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电视剧初探
——基于日本文化视角

2013-04-12 15:38方晓菁
关键词:日本

方晓菁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日本推理类电视剧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一种电视剧类型,为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此从多角度做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日本推理电视剧的历史、特点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如杨知君(2012)、[1]高杰(2002)、[2]万小瑜(2009)、[3]欧阳傲雪(2008)、[4]孙淑华、郑爱军(2009)[5]等就做过相关研究。但日本推理电视剧与日本主流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及其相互影响如何,仍是日本文化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本文将从文化视角出发,观察日本推理电视剧剧本来源,与日本文化开放、日本文化工业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分析日本推理电视剧人物形象与日本国民性的相关性,揭示日本推理电视剧与日本主流文化的内在联系;梳理出日本推理电视剧体现的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

一、日本推理电视剧的文学土壤

英美推理小说引进日本后,催生了日本本土推理小说的问世,日本迅速崛起为推理小说的大国,与英国、美国三分天下,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推理小说系统。这些推理小说通过改编为推理电视剧剧本,成为养育日本推理电视剧的文学土壤。

(一)日本推理小说与侦探小说

日本的推理小说与以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等人为代表的日本纯文学这两朵奇葩相辅相成、相映成趣,装点着日本现当代文学大花园。在日本,推理小说旧称“侦探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文的当用汉字中取消了“侦”字,这给印刷排版带来了不便,昭和(1925-1988)二十一年(1946年),作家(小说家兼生理学家,曾任侦探作家俱乐部会长)木木高太郎(1897-1969),极力主张将“侦探小说”改称为“ 推理小说”。推理小说是以设立悬念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侦查破案,即以侦探破案事项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广义上讲,除侦探破案小说之外,犯罪小说、暴力小说、公案小说、幻想小说、惊险小说、复仇小说、冒险小说、间谍小说、武侠小说、具有推理成份且悬念较大的风俗言情小说、家庭纠纷小说乃至神奇志怪小说等诸多大众文学作品形式,亦可纳入推理小说的范畴之内,推理小说是日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

在日本,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起步,经过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的努力,到后来赤川次郎的崛起,前后六十多年出现了诸多有名的侦探小说家和侦探小说。日本最早出现推理小说是在江户时代,其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89年,那就是由井原西鹤模仿中国公案笔记小说而写的《本朝樱阴比事》,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浓厚的模仿痕迹。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转而接受西方的侦探小说,神田孝平于1877年翻译了《杨牙儿奇谈》,首开译介外国侦探作品之先河。被人们冠之以“翻译王”美称的黑岩泪香,编译了《法庭的美人》等30多部外国侦探小说,并将以犯罪为主题的侦探小说分为“侦查小说”、“冤狱小说”和“感动小说”三大类。正是由于黑岩泪香的出现,才令日本明治文学史上增添了“侦探小说”这一条目,称其为日本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当无过誉之嫌。之后,森下雨村、横沟正史等创办了第一份侦探小说杂志《新青年》。大正末年,两位现代推理小说巨匠先后乘着时代大潮出现在日本文坛上,这就是后来出任日本推理作家俱乐部首任会长的推理小说泰斗江户川乱步和推理小说巨孽横沟正史,由于江户川乱步的出现,日本的推理小说奠定了其在日本现代文坛的历史地位。[6]但是,日本战前的侦探小说,大都处于单纯追求惊险、神奇与幻想等较低层面上,缺少社会政治意义,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高。战后日本推理小说所涉及的内容日趋广泛,意义也日渐深刻,特别是反映社会制度的弊病,揭露上层社会的黑暗与腐败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出现,使推理小说成为战后日本大众文学的重要部分。

(二)日本推理电视剧与推理小说

日本推理电视剧大都来自畅销推理小说的改编,这样可将原书读者最大可能地转变为收视观众。但影视剧接受有别于文字文本接受的特点,为吸引浮动的收视群体,改编剧需要选择一种对原作主体情节影响很小的方式,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做一些变动是必要的,这些技巧的使用要贴合原作小说的特点。如《神探伽利略》就不适合使用转换叙述者这种方式的改编;宫藤官九郎对《流星之绊》的改编却较为成功,借助编剧本身的风格对作品进行另类阐述;而《名侦探的守则》所提供的信息,则提醒我们使用技巧也要注意一个度。

日本大多数推理电视剧的编剧,都是由推理小说界已有一定成就的人来担当。如活跃于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的世界推理剧编剧野泽尚,于1997年凭借一部描写电视台的播报现场的小说《虚线的马里斯》,获得江户川乱步大奖,2001年他凭借小说《深红》获得吉川英治文学欣赏奖,其电视剧作品包括《冰之世界》、《沉睡森林》等多部经典作品,在他编剧的电视剧故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出浓重的文学气息,同时又为了适应电视播映的要求,在声音和画面上进行了特别的设定。

(三)日本推理文学的当代命运

日本文学界向来重视推理小说的发展。在日本大众文坛,除了堪称“诺贝尔文学奖”的“直木奖”外,还有着日本推理小说界“奥斯卡奖”之称的“江户川乱步奖”,以及“横沟正史奖”、“日本推理协会奖”,都是文学青年梦寐以求的进身之阶。获奖的新人作家黄袍加身,大多成为业界翘楚,如森村诚一、西村京太郎等。但到了当代,日本推理文学的发展确实陷入了困境。

一是创新难,“剧本荒”。在近年来的电视剧创作中,改用原有的成型小说、改编剧本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日本每季都有新的推理剧出现,但近年来已经陷入剧本荒的怪圈,原创剧本匮乏,写法也趋于模式化,叙述过于累赘,创作圈面临尴尬境地。推理剧这个电视剧类型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新的题材和样式已经被挖掘殆尽,可以使用的剧情模式和悬念设置几乎用尽,尽管编剧们不断推陈出新,但仅就推理本身来看,许多同类同质剧集因为推理手法雷同、推理过程禁不起推敲等诸多毛病,而湮没于推理侦探剧的汪洋大海中,如何创新和突破已经成为日本推理影视剧目前最大的问题。

二是过于重视偶像,忽略了故事情节。日本推理电视剧大多使用当下最热的偶像明星来出演侦探角色,或者有明星来客串出演配角,但由于缺乏像英国的福尔摩斯、美国的杜宾、法国的亚森罗苹等这类神探形象人物,偶像明星气场盖过剧集本身。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对推理剧情节的关注削弱,明星的光环可以一时吸引观众群,但最后还是因为不合理的剧情而流失。

三是过份喧染惊险、恐怖、荒诞与色情描写,社会负面影响大。如大薮春彦的作品,就过多地渲染色情和暴力场景。《暴力列岛》、《魂荡春夜》和《荒野》这些作品中色情淫乱、凶杀酷刑、残忍报复的画面甚至令人目不忍睹。给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带来了精神灾难。在21世纪这一高新科技时代,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更新,推理小说是否能继续保持它的魅力,尚难定论。

二、日本推理电视剧的人格映射

日本推理电视剧是外来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的“产儿“,反映了日本文化的主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既是异常矛盾的国民心态的真实写照,也是岛国寡民的日本人的人格缩影。

(一)日本推理电视剧的“纵式社会”痕迹

“纵式社会”理论由日本学者中根千枝提出,最有名的“日本人理论”之一。纵式社会是一个实行“年功序列制”的等级社会,个人都具有浓厚的“地位意识”,强者为上。在日本推理剧中,一般都会出现警察这个角色,当警察是侦探的时候,这个侦探往往有一个比自己职位要高并且直接对其负责的上级,还有一个帮其工作跑腿的下级。以《BOSS》这部剧为例,侦探本人大泽绘里子是搜查一课的系长,刑事部部长作为她的上级时常对其施加压力,左右侦破进展,这个时候她就会向上级野力参事官助理寻求帮助。在这个职级分配上年功序列的等级就十分明显,上级对下级有支配权,年长的有经验的人对新人有指导权,在侦破过程中也没有跳出这个等级制度的限制。

在推理剧中,处处都体现着“地位意识”。在岛国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日本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彼此依靠,进而形成下对上的人身依附关系。[7]虽然近代社会等级制度已经不是明文规定,但仍然存在于日本社会文化中,不知不觉就渗透到日本的推理电视剧里,天马行空的推理放置在严格的地位框架限制之中,构成了日本推理电视剧的一大特色。日本很多推理剧都体现了恃强凌弱的风格,同样是在《BOSS》这部剧中,搜查一课这个集聚了更多人才、更加强大的部门,时常歧视特别搜查课这个人手较少的部门,在案件处理上也是强大的部门占了主要的搜查权,特别搜查课就只能以协助为主。在各种案件中强者对弱者的欺凌无处不在,很多事件的作案动机,就是因为凶手作为弱势的一方难以忍受长期的欺凌。《BOSS》的这些特征在日本推理剧中绝不是特例,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日本推理电视剧的“耻感文化”现象

“耻感文化”理论由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提出,最有名的“日本人理论”之一。日本人是一种矛盾的集合体,非常注重礼法,同时残暴而具有令人恐惧的攻击性,顽固透顶却又能很快适应新事物,爱美爱艺术的人同时也是冷漠的杀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本尼迪克特帮助我们解剖和理解了“菊”与“刀”所象征的、日本人那种看似水火不容的两种极端特性的精神构造,她在《菊与刀》一书中曾这样解释充满矛盾的日本文化:“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8]日本人相互矛盾的双重性格,塑造出矛盾的伦理观,因此,日本的伦理文化以“耻”为基调,具有“耻感文化”特征,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日本人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人前人后不同,也就不难理解了。如在电视剧《砂器》中的主人公和贺英良从小失去父母,被好心的巡警三木收养,后来和贺英良成了作曲家,在音乐界名声大噪,还成为现任大臣爱女的未婚夫,他唯恐暴露自己微贱的身世,失去“玫瑰色的人生”,竟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养父,和贺英良给人们的印象一直是高傲、有教养的,使人很难想象他是凶手。

(三)日本推理电视剧的“娇宠”心理特征

“娇宠”理论是由日本著名精神病学家土居健郎提出,也是最有名的“日本人理论”之一,1971年出版的《娇宠的构造》是他这一研究的成果汇总。“娇宠”这个词在英语或汉语中找不到恰当的词对译,欧美语言中用“被动态的对象爱”这个专业术语来表达这个概念,但它是理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心理的关键词。按照土居健郎的理论,“娇宠”是想依赖他人,或寻求和他人的一体感的欲求。日本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以义理人情为主流道德观念的世界,独立于集团之外领域的个人(Private)价值不被认可,缺乏超越个人或不同集团之上的公共(Public)精神。欧美基督教徒对神的感情相当于日本人的“娇宠”心理,而日本人这一心理更加理想化,认为“娇宠”主导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人的世界,将这种思想予以制度化的则是天皇制。对于日本人来说,日本社会全体是个亲密集团,极端恐惧被伙伴孤立,总把“对不起”、“请多关照”、“懊悔”等词挂在嘴边,但心灵深处潜藏着极为普遍的“受害意识”,因为幼儿般的“娇宠”心理,常使日本人处于被动依赖状态,而被“妨碍”(邪魔)的感觉很容易转化为受害感。努力寻求与其它事物间“一体感”的日本人,一旦认识到外面的世界无法熟视无睹时,马上便能与周围融为一体,并努力摄取学习,这也是日本人能以惊人速度实现近代化的因素之一。[9]

“娇宠”形成的文化心理,在日本推理电视剧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表现为日本推理剧的不断模仿与创新,在剧中人物的设置上,则延续了日本文化崇尚团体和格外包容的意识。日本的推理剧是从英美甚至中国模仿而来的,但他们推陈出新,创建了本国的流派,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欧美推理类型的犯罪故事中一般都有一个侦探“英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神探福尔摩斯和克里斯蒂笔下的比利时大侦探波洛,是超过一般人之上而又体现着一般人的愿望与理想的偶像式人物。这类“英雄”的特点,不在于具体的形象、气质与行动方式,而在于富有灵韵的智慧——非凡的观察、记忆、分析与推理能力。日本的推理电视剧与此恰恰相反,侦探永远不是孤独一人,往往以双人搭档或团队形式出现,即使像汤川学这样的怪异侦探,依然有个最好的搭档,孤独一人的往往是反派。日本文化不仅迷信意志的力量,同时也迷信团体的力量。日本人对“和”的力量的追求已经到达了一定高度,日本推理剧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侦探,体现了“和”的理念。他们认为,人不能单独作战,要有团队的支持才可完成任务,往往那些才华突出的侦探都是孤僻的,但要有另外一个同伴的帮助与合作才能解开真相。日本推理电视剧在“和”这个心理上的追求,是娇宠文化折射到人格上的反映。正是娇宠的心理让日本人极力追求集体认同感,让日本电视剧在情节和人物设置上,都会有意无意地渗透这种意识,哪怕是刑事案件侦探中的人物,原本是独立的存在,也还是会回归团体。

三、日本推理电视剧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文学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日本推理电视剧的风格,有正统派、纯推理派、社会派、新社会派、惊险恐怖派、新正统派、历史派、逍遥游戏派、城市派、风俗派等,但大致可分为两大流派。

(一)日本推理电视剧的两大流派

日本电视推理剧在模仿欧美侦探小说的基础上,诞生了以“本格派”和“变格派”为代表的传统派。而在本国的自主创新中,又产生了“社会派”,形成了日本推理电视剧不同于欧美侦探剧的独特风格。

1. 传统派——模仿型

传统派依据逻辑推理方法进行创作构思、组织情节框架,推动情节发展,从剧情开展来看,包括以解谜为主的“本格派”和以怪异、荒诞、异常和意外为主的“变格派”。前者创作手法是遵循欧美作家运用逻辑推理的侦探手段,主要建筑在逻辑性和现实主义的描写方式上,通过推理分析、排云去雾,描写侦破案件的过程;后者加入鬼怪、变态、复仇心理的描写,注重营造诡秘气氛等。本格派于侦破中揭露社会的各种黑暗和弊端,体现了一种写实的创作理念;变格派则是以黑暗、离奇、诡谲的浪漫主义来展开情节。

《神探伽利略》是本格派推理电视剧的重要作品,该剧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小说《侦探伽利略》及《预知梦》,由福山雅治及柴崎幸主演,从2007年10月15日起,每星期一晚间日本时间九点至十点在富士电视台播出。剧中刑警与物理学家运用科学原理来侦破各种看似超自然现象的案件,在每集开篇设置谜题,由片中的侦探依据逐一出现的证据和漏洞抽丝剥茧,在片末揭开谜题,汤川学这个角色也很符合本格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不善交际、推理能力超常的侦探角色设定。剧中融合了许多物理理论、力学原理和超自然现象的案件,辅以细致的观察、超强的逻辑推理以及敏感的思维习惯。如在一集侦破人体自燃事件的案件中,观众先被带入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超自然现象的悬念中,再由侦探的眼睛来逐步发现绳子痕迹、奇怪摆放的物品等异常情况的联系,通过科学的实验证明解开了谜题,整集的情节进展理性而充满现实主义风格。

《世界奇妙物语》(香港译作《奇幻世纪》)是变格派推理电视剧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日本富士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其前身为深夜节目《奇怪的事件》。正如其名字一样,整部电视剧以讲述都市传说为主,以诡谲充满想象力的剧情吸引观众眼球,主角的故事往往与复仇、内心扭曲等极端的情绪相关。在这部电视剧中,推理的过程被最大化的削弱,以烘托紧张氛围制造血腥场面,讲述神鬼妖魔为主要任务,有一集甚至讲述为报复少年时欺负过自己的人,男主角种出食人的花把所有的同学都肢解吃掉,谁是凶手的推理过程就不那么完整和有逻辑性,食人花的情节设定肯定也是不现实的想象。

2. 社会派——创新型

昭和中后期,日本推理剧创作领域发生了重大创新,诞生了“社会派”,其代表人物为松本清张和森村诚一,此外还有《海牙》的作者水上勉、《不道德的手术》的作者黑岩重吾等。他们的作品内容真实,文学性强,不再单纯地描写个人犯罪与离奇案情,而是将犯罪与社会腐败、社会弊端联系起来加以揭露,这种现实主义的清新风格完全改变了传统型推理剧夸张虚构、脱离现实的陋习,从而刷新了日本推理剧的历史。

70年代初,日本文坛上又出现了一个推理剧新流派—“新社会派”,代表作家是森村诚一。他们的作品不仅继承了松本清张的特色,而且有所突破,一般故事情节根植于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场景更加广阔,关注点不是犯罪案件本身,而是丑恶的现实社会,罪犯则是各类人物,有着各种动机,侦探也是普通人,作者力图挖掘犯罪的根源,透视社会百态,推测人心善恶,向人们揭示人性与兽性的复杂关系,具有比前辈推理剧更强的教育意义。

(二)日本推理电视剧的叙事语言

日本的推理电视剧从叙事语言来看,可以分为沉稳忧郁和幽默恶搞两种风格。两种风格极端对立,但又能在日本的推理剧中共生共存,这与日本独特的文化难以分开。

1. 沉稳忧郁类

日本沉稳风格的推理电视剧众多,其中影响力巨大的有《少年金田一事件簿》、《古佃任三郎》、《白夜行》等等。这些推理剧以推理为主要内容,在镜头语言上多使用冷色调为主,叙事结构完整流畅,人物对白充满生活气息但在平淡之中激流暗涌。在道具方面,这类推理剧大多会包含传统的日本元素,如侦探本人以穿和服的形象为主,案件的发生大多在有和式建筑中或者传统的日本大家族中,或者出现跟日本传统的都市传说相关的元素;在叙事语言上,整体波澜不惊,从调查到揭露真相的过程都是缓慢而隐忍的,不会有极大的情绪起伏,以沉郁的态度讲完故事;在叙事角度上也大多采用上帝视角,用冷淡的态度观察与事件相关的众人反应。

例如,《古佃任三郎》每集独立成篇,剧中采用固定的形态铺展情节,由侦探古畑引言叙述案件作为开场白,再以倒叙法披露犯人作案的情形,而后描写古畑从与犯人的交谈及证据中确定其嫌疑,逼得犯人不得不自白。在这部剧中,采用了全聚焦的结构,叙述者高高在上,对人物无所不知,对故事发展的过去、现在、将来也了如指掌。这种结构能够给予观众在剧中角色无法注意到的细节,观众能够根据不断给出的线索自己拼凑推理出事实,这种将视听者的立场与剧情的推进本身隔离开的结构已经不再具有紧张和悬念。[10]

2. 夸张幽默类

日本承受着岛国的孤独感,也承受着火山的不安全感,连脚下的土地都不稳定,所以自古以来日本人就习惯性地将生命当做蜉蝣一般,这样便造就了日本人复杂的性格。一方面满怀“哀愁”,对自然崇拜,哀对自身无根的悲哀和对万物的怜悯之心;而另一方面,“坎坷的经历能够创造出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它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是人类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日本人热衷于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极端的情绪和性格,他们一边用唯美甚至虚幻的文字、色彩来装点他们的文学作品,一边用冷静到凛冽甚至无情的手法、态度去描述一些骇人听闻的故事。”

因此,日本自然就兴起了以幽默恶搞的方式来说故事的推理电视剧。剧中很多笑点都是无厘头的,一般情况下都有一个担任充愣的主角,周边的朋友或是搭档担任吐槽的角色,在日本推理剧中越是简单无理的笑话反倒更加能够引人发笑。在这种风格的推理剧中,侦探、助手、犯人都有可能搞笑,推理的情节反倒模糊了,如《时效警察》、《33分钟侦探》、《推理要在晚餐后》等。这些剧的情节结构方式随性,尤其在台词使用和人物表演上近乎无厘头,推理本身的情节可以天马行空,推理过程和推理手段可以荒谬可笑,但最终还是会找到符合逻辑的真正犯人。

日本推理电视剧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其发展模式和特点有很多值得中国推理电视剧借鉴,但这些推理剧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人口众多,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很大且呈多元化趋势,特别是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推理电视剧的发展前景看好。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模仿与创新,开发文化资源,打造民族品牌,形成自己的流派,让推理电视剧成为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杨知君. 浅谈日本推理题材的影视剧[J]. 影视评介,2012(1).

[2] 高杰. 论文化视野中的侦探文学[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3).

[3] 万小瑜. 透过日剧看日本[J]. 考试周刊,2009(60).

[4] 欧阳傲雪. 江户川乱步与横沟正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

[5] 孙淑华,郑爱军.论影视台词折射出的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J]. 影视评介,2009(9).

[6] 帅松生. 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与特点[J]. 当代外国文学,2000(04).

[7] [美]鲁斯·本尼狄克特. 菊与刀[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 沈晨光. 论等级制度对日本式管理模式的影响[J]. 商业时代,2010(24).

[9] 尚会鹏. 土居健郎的“娇宠”理论与日本人和日本社会[J]. 日本学刊,1997(1).

[10] 聂海珍. 论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叙事结构——以东野圭吾为例[J]. 今日湖北(下半月),2011(5).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日本强烈地震
探寻日本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黄金时代》日本版
Pets萌宠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