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陈云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013-04-12 00:47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陈云师范院校时期

严 昊



新时期陈云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严 昊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陈云作为中共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不仅对中共的自身建设、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他关于教育工作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即加大关注力度,促进教育发展;转变旧有观念,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地位,重视教师质量。新时期陈云的教育思想不仅有着特定的形成原因,而且对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陈云;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学改革;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始终是中共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而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陈云作为中共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不仅对中共的自身建设、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做出了有效的探索。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陈云在实践中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想法和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工作思想。

一、新时期陈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对国家的教育事业都十分关注,特别是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陈云对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教育发展等方面,更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宝贵的意见。

(一) 加大关注力度,促进教育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陈云更加注意到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1981年11月,在讨论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稿时,他指出,应注意加强常规教育、提高整个国民教育的水平。并认为,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后之所以恢复并发展得很快,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知识分子多、技术水平高。1982年12月,陈云在与参加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部分代表座谈中,明确提出,在“六五”和“七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期间,“由中央适当集中一笔资金,加强能源、交通运输和科学、教育等薄弱环节,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1983年1月,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千家驹来信建议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义务教育,否则,以后会像以前处理人口问题一样,棘手面对。陈云看到来信后,称赞千家驹对这个问题思考很有长远眼光,并提出“希望指令计委、教育部等有关单位加以研究,提出方案,然后在书记处会议上专门讨论一次”。

(二) 转变旧有观念,推进教学改革

陈云认为,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应不断修正那些存在于教育事业当中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要积极推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早在1971年,陈云就针对性地指出“教学改革要朝着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去改”。他鼓励少年儿童通过参加夏令营、观看戏剧等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提高能力。1983年8月,他在参加全国“快乐的小队活动”夏令营开营仪式的讲话中谈到,“夏令营是一种有益的活动,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很有好处,值得提倡”。1982年5月底,陈云在看到一篇反映缺少儿童剧演出场地问题的文章后,他当即致信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并建议向儿童免费开放所有影剧院和机关、企业的礼堂。这封信得到了中央的重视,随后,中央办公厅率先将怀仁堂向儿童开放。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比较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社会科学相对而言不受重视,学校教育不重视文科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象,陈云明确指出,我国的学校教育,注意理工科比较多,这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但是,学理工的人也要有一定的中国文化传统的知识才行。“今后,在继续办好理工科的同时,应该加强大学的文科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要让学生读点古文”。

(三) 提高教师地位,重视教师质量

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之本,教师作为教育大计之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待遇。为此,陈云曾建议要帮助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等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并在相关的批示中特别提出:“对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有工龄工资,而且要使他们的工资标准,比同等学历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略高一点才好。”在他的推动和支持下,从1985 年1 月1 日起,全国几百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得到了增加,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也由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86年2月,陈云邀请首都优秀教师共度春节,期间,陈云充分肯定了中小学和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工作,并指出“办好中小学教育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根本大计,是与祖国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他也谈到,全国中小学和幼教老师们工作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希望教师们能进一步发扬不为名、不为利的艰苦奋斗作风,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积极献身于国家的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陈云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分析

思想源于实践,离开实践的思想是空洞的思想。任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是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时期陈云教育思想也难以例外。

(一) 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陈云教育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陈云教育思想同样也是应现实的需要而产生的。建国之初,百废待兴,迅速改变落后的面貌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由于教育是一种智力投资,投资大、见效慢。在教育系统中出现一种矛盾局面:要么对教育采取消极避让态度;要么对教育采取急躁冒进的做法。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实际落实。虽然周恩来总理在1956年时就提出了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然而现实中的一些做法对教师一直是有失公允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教师群体更是成为造反派大加挞伐和批判的对象。改革开放后,教师地位并没有马上得到改善,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仍不是很高,一个突出的表现就在当时师范院校出现招生困难。这一窘况不是出于家庭贫困原因,似乎没有大学生愿意去当一名教书匠。上述问题的出现为新时期陈云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引起他对教育事业停滞不前而感到忧心的同时,也引发了他对教育事业改革迫切性的更多关注。

(二)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是新时期陈云教育思想形成的客观规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教育规律同样也不例外,任何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做法必然会遭到失败。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社会的繁荣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是一个民族屹立的基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规律。陈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存于教育事业当中的必然规律,提出社会发展要靠教育、重视教师的地位,质量、教育方法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等思想,这些都是遵循教育规律的结果。

(三) 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新时期陈云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主观条件

陈云是党内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党内杰出的求真务实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其一生工作作风的生动总结。没有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总结,没有敢讲话、讲真话的革命勇气,没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任何科学的思想都是不能产生的。新时期陈云的教育思想同其他方面的思想一样,都不是凭空臆想的,都来源于对现实经验的不断总结。实践,包括现实的,也包括历史的。经验,包括成功的,也包括不太成功甚至失误的。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为新时期陈云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主观条件。

三、新时期陈云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新时期陈云教育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既有对宏观教育的把握,也有对微观教育的涉猎。重视学校教育,重视教师对社会的贡献,转变教育观念等思想,无疑会对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引导全社会对教育加大关注力度,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可以把社会比喻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内部包含着诸多子系统。而教育系统作为其中之一的子系统,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子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总言之,教育进步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这种推动作用必须置于广大的民众之中才能以期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没有全社会的关注和广泛支持,教育无法实施,教育的作用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引导全社会对教育加大关注力度是推进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必要基础。

(二)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改革那些不合时宜的教育方法、管理办法,加大对教材的科学开发和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要将全社会的教育资源真正转化为实在的教育效益,最终还必须依赖于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反过来,优良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之对立的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法,则严重影响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可以说,我国的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强化机械训练的现实情况。基于此,教育改革应切实做好课程实施过程的改革,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三) 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的质量

陈云认为:“师范院校学生的质量保证不了,对今后的教育,对四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影响都很大。”可以说,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发展。而作为我国培养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前沿阵地的师范院校的教育质量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准教师们的质量。因此,必须要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然而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给予倾斜。如继续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实行师范院校提前招生等政策,以确保师范院校生源的质量。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对各师范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力度,以督促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师范院校也应加大对准教师们的职业能力培训与师德教育和考核力度。

(四) 聚焦学龄儿童教育,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政府教育部门应时时处处给予相应的关注。因为“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而当前儿童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生活在广大农村的2 000多万名“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随着来自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在广大农村的儿童的教育现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给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少的消极因素。因此,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也只有促进他们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才能保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得以顺利推进。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1).

[2] 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朱家木.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4] 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人生纪实[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Chen Yun'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YAN Hao

(College of Politic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Chen Yun,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ener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China and the socialist education. After entering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his ideas on education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namely, giving more attention and effor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ransforming the old idea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improving teachers' status and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eachers’ quality. Chen Yun's educational thought not only has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but has posi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ulation of our current 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Chen Yun; educational thought; education policies; teaching reform; reform and opening-up

G40-09

A

1673-2065(2013)03-0112-03

2013-03-11

严 昊(1989-),男,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陈云师范院校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