淆。衡水在选择自身的文化时也出现了这样的不当选择,这就是所谓的“非文化”。发展文化留给衡水要做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建设,更要在整个城市的建设中把原本属于衡水的文化深深地植入到人们的思想当中,才能产生使文化强大的力量,发展壮大自己文化的影响力。

城市文化;非文化;符号互动;衡水;文化产业

在衡水,谈起衡水文化,恐怕很多衡水人就会抬出董仲舒、高适等一批古人,摆出几座古人坟茔,之后便是所谓“衡水三绝”了。当然,还有与衡水三绝可以相提并论的武强年画。此外如果再牵强一点,还可以把衡水老白干冠以酒文化的帽子,毕竟对外地人来说,衡水老白干几乎是了解衡水的唯一机会。然而老白干毕竟是以商业品牌走出了衡水,其他文化符号,其实对建立乃至弘扬衡水的文化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衡水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属于敝帚自珍——在衡水尽人皆知,外地人则不以为然。没有足够的影响力的衡水的文化果真是文化吗?如何才能弘扬衡水文化?这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有些所谓的衡水文化并非文化

文化是有一个大群体共享并代代相传的东西——思想、态度和传统。在流行的用法中,文化通常指欣赏生活中高雅的东西,如文学、艺术等。相比之下,社会学的文化定义是这样的:文化是指习得的、共享的并表现出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特点的行为、信念、态度、价值观和实物。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群体共享和传承的东西,包括精神层面的和物质层面的。我们也把目前所谓的衡水文化分为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两部分来分析,会发现,很多所谓衡水文化的东西其实并非文化,我们暂且称之为“非”文化。

1. 精神层面的“非”文化

首先看精神层面的文化,审视下董仲舒、高适等文化符号。董仲舒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其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在历史上的确有一定的高度,但他给今日的衡水并未遗留下一点垂青过的痕迹,也不曾见到衡水对国学的热衷与建树。高适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然而根本没几人知道此公是衡水人,彼时的衡水非今日的衡水,今日的衡水也没有继承诗人的气质。“曾经是衡水人”是衡水的又一张衡水文化牌,然而曾经是衡水人的比如位列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其成长并非在衡水,请注意文化是习得的,不是生理上的遗传。因此,笔者总结衡水精神层面上的这种文化,可以用“盲目捆绑”来概括。因为这些文化符号,并未与衡水有任何互动,也并未对衡水产生任何影响,既没有被衡水人所共享,也没有被衡水人所传承。因此这不能说是衡水的文化。

为了更清楚地阐明这个观点,我们把其他城市的文化符号与衡水做一下对比。成都市是一个文化名城,有众多历史文化的符号。典型的如三国文化,当时提到的很多人与事都有迹可循。诸葛亮是成都的文化符号,绝对是没有问题的。武侯祠依然游人如织,全国各地乃至日本、韩国的拜谒者络绎不绝。成都八卦形的城市布局,仿佛八阵图,体现着诸葛的智慧,而川人也对有智慧的人非常崇拜。杜甫的诗《八阵图》概括了诸葛的智慧,《蜀相》凭吊了诸葛心怀天下、鞠躬尽瘁的风骨。这些精神体现在了成都人的忧国忧民与关心时政的特点。杜甫是成都又一个历史名人,除了上述两首诗与成都有关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成于今日的杜甫草堂,今天也成为重要旅游景点。杜甫草堂浣花溪中仍常见《绝句》中提到的黄鹂与白鹭,随着城市的发展虽不可能再有窗含西岭,然而西岭雪山现已经是重要旅游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成都文化的符号当然不止于此,列举两位古人的意思是说,两位古人都不是成都人,但他们的文化得以传承,传承下来才是文化,被民众共享了才是文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说,衡水精神层面的文化是缺乏的。

2. 物质层面的“非”文化

“衡水三绝”是衡水的文化名片。所谓“衡水三绝”就是侯店毛笔、宫廷金鱼与内画鼻烟壶。毛笔当然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侯店毛笔的没落。笔者曾去侯店毛笔厂调研过,衰草枯杨、门可罗雀的景象很难说市场繁荣。内画鼻烟壶作为一种需要长期练习才能掌握的技术,目前被很多家庭作坊用来加工工艺品,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金鱼似乎就乏善可陈了,难觅踪影,不管是金鱼养殖和观赏的人都不知道在哪里。也许毛笔是其中最有文化内涵可挖的,然而衡水似乎印证了那句“卖书的人不一定读书”——出毛笔的地方不用毛笔。在衡水市中学教育名闻全国的同时,也阻挡不了衡水对文化的漠视。虽然初中、高中学生几乎每月只有一两天的休息时间,但都是在重复演练那些对考学“有用”的东西,不会有学校会把书法或国画这种“无用”的东西作为一种文化修养引入课堂,未尽到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毛笔是没有生命的,而我们可以用毛笔创造有生命的文化。是中国古代灿若星辰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笔走龙蛇的书法、意境深远的国画给了毛笔存在的意义与蓬勃的生命。德国历史哲学家、文化学家斯本格勒就曾指出“文化是活着的文明,文明是死了的文化”。因此毛笔是一种文明,是它书写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衡水的确可以生产毛笔,不过因为衡水没有给毛笔生命,没有与毛笔共生的文化艺术,所以它不能成为典型的衡水文化。而鼻烟壶内画对于现代人而言,有一定的市场。中国出产的工艺品种类之多、精致程度之甚绝对是世界第一。从众多的工艺品中脱颖而出,需要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影响力,需要有很多懂文化懂艺术的人去在方寸之间书写和描画人生态度与思想。然而以当前衡水市鼻烟壶的创作主题看,人物肖像与花鸟鱼虫居多,目的一般作为礼品出售。如此看来,内画似乎只是一门手艺,它被手工艺从业者用来赚些小钱,从没有在大众心中成为艺术或者文化,当然更不会走进课堂去流进衡水学子的血液里。所以,这些技艺也许在家庭作坊中得到了传承,但没有被作为文化分享。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有个显著特点,即生产工具简陋、手工操作、效率低下。这些正是小农经济的特点。而小农意识的重技术轻科学、重感性轻理性逻辑的思维方式会阻碍这些技艺的升华。所以,这些技艺只停留在了工匠的层面,并未上升到文化层面。

二、什么是衡水的文化

对于衡水文化的发展迟缓——也许某种意义上讲是停滞——消磨了衡水的真正文化。从时间取向上说,文化可以分为进步文化与停滞文化。衡水需要的不是静止不动的文化,而是迫切需要进步文化。停滞文化强调现在或过去,进步文化强调未来。衡水文化习惯于向后看和顾眼前,不能以发展的眼光去发展文化,这是文化建设的近视症。当然这种缺乏未来眼光的现象并非衡水独有,中国传统文化都面临这种困境。曾一度热播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系统地把中国医药文化、餐饮文化、宫廷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音乐文化,演绎成了韩版文化资源的版权经济体系与文化资本链,造成了韩国餐饮热、旅游热、服饰热与“韩流”的东方文化产业时尚热潮。中国的熊猫是大自然赐予中国的国宝,然而从文化层面来说缺少发展。在2008年,大熊猫漂洋过海成了美国《功夫熊猫》里的大明星,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传播着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全球票房总收入达到6亿3 000万美元。以上案例告诉我们,中国原生的文化正在为他国创造价值,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文化需要发展、需要演绎、需要面向未来。从这个角度讲,作为处在衡水的文化遗产,武强年画还是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可以说正在向前发展,在向外扩张。

武强年画博物馆的建成为这门艺术的传承做出了不小贡献,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武强年画的历史、中国年画的流派、年画的生产过程。年画的拙朴风格融入了当地人的血液,当地人热爱艺术,武强出现了金音乐器等一批乐器制造企业,同时敞开怀抱,与北京等地的文化企业合作,出现了璐德国际艺术学校、音乐小镇、中国吉他艺术节这样的文化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原有项目不断发展壮大、新的项目不断涌现,产业联动效果日益明显。当武强年画中出现了手持吉他的门神形象,在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年轻人手中舞动的时候,文化遗产已经与现代文明一起被赋予鲜活的生命,这就是文化。

武强这些文化上的成功,在于当地人抛弃了小农倾向保守,以传统习俗作为判断一切的价值尺度,反对变革创新,形成慎终追远、崇古拒新的心态。而“衡水三绝”小农经济的状态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以血缘、地缘形成的小圈子里闭门造车,倾向于排斥不熟悉的人与事,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与外界的交流与互动,造成了文化发展的迟缓。

三、如何把“非”文化转化为文化

首先,是扬还是弃的问题。是抛弃现有的,寻找其他文化元素吗?由于文化是整体性的,所以一个文化接受另一个文化时便不能不采取使外来的因素与自己的传统相结合的途径,如果撇开自己的文化传统不顾,一味地两眼向外面祈求,则结果一定是失败的。这一点,从武强年画和其他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可以验证。因此,全面否定自己,邯郸学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把源于自己的文化强化为自己的基因,让这种基因成为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然后再在这种基因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自己文化的影响力。把文化的根留住,文化方能枝繁叶茂。

接下来就是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的问题。建博物馆、发展旅游这些其实都是次要的。这些在没有改变自身精神层面的前提下的都属于另一种捆绑,绑在身上也不属于自己。陕西投入巨资重建的阿房宫,目前正面临限期拆除的窘境。这给那些急功近利的文化捆绑行为敲响警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他的名著《民族与文化》中曾经说: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优秀民族,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化,但此等民族忽然中途夭折,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仅供历史上继起民族的追慕效法,袭取利用。如巴比伦、埃及便是。这因为他们仅完成了第一步骤,即由民族来创造文化,而没有完成第二步骤,即由文化来融凝民族。世界上亦有某等民族,他们不仅能创造出一套优秀的文化,又能以所创造的文化来融凝此民族,使民族逐步绵延扩展,日益壮大。因此董仲舒也好,侯店毛笔也罢,都是或停留在历史中,或存在于衡水人的生活以外,更像是滏阳河流域的一段尘封往事,而对于衡水人都只能是一种将死的文明。假如在这些文明背后的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同感的时候,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营建祠堂、博物馆等景点,只能算是人造的伪文化。只有当这些曾经的文明进入衡水人的生活,被当地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时候,这些文明才能成为文化;只有当这些文化与民众充分互动,融入当地人血液的时候,才能产生使文化强大的力量。发展文化留给衡水要做的,也许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建设,更要尊重文化,明白文化的重要性,在整个城市的建设中把原本属于衡水的文化深深地植入到人们的思想当中。这个过程如春雨润物,而非一蹴而就。

[1]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尼霍尔·本诺克拉蒂斯.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M].黄剑波,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袁银传.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8.

[4] 余英时.文明论衡[M].台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1979.

[5] 钱穆.民族与文化[M].台北:三民书局,1960.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A Research on Hengshui’ s Non-culture

GENG Wei, ZHOU Hong-xia

(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 College of Music,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When developing culture, some cities choose many ancient celebrities as their cultural icons without considering and discuss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icons and their own cities. And some cities take handicrafts as their cultural property, which shows their confusion about the concepts of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Hengshui city also made such kind of improper choice in choosing its own culture and such chosen culture is called non-culture. To develop its culture, what Hengshui city should do is not only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form but the implant of the inborn Hengshui culture into people’s mind. Only in this way can it make Hengshui culture release its great power and expand its influence.

city culture; non-culture; icons interaction; Hengshui; cultural industry

G127

A

1673-2065(2013)03-0047-03

2013-04-03

衡水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2013026A)

耿 炜(1973-),男,河北景县人,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周红霞(1977-),女,江苏盐城人,衡水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武强衡水毛笔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武强木板年画的传承、图新与艺术生机
衡水专场(二)
Inflationary Cosmology with Quantum Gravitational Effects and Swampland Conjectures∗
武强年画
画画小工具 毛笔
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略:武强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