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也需要“冷眼旁观”人

2013-05-14 13:38汪金友
杂文选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杂文家时评毛病

汪金友

在“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莫言一再表示要做一个“冷眼旁观”的人。他非常恳切地说:“我喜欢独往独来,才能冷眼旁观、才能洞察世态人情。”为此,他希望今后无论有什么活动,最好都不要邀请他,也不要到他家里去。就这样“大家各干各的”,用自己的新作回报社会。

莫言还说:“获奖之后,亲戚朋友找工作打官司的都来找我。还有素不相识的人登门找我借钱,想买房子治病。也有人希望我发言,借此改变社会弊端。如果我帮了你的儿女,不就是挤掉别人儿女的机会?我如果处处发声,处处摆出诺奖得主的嘴脸,我自己也会害臊。写作也是发声,文章改变不了的现实,说话就能改变?”

如果因为莫言获奖,为中国人争了光,然后就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职务,相当于什么样的级别;让他参加什么样的会议,享受什么样的待遇;给他配备专车、司机、秘书,安排一个宽敞豪华的办公室,可以用公款招待来客和外出考察,并三天两头让他到各种各样的会议上讲话、剪彩、助威……那莫言还是莫言吗?他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书,还是原来那个味道吗?

《红楼梦》第二回中有一首诗:“一局输赢料不真,香消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一局对弈,难决高下。即便香消茶尽,仍是胜负难分。要想知道眼前这场棋局的兴衰征兆,还需要请教旁边的冷眼旁观人。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只有置身度外、毫不相干的时候,才会凝聚出冷峻和犀利的目光,把世间的事物,看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我在杂文圈里待了三十多年,看到过和听到过很多写杂文的人。一开始,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但后来或者升官了,或者发财了,由“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由“奢望利益者”变成了“既得利益者”,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立马就完全不同了。当老百姓的时候,总觉得“贪官”和“庸官”太多,而自己做了官之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当官太难,老百姓的素质太低”。

一次,宁波的时评家张登贵给机关干部和新闻工作者讲课时,有人递给他一张纸条:“要成为时评家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不是心理要足够阴暗?”张先生很生气,当即回应:“时评家就是最早发现你脸上有灰尘,并想帮你擦干净的最亲近的那个人。”不知道那些认为时评家心理阴暗的人,能不能接受这个答案。

但有三个事实不容否定:第一,无论杂文家还是时评家,的确都是爱挑刺和找毛病的人;第二,相当一部分有各种各样毛病的人,都不喜欢别人指出来,尤其不愿意你在媒体上说三道四;第三,杂文家和时评家的结局,很多都不太乐观。如果不变成“局内人”,大多只能愤愤到老,郁郁寡欢。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挑毛病的人,会是什么样子?很简单,贪官会更贪,懒官会更懒,黑心会更黑,奸商会更奸。每一个批评家,都是法律和道德的监督员。正是他们的呐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让群情振奋,令坏人胆寒。我知道,让冷眼旁观者去管理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企业,未必就能管好,但他们的价值,在于“无位”和“无欲”,由此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以期让越轨者醒悟,让管理者谨慎。

【原载2013年4月25日《北京日报·杂文》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杂文家时评毛病
《川渝杂文家风采》首发
一身毛病
燃烧吧!小羽宙
没毛病
毛病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档案珍藏者语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