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2013-05-11 13:44任秀丽
环球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关元艾灸原发性

任秀丽

原发性痛经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它不适,但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好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婚的年轻妇女,是影响年轻女性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本课题组研究发现,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阳原县人民医院2012年门诊患者,共80例,均为未婚女性,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以信封法随机分为2 组,各40 例。治疗组年龄最小16 岁,最大28 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对照组年龄最小18 岁,最大27 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8年。疼痛轻重分级:治疗组重度9 例,中度20例,轻度11 例。对照组重度9 例,中度19 例,轻度12 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经期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发生腹痛或其他不适;B 超、妇科检查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寒湿凝滞型痛经: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苔白,脉细或沉紧。痛经轻重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3]。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疾病及证候诊断标准,青年未婚女子,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

排除标准: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痛经;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中医辨证不属于寒湿凝滞型者;患者不接受或不适应本疗法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灸法治疗。取穴:关元、三阴交(双侧)。操作方法:用艾条施以悬灸,每穴灸15 分钟,于月经前3 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6 天,每天1 次。对照组经期疼痛时开始口服布洛芬400 mg,每日3 次,疼痛消失则停止用药。

所有患者均治疗3 个疗程(3 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禁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下腹部受凉。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疼痛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3 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消失,伴随症状改善,但不能维持3 个月以上;无效:疼痛未见改善。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人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进行比较。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处理软件,综合疗效比较用卡方检验,患者PGF2α 水平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综合疗效观察

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36 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34 例,总有效率85.0%,两组均有较好疗效。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PGF2α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比较,血清PGF2α 水平相当(P >0.05)。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见患者血清PGF2α 水平下降。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血清PGF2α 水平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F2α 水平比较(±s,pg/ml)

表2 两组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F2α 水平比较(±s,pg/ml)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n=40)37.11 ±9.9328.65 ±8.72对照组(n=40)36.92 ±9.8733.16 ±9.25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尤其是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往往对年轻女性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西药主要通过止痛解痉、镇静等方式缓解疼痛症状以治疗原发性痛经。痛经属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论述众多,不同的病因病机而造就了不同中医证型,其中,寒湿凝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证型。若经期贪食寒凉,或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均会感染寒湿,寒湿客于冲任、胞中,而致经血凝而不畅,血滞不行,“不通则痛”,故而发生痛经[4-6]。

现代研究认为艾叶燃烧后具有抗菌、止痛等作用。艾灸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消淤散结、消炎止痛等作用,而且艾灸方法简便、安全、实用,无副作用,患者依从性高[7-8]。任主胞胎,因此对于痛经的治疗多选用任脉穴位,灸法作用于任脉腧穴,往往有温养胞宫,祛邪止痛之效。关元穴是任脉与三阴经交会穴,具有壮阳气,补肝肾等作用。同时关元位于下腹部,与子宫位置相近,现代研究也发现关元和子宫的神经传入投射,在腰3 到骶5 之间的脊神经节内有汇聚与重叠[9]。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对月经的产生与运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三阴交为脾经穴,又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疏肝理气、调气行血、健脾益气、养血调经的功效,可疏通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使肝、脾、肾三脏气血调和,经络之气运行通畅,通则不痛。本研究表明,艾灸关元、三阴交穴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90.0%。赵敬军[10]研究也表明艾灸配合针刺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西医学认为前列腺素(PG)的改变是形成痛经的根本机制,痛经妇女月经期子宫内膜、月经血、外周血中PG 的前列腺素水平均会显著升高,所含的前列腺素浓度远高于轻度或无痛经的患者。尤其是前列腺素F2α(PGF2α),它会刺激子宫收缩,当其水平增高时,疼痛则加剧。本研究表明,在治疗后,患者血清中PGF2α 含量较前明显下降,尤其艾灸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西药布洛芬治疗组。

本研究表明,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确,经济,简便,病人易于接受。但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以后研究可以考虑增大样本量,对不同疼痛分级的患者进行比较,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更细化的观察,可以延长观察时间,以观察治疗起效时间以及远期疗效。可以观察更多观察指标,对研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能了解更多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

[1] 岳杰.妇科学(6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6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263-266.

[4] 王秀霞,梁玲,薛会灵,等. 近5年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2,5(2):157-160.

[5] 任秀丽.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6(5):396-399.

[6] 陈志霞,梁洁莎.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73-74.

[7] 曹春梅,刘春梅,黄丽华等.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2):128-129.

[8] 王秀霞,梁玲,薛会灵,等.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2 例[J]. 环球中医药,2012,5(3):221-222.

[9] 周金山,晋志高,陶之理.关元一级感觉神经元在脊神经节的节段分布[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3):40.

[10] 赵敬军.艾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47 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16-18.

猜你喜欢
关元艾灸原发性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