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的探讨

2013-04-12 00:47胡恩堂李建明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冀中南衡水石家庄

胡恩堂,李建明

(1. 衡水市委党校,河北 衡水 053000;2. 衡水市政府招待处,河北 衡水 053000)

河北省委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冀中南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三大经济区域的划分,对河北省各(地)市的区域定位、发展目标,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它对河北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河北省南端的冀中南经济区,怎样才能更好地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下面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冀中南地区的基本概况

冀中南地区包括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4个地级市,辖13个区、49个县、10个县级市、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冀中南地区的土地面积共计 5.923 6万平方公里,占河北省总面积的30.74 %;人口共有3 078.335 4万人,占河北省总人口的42.85 %;地区生产总值共计7 755.49亿元人民币,占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 38.03%;地区财政收入共计364.598 1亿元,占河北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7.38 %。(以上数据均来自 2011年河北经济年鉴)从以上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冀中南地区在河北省3大经济区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有如下特点:

1) 资源丰富。首先是土地资源广阔而肥沃。冀中南地区跨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地貌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京广铁路以东为平原地带,平原面积占较大比例,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冀中南地区已查明的植物资源2 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 230余种。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棉花、梨、枣、核桃、大蒜等,品种多,种植面积大,是河北省粮棉主产区,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绿色农业基地之一。尤其是石家庄市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区之一,其生产的小麦是做面包、蛋糕的最佳面粉。邯郸市综合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全国确定的小麦、棉花、玉米等5种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衡水市是典型的平原地区,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虽然以前土地贫瘠,但经过衡水市人民建国后几十年的治理,已经是“沧海”变良田,近 20年粮棉油产量一直居于全省前列。尤其是京安养猪厂是华北地区较大的养殖基地,是衡水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其次是矿藏资源种类繁多。石家庄市已探明的矿藏有 50多种,矿点明储量的有17种,矿产地58处。优质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白云母等 20余种。邯郸是全国著名的煤和铁矿石产区,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煤炭储量丰富,煤质较好;铁矿品位高,有害杂质少,可选性好。邢台市目前已发现煤、铁矿石、瓷土、石英石、石灰石等32种矿产,有17种居河北前5位,其中蓝晶石储量为全国第一,瓷土、石膏储量位居华北第一。再次是文化资源厚重。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 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石家庄旅游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5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0余处,各类文物景点多达120余处。邢台历史悠久,是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已有 3 500年的历史,是“殷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治国”。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三次定都,是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素有“鸳水之滨、襄闰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之誉。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中医圣祖扁鹊、唐朝名相宋璟、元代科学家巨匠郭守敬等一大批历史名人。衡水不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在这块渊源流长的大地上繁衍生息着许多褒贬各异的人物,发生演绎了不少荣衰纷呈的故事。如“文景之治”时期的皇太后窦漪房,两汉名相窦婴,儒学大师董仲舒,都是生于衡水、长于衡水的历史名人。

2) 工业经济基础雄厚。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冀中南地区的矿物质资源比较丰富,这就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邯郸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钢集团和峰峰煤炭基地,是河北省同行业中的标兵,它们创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使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为企业赢得了效益,为国家创造了税收。石家庄市是全国最大的医药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是国家确认的首批生物产业基地,也是河北省的工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工业在调整中发展,在优化中前进,工业经济优势明显。邢台能源、冶金、机械、建材、纺织、食品、化工、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辖区内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集散地,被誉为“世界羊绒之都”的清河县;世界最大的绿色能源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宁晋县;有以“华龙集团”为代表的世界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有生产世界知名冶金轧辊的中钢邢机公司、生产优质线材的邢钢集团。衡水虽然矿藏资源匮乏,但特色产业明显。安平丝网、景县塑钢和铁塔、枣强皮毛和玻璃钢、桃城橡胶产品占据了国内同行业的 70 %以上的市场。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优势。

3) 区位优势明显。这里说的区位优势主要是指交通便利,物流发达。冀中南四(地)市都处在铁路大动脉和公路交汇的位置。石家庄市是随着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崛起的新兴城市,是全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其中京广线是连接中外交流的主干线,石太线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在四省交界区是唯一的特大城市。邯郸交通便利,纵穿于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106国道与横贯祖国大陆东西的长治—邯郸—济南—青岛铁路、青兰高速公路和309国道于邯郸境内形成了“五纵五横”的干线公路。在四省交界区域内,只有邯郸具备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过境和航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条件。邢台也处在京广铁路大动脉位置,京九铁路从境内穿过。同时,京深、青银、邢临高速公路形成交叉,106、107、308国道和邢德、邢左、邢和等 11条高等级公路密布全境,已成为连接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衡水处于冀中平原腹地,交通优势日益显现。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在此通过,与石德、石太、石青、朔黄铁路干线形成十字交叉,是联接中部与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公路交通条件也十分优越,106国道、大广、石德、石黄、京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正是由于这些优越的交通条件,使得冀中南地区的物流业十分发达。

二、目前冀中南生产力配置状况

建国 60多年来,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即目前的冀中南经济区,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第一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除满足本区域人口的消费外,还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石家庄是全国粮、菜、肉、蛋、奶和干鲜果品高产地区之一,被国家确定为优质专用麦生产基地,素有“北方粮仓”之称。邯郸在全省率先建设“吨粮市”,深入推进双增工程,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2010年总产 476.1万吨。衡水是典型的农业大市,粮、棉、油、肉、蛋、奶产量在全省居于前列。第二产业现代化生产格局正初步形成,打造了一批高科技企业。石家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 469家,其中大中型企业226家,河北敬业集团进入全国500强企业行业。邯郸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 000多家,其中光导鼓、特种气体产能居全国第一,美的邯郸工业园的投产,填补了我省白色家电制造业的空白。邢台是国家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河北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和冶金机械轧辊生产基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5家,中国工业500强企业5家。第三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现代服务手段和服务格局正在形成。石家庄是全国唯一定位为重要商埠的省会城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新华集贸中心、南三条小商品市场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十大贸易行列。现代金融业、物流业在石家庄、邯郸、衡水发展势头强劲。总之,经过 60年的创业、冀中南经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冀中南作为一个经济区域来讲,从生产力优化配置、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资源优势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

1) 以“诸侯经济”为主。建国以后,我国的行政机构分为五级。即中央、省、(地)市、县、乡。除国家的重大项目在全国各地有资源优势的地方建设外,省以下生产力的布局主要是以行政区域的划分而进行的,具体说是以(地)市、县为主进行安排的。各(地)市不管本区域范围内资源禀赋条件是否具备,生产力水平能否达到,都在积极地大力发展工农业尤其是重工业,这种以行政区域为主进行的生产力配置,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各地主观能动性,容易协调统一,但却不能完全发挥各个生产要素的作用。生产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各要素的投放,应该是最能发挥其价值的地方。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强行用行政手段安排项目,很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导致(地)市经济发展缓慢。况且,这种以(地)市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以我为主”“单打独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画地为牢的“诸侯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

2) 以重复生产为主。由于各(地)市都在强调自身的发展,竞相上项目,攀比现象、同构现象比较严重。一时间,“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在各(地)市之间遍地“开花”,处处“有果”。就拿钢铁生产来说,冀中南四市每个市都有钢铁厂,除衡水钢板厂的生产近期才纳入邯钢的生产计划以外,其余三家钢铁公司都是独立运营,并且都在生产相同型号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却没有显示出强劲的势头。有时市场饱和的产品还在加紧生产,市场稀缺的产品一时又生产不出来,尤其是市场需要的高端产品则无力生产。虽有资源优势,却没有产品优势,虽有钢铁数量,却没有钢铁的质量。有时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他人占有。冀中南四市的重复生产,不但表现在重工业的生产上,而且在农业生产上也比较明显。农业应该说是冀中南地区的强项,冀中平原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粮、棉、油、肉、蛋、奶生产的数量是比较高的,但农产品的加工却是落后的。食品加工除邢台华龙面厂具有一定规模又有品牌优势外,其他(地)市多是复制雷同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缺乏叫得响的品牌产品。这一切都说明冀中南经济的发展只是注重了数量的多少,而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

3) 以粗放的经济为主。建国初期,由于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所以建设的任务是非常重的。国家是如此,省及其以下的(地)市更是如此。所以,冀中南四市在当时的背景和条件下,各自都相继建设了一批相同的企业。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很多企业的生产项目是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有的企业虽然在一定时间内向国家缴纳了税收,但是由于污染严重又给社会带来了危害,地方政府又不得不拿出钱来进行治理;有的企业虽然生产出来一定的产品,但是却消耗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有的企业虽然赢得了利润,但那是以牺牲劳动力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所以说在一定时期内冀中南四市的经济发展是以粗放经济为主。如到目前为止,冀中南四市规模以上企业已达5 450家,而进入全国500强企业的只有10几家。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建国 60年来,冀中南四市的经济的发展,犹如一幅画卷,既有着崭新的一面,又有着一定的不足。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既有区域划分的因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这在当时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对河北省进行了经济区域的划分,冀中南四市的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就应该以整体的角度来筹划,从特色中求发展,从整体中求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力的优势,打造冀中南经济繁荣区。

三、打造冀中南经济繁荣区的对策

冀中南经济的发展,既要承认已有的现实,又要对生产力重新布局。基本原则是: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1) 邯郸、邢台的发展以重工业为主。众所周知,邯郸是老工业基地,既有传统工业的基础,又具备现代工业的条件。煤炭、钢铁、电力、水泥、机械制造都是邯郸的优势产业,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冀南新区的建立,成为继河北省曹妃甸、天津渤海新区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邢台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 32种,17种储量居河北省前 5位,瓷土、石膏储量位居华北第一。煤、铁储量较多,也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优势。根据这两个市的资源特点,生产力布局重点应该放在重工业生产上。这两个市的企业有些可以整合,如钢铁的生产,把邯钢、天铁、新武安钢铁、邢台钢铁,甚至把石家庄的钢铁公司也包括进来进行重组。这些钢铁企业进行重组不是简单的相加和规模的扩大,而是质的提高。把这些钢铁厂看做一个整体,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重新分工,生产不同型号的钢铁产品,在质量上创一流,在产量上争第一,在节能上求突破,在环保上最“低碳”,在效益上最大化。

当然,把邯郸、邢台的发展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并不是说其他方面就不发展了。其实,邯郸的农业、物流业是比较发达的,邢台的农产品加工,如华龙面厂也是很有生命力的。这些都可以进一步经营并做大做强。

2) 石家庄的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石家庄是省会城市,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城市功能和石家庄现有资源来看,有些项目尤其是耗能易污染的项目是不宜在石家庄市范围内投放的。另外,根据国家公布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石家庄西部属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若是这样的话,工业项目是不适合在石家庄市区布置的。那么,石家庄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中心。要着力打造:

人力资源中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中,最能动的、最能发挥作用的是人。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人,生产力诸要素是不能有效结合并释放出较大的功能。所以,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冀中南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真才实学的有用之人。如何使这些真才实学的人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需要一个平台——人力资源中心。石家庄是河北省是各类科研机构较为集中的城市,这个中心的所在地,非石家庄莫属。通过建立人力资源中心,把有一技之长的人聚集起来,为冀中南的经济建设服务。冀中南经济区所需的各类人才,可以通过这个中心满足需求。如果人力资源中心对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及时提供,还可以通过这个中心,向国内或国外人才市场进行联络、沟通,尽快为企业发展找到所需的人员。

现代金融服务中心。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催化剂。没有现代金融业的支持是不可能较快地产生现代化企业,科学技术也不可能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打造现代化金融服务中心十分重要。

目前,石家庄有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办事处近 30家,承担着河北省尤其是石家庄市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居民的存贷款业务,可以说对河北省尤其是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银行的业务大多是停留在人民币的吸纳和投放上,金融产品经营的品种少,经营的手段也比较落后,融资的能力也比较差,在某些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它的需求。因此,石家庄市的金融业,要拓展业务面,扩大交易数量,缩短交易时间,提高交易水平,打造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中心。

信息中心。信息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经济信息、政务信息、军事信息等。这里主要说的是经济信息。由于,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信息及信息管理系统在生产企业物流中已普遍运用,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正在企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相距甚远。加速国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如何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如何进一步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发掘信息资源的价值,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而要实现这些,有时靠企业本身难以做到,因为它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应成立信息应用中心。一是加强对信息的研究,二是推广信息技术的运用。石家庄市应该成为河北省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和先锋。

商贸中心。石家庄地处京畿重地、燕赵故里,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正是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构成了石家庄商品贸易中心的形成。经过改革开放 30多年的建设,石家庄的商品吞吐量能力日益提高,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交易品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管理水平,把石家庄市的商品贸易再进一步的做大做强,不但在国内有名声,而且在国际也有影响,成为真正的一流的商贸中心。

3) 衡水的发展以农业和物流业为主。衡水地处冀东南位置,是冀中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矿产资源匮乏,但土地资源丰富。2010年全市粮棉油蔬播种面积计1 256.2万亩,人均种植面积约2.88亩,高于全省乃至全国的人均播种面积。其产量也是比较高的,2010年粮食总产量361.0万吨;棉花总产量14.2万吨;油料总产量 11.1万吨;蔬菜总产量 394.7万吨。这就是说,衡水的优势在于农业的种植和开发,生产力的布局应重点放在农业的发展上。根据国家发改委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衡水市很可能纳入农产品主产区,对于农业主产区的考核将不再是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主要指标。这就为发挥衡水土地资源优势,推进衡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衡水农业的发展,仅靠目前的家庭种植是不行的,因为它不利于农民增收,必须走农业的合作经营道路。在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衡水在进行农业种植规模扩大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业效益的增加,不仅在于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且还有依赖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因为粮棉油、肉蛋奶蔬的生产只是初级产品,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深加工,农业效益会进一步彰显。衡水市是农业生产大市,在农产品的深加方面有原料基础,所以,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是有一定优势的。

衡水农业的发展不但在种植业上下功夫,而且在养殖业上要做文章。因为衡水的粮食产量较高,这就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况且,衡水的安平养猪厂是华北最大的生猪、种猪养殖基地,年产毛猪80万头,是北京和天津肉类产品的主要供应地,并且供不应求。衡水的养殖业,应以安平养猪厂为龙头,向周围县市辐射,带动衡水市乃至冀中南经济区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深加工,在做大做强生猪养殖的同时,更要注重生猪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为促进安平尤其是衡水养殖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衡水在注重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物流业的建设。由于衡水处在铁路十字架位置,并且与沿海港口的距离最近,这就为衡水的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衡水市应抓住这一时机大力发展物流业。一是把原来的物流设施、市场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原有市场的基础功能和吞吐能力。二是积极争取省及国家的物流配送中心落户衡水。如2011年4月18日,河北省医药物流配送总部开工奠基仪式在衡水冀州医药物流园隆重举行,这是衡水又与一家中国500强企业——石药集团的牵手合作。三是打造沿海货物储运中心,作为天津港和黄骅港进出口商品的转运站,以解决沿海港口货物储存的压力。

4) 打造冀中南旅游度假区。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冀中南经济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如画,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但是,如果仅在一个(地)市游览,又不免有点单调。所以,应该打造冀中南旅游胜地,开设冀中南四日游专线。如游客从石家庄下车后或从石家庄旅游开始,可以先看山—再看水—又看洞—后看城。所谓先看山,就是从石家庄开始,观赏最具特色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嶂石岩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封龙山、天桂山。再看水是说看了山景到衡水看水景。衡水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保护区。每年春夏秋三季水波粼粼,湖水荡漾,空气新鲜,凉爽宜人,是久居闹市人们的好去处。又看洞是说欣赏了衡水湖少女般的姿态后,赶赴邢台临城看岩洞。领略地形地貌的变迁,使人们又进入另一番意境。后看城是说旅游的最后一站是品味邯郸城的古老历史。同时,还可以参观一下邯郸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分享一下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冀中南四日游活动,把各种美景尽收眼底。既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时又目睹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5) 完善冀中南经济区的体制、机制。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创建冀中南经济繁荣区,不但要发挥各市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要有经济区范围内的总体统筹协调。这就需要体制的保障、机制的建立。一是成立冀中南经济区发展领导小组。由一位副省级领导担任组长,各市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以统领冀中南经济区的发展。二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冀中南经济区的发展,只有一个领导小组是不够的,还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具体负责区域经济的规划、落实和协调。它一方面与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项目的投放,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保持与区域范围内各市之间的协调。三是实行区域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冀中南经济区的发展,虽需一定的行政组织统筹、协调,但它是自由开放的,又是相互竞争的,市场调节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为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市场这个“晴雨表”,调节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使区域经济沿着一条健康的道路向前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冀中南经济区的繁荣。

猜你喜欢
冀中南衡水石家庄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冀中南地下水超采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衡水专场(二)
冀中南地区彩叶植物田间杂草种类及消长规律
梁丛
人民币缘何诞生在石家庄
加强对冀中南地区扶持 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冀中南经济特色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