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类写作法在中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2013-05-03 09:41李沁园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语类例句实验班

李沁园

(控江初级中学,上海 200082)

英语议论文写作,是制约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瓶颈,如何克服这个语言应用能力的短板,一些主流的作文写作方法,给中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参考的依据,比如“过程法”和“写长法”[1]。但任何一种写作方法,都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对学习成绩在中等程度徘徊不前的学生,或者是英语学习成绩在末位逗留的学生,似乎宜引入实用、便捷的写作方法,以作为“过程法”和“写长法”的补充和辅助。语类写作法就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英语写作法方法。它可以引入课堂,并同时得到实践的验证。

一、语类和语类写作法

餐馆就餐、舞台表演、电话交谈都可以用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固定成分加以标示,这个按一定顺序加以标示的成分,就可以称为语类。语类可以定义为:它是社会交际中表现为一定行为、活动和事件的类型,在一定语境中表现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用以解决交际中实际问题的方案。[2]从语类的定义看,它可以与英语课堂的交际活动和学习任务相联系。所以,建立在语类概念上的写作教学法,可以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

二、语类写作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

海姆斯提出了以交际法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方法。[3]辛克莱提出了以话轮转换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4]马丁提出了以语类为基础的写作方法[5],它的特征是课堂上学生群体的互动以及基于互动的作文语篇的反复修改,直至最终成文。在中学英语的课堂作文教学过程中,语类写作法以课堂教学任务为导向,以交际法为载体,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体现出学生在写作构思时的立意、布局、选词、造句、衔接、过渡以及修改的环节。这个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语类写作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上面的图示中,语篇指的是学生作文;社会文化视角指的是学生作文创作,它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完成;写作者指的是学生;指导者指的是教师。语篇的纯理功能指的是学生的作文写作要言之有物、衔接连贯以及表情达意。同时,“建构整合”指的是学生作文谋篇布局和选词造句。“介入评价”指的是学生作文以班级群体为循环,在互动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在语类写作法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判,可采用小组评判法。小组评判法,可以较好地体现评判过程中的校度和信度。[6]小组评判,对作文维度的考察,基于下列几点,见表1:

表1 语类写作法课堂教学评估内容

为了实现对学生作文的有效评估,在小组评判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参数进行分析。教师关于作文参数的选取,可以着眼于忠实性、顺应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简明性。忠实性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顺应性指表达得体,准确性指作文表达语法正确,规范性指作文题材符合要求,简明性指说话有条理。

三、语类写作法的定量分析

为了对语类写作法进行考察,教师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教师选择两个平行班级,一个作为对照班,一个作为实验班,在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教师对同一个英语议论文作文题目进行测试,同时对后测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平行的对照班和实验班人数相当的情况下,各选取两个班级的45份统一测试作文,采取小组测试评估的方法,对作文进行百分制评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在测试的基础上,教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作文成绩的集中和离散趋势,作进一步地分析,用表2和表3可以表示为: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作文成绩统计结果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作文成绩集中和离散趋势统计结果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作文成绩的平均分数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且学生作文成绩的标准差呈现显著的水平,说明实验班学生作文成绩的离散趋势不明显,而且学生的作文成绩没有出现两极分化状态。另外,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作文成绩的平均分数、中数、众数的值呈现出高分段分布的特征,它的方差值未呈凸显状态,标准差较为稳定,这进一步说明实验班学生的作文成绩,在较高分段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同时它的离散分布状态并不明显。即使从较为严谨的作文小组评判法来说,实验班作文成绩的标准差仍以小于或等于临界值的数值出现,说明实验班学生作文评判具有较好的信度。

同时,作为对比,对照班学生作文成绩的平均数、中数、众数的值呈现出较低分段分布的特征,它的方差值呈现出一定的凸显状态,标准差的波动也较大,这进一步说明对照班学生的作文成绩,在较低分段中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特征,同时它的离散状态也较为明显。对于同样采用的作文小组评判法来说,对照班作文成绩的标准差以高于临界值的数值出现,说明对照班学生作文成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偏态分布特征。

四、语类写作法的定性分析

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作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着眼于忠实性、顺应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简明性的特点。把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作文看成语码,对语码采用相关的参数进行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忠实性方面,例句①有汉语式过度概括的倾向,例句②缺少有生命的事物作主语。顺应性方面,例句①本意是要表达“造化弄人”,结果表达的效果确实存在文化上的不当移入,例句②的表达脱离了上下文语境。准确性方面,例句①属于非谓语动词的不当运用,例句②属于汉语式的表达,可改为“you will be double reworded”。规范性方面,所撷取段落脉络清晰,可分析成“论点—对照分析—结论”。简明性方面,例句①和例句②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表4 实验班学生作文定性分析

表5中,忠实性方面,例句①和例句②都是汉语式的表达方式,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顺应性方面,例句①的表达方式,可以换用它词,比如“permeate”,例句②“produce”误作“impress”。准确性方面,例句①介词“with”是冗余成分,例句②系动词“be”缺失。规范性方面,所撷取段落脉络不清晰,多次出现话题跳脱的情形。简明性方面,例句①对“integrated life”没有做出明确定义,例句②思维跳跃性大,以偏概全。

表5 对照班学生作文定性分析

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写作学习和训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写作仍有待提高之处。实验班学生写作在忠实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简明性方面,总体表现较好,顺应性,即英语语言的文化移入意识,有待提高。对照班学生写作在忠实性和顺应性方面,总体表现尚可,准确性、规范性和简明性方面,即语类概念的培养和树立,有待加强。

同时,语类写作法可以有效地在实验班内,克服学生英语作文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形,使学生的作文表达成绩更为稳定。所以,它可以看成是“过程法”和“写长法”的有益补充。

五、结语

语类写作法,可以细化和量化后植入中学英语课堂的写作教学中。它的细化,指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估模式的建立,从语篇到词句建立分析的模型和参数。它的量化,指在进行一个学期的英语写作教学后,对测试成绩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式,教师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学生的英语议论文写作进行细致和翔实地分析,发现语类写作法的可取之处,它是“过程法”和“写长法”的有益补充。学生语类意识的建立,不仅对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有帮助,而且对英语议论文的阅读也有辅助作用。

[1] 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3):205-212.

[2] 张德禄.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5):339-343.

[3] MILLER C R.Genre as social ac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1984,70(2):1.

[4] SINCLAIR J.Trust the text:language,corpus and discourse[M].London:Routledge,2004:221-227.

[5] MARTIN J R,ROSE D.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151-167.

[6] 巴克曼.语言测试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05-131.

猜你喜欢
语类例句实验班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语类教学法:理论基础与改进策略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Martin语类理论视角下英语体育新闻的语类分析——以里约奥运会赛事报道为例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