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视角下英语间接礼貌言语的本质动机分析

2013-04-12 00:47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面子安娜礼貌

林 明

(广西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关于礼貌言语的本质动机,目前研究者对此众说纷纭。面子理论认为礼貌就是为了保全面子。礼貌真诚说或者礼貌得体说将礼貌与真诚或者得体简单地划上等号,而实际上礼貌不一定真诚。礼貌的社会规范说忽视了礼貌的语境化、动态性与变异性等特点。礼貌策略说则忽略了礼貌的无意识性和不可预测性[1]86。而这涉及到描写礼貌的方法论问题。在目前的礼貌研究中,大多数的英语礼貌言语的研究是从一个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一个或者多个言语实例的。单独使用一种理论分析工具或许会产生不够全面的观点。

从Grice 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意理论、Brown 和Levinson 的面子理论、Leech 的礼貌原则和Searle 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这4个视角对同一个英语间接礼貌言语进行观察与分析,可以更为透彻了解潜藏在话语字面意义背后的真正意图。

1 英语间接礼貌言语与相关语用学理论

1.1 英语间接礼貌言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使用诸如“Please”,“Thank you very much for all your help, Mr. Brown”和“I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promotion with all my heart”这样的言语表示自己的礼貌。但是在其他的一些情境中,我们并不采用这样明显的方式。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由Leech 给出的:

A: We’ll all miss Bill and Agatha, won’t we?

B: Well, we’ll all miss BILL[2]80.

B 仅对A 的话语中“miss”所涉及的两个对象之一进行回应,并没有谈及自己是否想念阿加莎。如果B 在这一言语互动中是合作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回答是事出有因的。实际上,B 完全可以补充说“but not Agatha”,从而使得话语的意义明朗化。但是B 已经预感到这一说法会导致自己与阿加莎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而且有可能会因此受到别人对自己的负面的评价。因此,出于礼貌的考虑,B 在回答中只字不提阿加莎的情况,因而话语也就变得间接,从而显得更为礼貌。总之,间接礼貌言语就是这样一种话语:话语本身需要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话语的字面意义中进行推断,从而获知出于礼貌考虑而潜藏在表层句法结构之下的说话人意图或者说话人想要真正表达的意义。

1.2 合作原则

Grice 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s James 讲座中阐述了会话含意理论。在这一理论中,Grice 提出合作原则:使你在会话中所提供的信息恰好满足此阶段、此目的的会话交流的需要[3]41-58。他将这一原则划分为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与方式准则。每一个准则中又有次准则。如果某一话语在表面上公然违反某一准则,但是实际上还是合作的,还是遵守总的合作原则,那么这一话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会产生特定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例如:

Bright: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for the picnic on Sunday?

Dora: I'm afraid I have got a class on Sunday.

这一言语互动中双方都知道后者在周日并没有任何课程,或者即便是有课程,也不会影响到参加野餐活动,因为上课的时间与野餐的时间是错开的。她明知道自己的话语是虚假的,但还是说了出来,这公然违反了质的准则。但她还是合作的,那么她的回答产生了这样的言外之意:周末我不想去野餐。

1.3 面子理论

1978年,Brown 和Levinson 出版了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一书。在该书中,他们将Goffman 的“面子”这一概念发展成为著名的面子理论。Brown 和Levinson 认为,面子即每个成员想要为自己争取的、在公众场合呈现出来的自我形象。面子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消极面子是人们对于自己活动范围与独占事物的基本所有权,以及不被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是互动参与者要求给予的、一贯拥有的正面的自我形象或者人格(重要的是其中包括了“这一自我形象得到欣赏或者赞同”的需要)[4]61。例如:“If you go on doing like this, I'll report it to the authorities.” 在这一话语中,说话人威胁听话人,要求后者按前者的意图办事,否则后者将受到某种惩罚或须承担某种后果。后者听后,或许首先感到的是自己在“是否能够继续这么做”这一选择上并没有自主决定权。因此,这样的话语有损听话人的消极面子。另一方面,听话人或许会觉得对方认为自己现在所做的这件事情是错误的。但是实际上听话人所做的事情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益于大众的,只是这一行为目前还不能为大众所接受。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听话人或许会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因此,听话人会觉得自己丢面子,进一步而言,丢的是积极面子。总之,这一话语同时折损听话人的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

1.4 礼貌原则

Leech 效法Grice 的合作原则,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原则——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这个原则包含有6 项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2]132。

借助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可以对以下两句言语之间的差异进行明确的分析:

a. Could you lend me your car just for the weekend?

b. Lend me your car for this month.

显然,话语a 比b 更为礼貌。这是因为:

1) 话语a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说话人在话语中表明自己仅在这个周末借用轿车。因为他考虑到,对方周一上班要用到车子,如果借太长的时间,会给对方出行带来不便。所以,说话人将借车的时间限定在了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就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方吃亏。

2) 话语a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如果听话人在周一上班的时候又可以像往常一样使用自己的车子,那么说话人借车一事并没有给对方的正常出行带来什么明显的不便,同时听话人又可能卖给了说话人一个人情。由此可见,说话人尽量使得听话人多得益。此外,如果前者说“用过之后,我会把车子的油加满”,那么会使得对方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1.5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间接言语行为现象是Searle 首先注意到并提出来的。诸如“Could you pass me the newspaper”这样的话语并非用以询问听话人是否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实际上,说话人通过一个明显的言语行为(询问)来实施一个间接的言语行为(请求)[5]94-96。在这一话语中,说话人询问了听话人实施这一行为(递报纸)的能力或者意愿,并且将这一问题当作是想要听话人实施这一行为的暗示。

2 英语间接礼貌言语分析

基于上述的4个语用学理论,现在对以下言语互动中“I'm not a child”和“I think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这两句话语(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多视角的分析,以探求说话人使用间接礼貌言语的根本动机。

Woman: So, what are you doing this afternoon, Anna?

Anna: I'm going to the mall with John. He just got his driver's license.

Woman: I'm sorry. You can't go with John. I don't think 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drive. They aren't serious enough at that age.

Anna: But I have to go to the mall. Gaby's getting her ears pierced and I want to watch.

Woman: I don't think 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get their ears pierced. They might be sorry later.

Anna: I agree, but it's fun to watch. Is it OK if we take the bus?

Woman: Well, I guess so.

Anna: Great! I want to buy a new blouse at the mall, too.

Woman: What kind are you going to buy? Maybe I should go with you.

Anna: Aw, Mom. I'm not a child. I think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Woman: Well, I just want to be sure you get something nice[6]129.

视角一:合作原则

对于母亲的提问“What kind are you going to buy”,显然安娜在自己的话语轮回(speech turn)中并没有就此给出明确的回答。如果说安娜确实做出了某种回应的话,那么就是她含糊地说出了自己想要的女装衬衫的种类——经过自己挑选的衬衫。这样的回答与母亲的问题是间接相关的。母亲期望得到的回答是具体的某一类型的女装衬衫:适合正式场合穿的、休闲的或者时尚的,等等。但是,安娜的回答在信息量上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可以说,她的回答对于母亲确定安娜的具体选择并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由此可见,安娜的回答公然违反了量的准则。其会话含意是:我想要自主选择自己的女装衬衫。

纵观这一言语互动,母亲对安娜搭乘约翰的车去购物商场、穿耳洞和挑选女装衬衫这些行为都在选择上做出限制,因而安娜的话语似乎也可以看作是她对于母亲将意愿强加给自己的一种间接的抗议。从这一点来看,其更深一层次的会话含意是:我不愿意什么事情都由您来决定。总之,这一话语具有一个表层的会话含意和一个深层的会话含意:

表层的会话含意(Surface Implicature/ ImplicatureS):我想要自主选择自己的衣服。

深层的会话含意(Deep Implicature/ ImplicatureD):我 不愿意什么事情都由您来决定。

如果安娜直接在言语中表述这两层会话含意,那么这样犀利的言辞显然是不礼貌的。出于礼貌的考虑,安娜选择了“将炸弹包裹于糖衣之内”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图。

视角二:面子理论

对于母亲的问题,如果安娜的回答是具体的某一种女装衬衫,那么这是对母亲的关心的认同,维护了母亲的积极面子。但是,即便是安娜说出中意的女装衬衫类型(例如是时尚的女装衬衫),母亲也有可能说“I don’t think 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wear fashionable blouse”,也有可能招致安娜在选择上的不自由。总之,安娜或许已经预感到不论自己做出怎样的选择,母亲都不会放心。基于对语境的这一考察,可以发现:安娜的具体回答还是有可能招致自己消极面子的损失。

实际上,安娜的回答或许应被理解为:

1) 她对母亲的提议的拒绝;

2) 她提出自己的想法:想要自主选择女装衬衫。

如果在言语中直接体现这样的想法,就会在折损母亲积极面子的同时,维护了安娜的消极面子。既然安娜的话语折损了母亲的积极面子,人们还会将这样的言语理解为是礼貌的吗?从话语的内容上看,她并没有对母亲的关心表示认同或者感激。相反地,她拒绝了母亲的建议,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在命题内容上,她的话语有损母亲的积极面子。但是,(不)礼貌的评价标准具有相对性[7]。相对一个粗俗的言行而言,一个不那么粗俗的表达就会显得更为礼貌一些。因此,不妨从安娜说话的方式上来考察面子的得失。如果安娜说“I want to choose my blouse myself”或者“I hate that everything is subject to your decision”,那么相对于这两种直接折损母亲积极面子的言语而言,以上原文中以间接的方式实现相同的交际意图的言语就会显得礼貌一些。由此可见,在一些情境中,说话人为了实现交际意图,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折损对方的面子或者维护自己的面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间接的方式比直接的方式显得更为礼貌。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会为了维护其他互动参与者的积极面子或者消极面子而牺牲自身应有的自由或者权利。若情况允许说话人做出让步,他或她可以牺牲自己的面子来维护其他互动参与者的面子。而在以下两种情境中,我们只能够尽量维护其他互动参与者的面子,或者说将对方的面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而此时说话人可以利用间接的礼貌语言实现这样的交际意图:

1) 互动参与者并不该做出让步,某种使命、责任或者既定的利益使其无法在某一根本问题上做出让步;

2) 或许是互动参与者已经让步到了底线,如果再退让一步,他或她将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分析互动参与者面子的得失与礼貌之间的关系,不仅仅需要考虑话语的字面意义、会话含意、语言语境与这一言语互动的倾向,还需要考虑各个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对于利益的争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这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双方和谐分配利益;一方步步紧逼而另一方步步退让;一方将另一方逼退到无法再退让的地步)。只有综合考虑语言因素、物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等诸多方面,才能够真正辨明互动参与者面子的得失与礼貌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看清一些间接表达的言语在一些不得不折损对方面子的情况下是相对礼貌的。

视角三:礼貌原则

安娜完全可以说“我的衣服,我做主!”若是这样,母亲关切的提议遭到了安娜直接的拒绝,并且母亲似乎也并不会因此而罢休(这可以由以下这一事实看出:即便是安娜做出如原文那样的回答之后,母亲还是不放心地表示需要亲自确定安娜是否买到了正品)。那么,安娜这样的回应会增加双方的意见分歧。她已经预感到了这一点,所以改说成以上言语互动中的间接礼貌言语。由此可见,安娜的话语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也就是说,她的回应遵守了一致准则,而这显然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视角四: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从表面上来看,安娜的话语是在陈述“自己并非是孩子”这一事实与发表“年轻人应该自主选择衣服”这一评论。但是实际上,安娜的回答应被理解为:她拒绝母亲的提议,并且她提议自主选择衣服。换言之,她的话语通过陈述事实与发表评论这两个言语行为实施另外两个间接言语行为:拒绝与提议。出于礼貌的考虑,她采用间接的言语行为来尝试着对听话人构成一定的影响而不是采用直接的言语行为来试图达到这样的效果。

3 间接礼貌言语的本质动机

3.1 切身利益

以上从多个理论角度所进行的分析结果都指向间接表达这一语用策略。现在,我们更加清楚:说话人之所以采用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言语,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出于礼貌的考虑”是以上对于间接礼貌言语分析的主线,而“间接而非直接”为副线。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总会涉及说话人可能采取的某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而经过斟酌比较之后,可以发现采取一种间接的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义很可能尽量减少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分歧并且增加他们之间的一致,并且这样的表达方式更为礼貌。不论是采用间接的还是直接的方式,所要表达的命题内容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命题内容的间接实现形式或许会增加大脑对其进行运算的负担。由于这样的实现形式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互动参与者有利,人们更有可能将其认为是礼貌的。所以,语言使用者更愿意构建并表达这一需要多付出努力的实现形式。而这一实现形式不仅仅需要语言的编码者(说话人)多付出努力进行编码工作,还需要语言的解码者(听话人)经过一定的推断进行解码。总之,相对于直接的实现形式而言,命题内容的间接的实现形式需要各个互动参与者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编码与解码,并且这也是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的形式。如此选择不仅是基于礼貌的考虑,更有可能是顾及隐藏在礼貌这一表象之下的利益。

形式上的礼貌不一定是发自表达者内心的礼貌, 不一定是真诚的[8]。礼貌并不一定等同于维护了对方的面子,而左右人们关于命题内容的实现形式的选择的因素或许是礼貌言行的效应——利益。在涉及利益的交际情境中,尽可能地维护各方(尤其是除了说话人之外的其他互动参与者)的利益才会被认为是礼貌的。这一利益包括自由、权力、权利、私有财产和即将获得的报酬等。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参与者虽然内心并不真诚但是还是选择使用间接的礼貌言语,为什么有的人仅仅是为了完成某一社会规约而使用此类言语。因为说话人意识到如果不使用看似礼貌的语言,就会使得相关的互动参与者在利益上蒙受一定的损失,而说话人自己也要承担因忽视礼貌言语而带来的某种惩罚或者不利的后果。为此所震慑的说话人,不得不改用较为礼貌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总之,在涉及利益的交际互动中,我们选择间接礼貌言语,可能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但是更有可能是出于利益的考虑。

3.2 满足认知期待

在不涉及利益的言语互动中,说话人使用间接礼貌言语的动因很可能是满足听话人对于说话人及其话语的认知期待[9]。例如,诸如“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一类型的话语满足了一些听话人的认知期待,尽量使得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保持一致,缩短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这对他们而言是礼貌的,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间接礼貌言语的表达效果。但是另一些受话者则对此十分反感,因而相同的言语在此情境中是不礼貌的。如果在特定的情形中直接表述真实情感或者意图有违听话人的认知期待,那么不妨顺应对方的观念将言语的表现形式转换成间接的形式(例如省略了敏感的字眼,并使话语模糊化,这样就可以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得对方经由推理获知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尽可能使得表述的内容和态度与对方的观点或者认知期待相一致,那么这一形式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更有可能被认为是礼貌的。例如,在英语中,不论如何恪守礼貌原则,不论以怎样间接而礼貌的言语来询问其他互动参与者的薪资或者年龄等个人隐私,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由此可见,处于不同语言文化中的互动参与者在交际风格(communicative styles)与偏好(preferences)上存在差异[10],因而听话人的认知期望的落空很可能导致说话人的话语被评价为是不礼貌的。而在这一情形之中,如果观察到对方在许久不见之后外貌、穿着和举止谈吐等方面的新变化,完全可以称赞对方对时尚服饰有着敏锐的眼光。如果听话人正是因为今天与说话人的活动而特意选购并穿出这套衣服,那么这样的话语增加了双方观念的一致,满足了对方的认知期待,显然是礼貌的。而此后听话人在回应中或许会接续刚才说话人的话语来叙述:“这是我特意为今天的出游而买的。不过这套衣服很贵,我一个月仅能够买得起一件。”这样说话人以间接的方式也能够获得意图知晓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要满足相关互动参与者的切身利益或者听话人的认知期待,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话语所在的情境与说话人是否合适也是必备的条件。间接礼貌言语的使用者的动机也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与自身具备一定的资格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功而礼貌地影响听话人。例如,Lawrence E. Klein 认为谢尔本第二伯爵(the second earl of Shelburne)是礼貌的[11]。因为后者注重个人修养、致力于实现目标、在社会中建立领导基础以及在日常的社会情境中体现礼貌。他甚至还论证了礼貌在贵族形成中的作用。尤其是,他说明了在当代社会中贵族的约会涉及一系列的社会关系,而礼貌能力有助于成功地应对这些关系。对于这样的言行合一的礼貌典范,他所说的能够满足听话人认知期待的话语才会更为人们所信服,更有可能会被认为是礼貌的。

4 结语

间接礼貌言语的本质动机是一个看似容易实则繁复的论题。经过以上的分析,这一问题的答案变得明晰了。互动参与者应在合适的情境与自身具备特定的资格的条件下使用间接礼貌言语。在此前提下,在涉及利益的交际互动中,说话人运用间接礼貌言语的本质动机是最大限度维护各个互动参与者的切身利益;在不涉及利益的言语互动中,其动机是尽可能满足听话人的认知期待。这一解释进一步明确了互动参与者优先选用间接礼貌言语的根本原因,对言语实践中的参与者更为有效而礼貌地表达与实现交际意图具有借鉴意义与可操作性,也为“英语间接礼貌言语的背后是否存在其他本质动机”这一后续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1]谢朝群.礼貌与模因:语用哲学思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86.

[2]Geoffrey L.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 1983:80.

[3]Grice H P.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41-58.

[4]Brown P, Levinson 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61.

[5]何自然.语言学与语言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94-96.

[6]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新目标 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129.

[7]周静涵.不礼貌的评价本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 6(6):80-81.

[8]林大津,谢朝群.礼貌与真诚[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27(6):16-20.

[9]唐淑华,谢金荣.观念视点对礼貌语言取效的制约与促进[J].外国语文, 2012,28(2):66-70.

[10]House. (Im)politeness in cross-cultural encounters[J]. La- 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2,12(4):284.

[11]Lawrence E K. Sociability, Politeness and Aristocratic Self-formation in the Life and Career of the Second Earl of Shelburne[J]. The Historical Journal, 2012,55(3):653.

猜你喜欢
面子安娜礼貌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面子
小猫安娜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