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女排近30年成绩看伦敦奥运失利原因

2013-04-25 01:49王立小程丽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扣球中国女排发球

王立小,周 鹏,程丽平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4;2.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浙江 杭州 310014)

2012伦敦奥运会女排比赛巴西队和美国队分列冠亚军,日本队和韩国队分列第3、第4名。中国队名列第5,俄罗斯及意大利两支欧洲传统劲旅分列第6、第7名。中国女排从雅典奥运会的冠军,到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铜牌,再到此次伦敦奥运会的第5名,显示出中国女排与欧美强队之间的差距在逐步拉开,同时也发出了多年来亚洲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的信号,由此再次引发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该问题的思考。鉴于此,本文以中国女排为研究对象,对其近30年的成绩轨迹进行梳理,分析当前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女排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中国女排近30年世界大赛成绩呈现波动下滑走势

女排世界大赛主要是指奥运会女排比赛、世界女排锦标赛、世界女排大奖赛等重大赛事。由图1可以发现中国女排近30年世界大赛成绩呈现波动下滑走势。

中国女排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经历了众多波折之后终于在1979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中有所突破,她们在决赛以盘数3比1,击败当时的亚洲和前世界冠军日本女排,首次称霸亚洲。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成绩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是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之后开始出现波动下滑,并在1994年一度跌落至第8名,在随后的十年中,中国女排成绩有所回升,并先后在2003年和2004年世界大赛中获得冠军。之后再次出现波动,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女排先后输给巴西、俄罗斯和意大利等第一集团的队伍,随后又输给荷兰、德国、多米尼加、日本、泰国和韩国等第二集团的队伍,并一度在2010年跌至第10名。2011年获得世界第3名,但2012年奥运会再次跌至第5名,并位于日本和韩国之后。就当前的中国女排的现状而言,今后一段时间内其成绩不容乐观,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图1 中国女排近30年历届世界大赛成绩

2 整体攻防技术不足是失利的根本原因

2.1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扣球技术统计分析

扣球是主攻运动员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方式,占总得分的比例最多,关键时刻的进攻得分都是通过扣球来完成的,因此,扣球能力是衡量球队网上实力的重要依据,即使高质量的扣球不能直接得分,也会给对方的一传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1]。

从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扣球技术统计可以发现,中国女排扣球总数为907次,扣球得分为377次,均排在第5位,但失误次数较多为128次,排在第3位,使得整体扣球效率与第4名相差近4个百分点。

2.2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发球技术统计分析

发球是一种重要的得分手段,高质量的发球能够给对方的接发球造成压力,破坏对方的一传,从而直接得分。纵观世锦赛,世界女排强队在运用发球时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拼发球”,这种拼发球与本队整体进攻战术、拦防战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即从比赛一开始就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发球的攻击力,力争首先击垮对手的接发球,从而占据主动。[2]

从伦敦奥运会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女排的发球直接得分排在第3位,仅次于巴西和日本,同时失误也较低,为31个,排在第11位,被接起次数为591,排在第5位,反映了中国女排在发球技术上较为平稳和保守,发球直接得分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3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拦网技术统计分析

拦网是网上防守的手段,拦网也可以直接得分,因此,拦网既是防守,也是得分手段,对于比赛的胜负有很大的影响。数据显示中国队拦网直接得分为67分,排在第5位,巴西队以90分排在第1位,两者之间的分差较大。中国队拦网失误也较多,排在第3位。拦网不仅需要身高,还需要队员的反应和判断能力,因此尽管中国女排身高占优,但拦网效率仍有所欠缺。

2.4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防守技术统计分析

防守技术是保障发球权和得分的重要手段,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战术结果,接防守起球是中国女排相对较为稳定的,但从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防守技术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防守成功个数为364,仅排在第4位,比日本队少了一百多分,因此本次奥运会中国女排负于日本也就不足为奇了。

2.5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二传技术统计分析

二传是排球主攻的关键点,在比赛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传的质量好,可以弥补一传和防守的不足,直接影响到扣球的质量与得分。所以一支球队必须要有优秀的二传队员,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上的二传成功个数为352,排在第5位,总数排在了第3位。

2.6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接发球技术统计分析

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上接发球的成功个数为373,位居第3,但失误较多,因此成功率仅排在第6位。整体而言,在本次奥运会上尽管中国女排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足够的自信心带动了技术水平的发挥,但仍存在比赛经验较为缺乏、技术不全面、基本功粗糙等问题。特别是与美国队比赛过程中经验不足暴露无遗,在连续拿到赛点的情况下,最终3:0输掉比赛。在一传、防守、保护、传球、小球等动作不规范、不精准,导致全队技术串连不流畅,战术配合不熟练。中国女排在与亚洲老对手,也就是多年来未曾在大赛中有过败绩的日本女排交锋中,是在两度落后两度扳平大分的状况下,最终决胜局未能坚持到底以两分微弱劣势惜败就此诀别4强。最后时刻两个黑色“一传”的失守,直接把中国女排挤出4强。另外,主力队员王一梅、惠若琪、魏秋月等主力都曾受到伤病困扰,二板凳深度严重不足进一步导致了中国女排的成绩下滑。

3 教练员频繁更换是失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中国女排而言,近些年的波动下滑与其教练有着直接的关系。

表1 中国女排近30年教练员姓名及执教年限统计

通过表1可以发现执教时间较长的有袁伟民、胡进、郎平以及陈忠和4位教练。再通过图1可以发现,中国女排在近30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的年代正是在以上4位教练的执教期限内。因此,中国女排的成绩与教练员的更换频繁有着较大关系。特别是在2009-2012年这个奥运周期内,陈忠和、蔡斌、王宝泉、俞觉敏先后四任主教练在这个周期里,如走马灯一般的上任卸任。如此频繁的换帅,让中国女排总是在推倒重来中轮回。而反观伦敦奥运会四强的队伍中,韩国的金炯实、日本的真锅政义和美国的麦卡琴都与球队磨合了一个奥运周期,吉马良斯从2003年世界杯起就是巴西队的主帅,而我们的教练员问题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现任主教练俞觉敏在伦敦奥运会女排失利后表示,在带领队伍打完亚洲杯后将予以退位。不过,从目前中国女排的现有状况来看,主教练这个烫手山芋的“位子”如果在俞觉敏卸任后依旧会处于难产境地。众多球迷所期望的郎平和陈忠和的回归,带领中国女国走出低谷,这成为中国女排近些年今后发展的关键。

4 后备人才培养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女排成绩提高的重要瓶颈

后备人才的问题是中国女排近些年成绩波动下滑的重要原因。奥运后魏秋月、马蕴雯、徐云丽、张娴,以及包括楚金玲等一批老将因为年龄及伤病原因或将离开这支队伍,虽然她们还会出现在国内全运和联赛赛场上,但若以她们的能力,以及精力和体力去应对下一届在里约举行的奥运会则勉为其难。因而,中国女排还应以长远利益出发,在近一两年中尽快磨合出一套教练班子和阵容,这是中国女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节点。

图2 我国目前25所排球后备人才基地中男、女运动员数量

通过图3可以发现,目前我国25所排球训练基地运动员总人数仅有1234名,其中男运动员569名,女运动员665名。从运动员年龄层次上看,14岁以下男女运动员各有200多名,14至16岁男女运动员各200多名,而16至18岁男女运动员各100多名[3]。一个球类项目要想有好的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依据上面的数据可以说,目前我国排球的发展基础十分薄弱,青少年的业余训练队伍少,后备人才缺乏,优秀人才缺乏。通过访谈和调查发现各省市对排球运动不重视以及急功近利管理理念有着直接关系。反观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教育系统为他们培养了大量的排球后备人才,这进一步引起我们的反思。

5 盲目追求高度,导致特点全失

图3反映了近30年来中国女排平均身高在逐步递增。由1985年平均身高177cm,递增到2011年的186cm。中国女排在盲目追求高度的同时,忽略了传统的灵活多变、小球技术细腻、强调配合的技战术特点。从日韩本届奥运会成功经验中就可以发现,即便你具备网口超强实力,但如果没有下三路功夫的护佑一样属于一支二流球队。所以说,中国女排在“拿来”的同时千万不要丢失了自己的传统,踏踏实实在一传、防守及小球串联等环节这些看家本领上打磨出一套硬功夫才能有所出路。

图3 中国女排近30年平均身高变化情况

图4反映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7名国家队员平均身高,结合本次奥运会成绩不难发现,冠、亚军的巴西和美国队身高并不占绝对优势,同时日本和韩国队员平均身高均低于中国女排,但成绩却优于中国女排。俄罗斯队平均身高位居第一,但成绩仅排在第6位。

图4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排前7名国家队队员平均身高

近年来,因为我们对世界女排技战术发展趋势的误读,陷入了盲目追求队员身高、片面地认为只要网上实力增强,就一定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误区,进而单纯的重视“网上”而忽视基本技术的训练。特别是国际排联开始实施自由人的规则以后,这种训练理念更成为了垄断中国竞技排球的主流,导致我们队员技术单一的漏洞越来越突出[4]。

这说明盲目跟风,导致中国女排忽视了传统的灵活多变、小球技术细腻、强调配合的技战术特点,导致目前缺乏适合自己的战术风格,进一步导致成绩波动下滑。

[1]韩静.中外优秀女排主攻技术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2011(7).

[2]刑红林,吕旭,孙立明.2006年世锦赛女排强队的发球技术特征[J].体育学刊,2007(5).

[3]张兴林.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11(8).

[4]黄绵成.中国女排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谋略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扣球中国女排发球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基于不同来向 指导排球正面扣球
自制扣球器的制作与使用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的应用分析
事件
2015—2016年大超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主攻扣球技术分析
发球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