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2013-05-18 07:29中国奶协理事王丁棉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奶源乳品奶业

中国奶协理事 /王丁棉

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的乳品行业发生了信用危机,“洋奶粉”、“洋牛奶”趁虚而入瓜分市场,中国的乳品行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与挑战。在危机、压力、挑战面前,中国乳品行业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这是摆在中国奶业人面前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中国奶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中国奶业三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发展三段论)

1、放任自由发展阶段

中国奶业,在上世纪末之前,基本上是处在放任自行发展的状态。据中国奶业统计资料记载,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年,全国的牛奶总产量仅有20万吨,奶牛存栏约为12万头,人年均占奶量仅有0.3公斤。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至1999年,全国牛奶总产量已有30多倍的增长,达到717.6万吨,人年均占奶量已提至5.7公斤。

2、产业化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奶业走产业化发展是在2002年之后近10年的事情,其标志,是农业部已从官方将奶业视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产业并相继有专门的产业配套政策或发展规划出台。但就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而言进行时段划分的话,应将从1990年至2010年这20年的期间划分为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或发展阶段每年的奶业增长率分别是:牛奶12.68%,奶牛9.39%。这其中,在中国奶业这一高速发展时期中的1998年至2008年这10年间的时段,1998年的牛奶总产量是662.9万吨,奶牛存栏是426.5万头,人年均占奶量是5.3公斤;2008年的牛奶总产量是3555.8万吨,奶牛存栏是1233.5万头,人年均占奶量是27公斤;这10年高速发展时期牛奶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7.4%,奶牛存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9.98%。

3、缓慢发展阶段

自2008年9月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后至今这4年,中国奶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2012年全年的牛奶生产总量估计会有3825万吨,奶牛存栏为1420万头,人年均占奶量约为27.3公斤;这4年是危机事件后的市场恢复期,牛奶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29%,2008年为0.87%,2009年为-0.98%,2010年为1.56%,2011年为2.1%,2012年为1.5%;奶牛存栏的年均增长率为4%;4年来的人年均占奶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仅稍微提升了0.3公斤。2012年全球的总奶量约为7.49亿吨,人年均占奶量约为107公斤,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21%,而牛奶总产量仅占全球的5%,人年均占奶量也只有全球水平的25.5%。

(二)中国奶牛养殖业已经失去成本优势

中国虽是第三个产奶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奶业强国。中国的奶牛养殖规模程度偏低,100头存栏以上的规模牧场仅占1/3,年单产产奶水平较低,目前水平约为5吨/头,机械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程度不高,北京、上海及一些大型牧场的年单产水平虽已突破8吨,但饲养成本偏重,实际利润偏低,中国的奶牛养殖成本优势已不存在,收奶价格已大大高出全球平均价格。2012年全球的牛奶收购平均价格,按《荷斯坦》欧美亚洲等20个国家2012年6~10月份的奶价调,每公斤为3.24元(折合为人民币)。中国的奶源价格,根据北京东方戴瑞乳业信息咨询公司对全国28个省28个规模牧场的定点跟踪调查,每公斤为3.90元(6月份的平均奶价每公斤为3.85元,7月份为3.83元,8月份为3.83元,9月份为3.91元,10月份为4.06元),6~10月份的收奶价虽提升了0.21元/公斤,但它的涨价率也只是有5.5%。

(三)中国乳品加工概况

在乳品加工方面,中国的乳品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均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全国拥有726家乳品加工企业,其中有120多家取得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资格。全国的乳品加工业生产总值在1998年时为83.33亿元人民币,至2009年,乳品加工业生产总值已提升至1668.1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高达31.31%。

(四)中国的牛协消费市场状况

中国的牛奶消费已在逐年提高,饮奶群体也在逐年增加与扩大。但在乳产品消费选择上近三、四年来有倾向洋品牌的趋势,消费者对洋奶粉“情有独钟”,故每年的洋奶粉进口剧增,国内使用还原奶粉的企业更是越来越依赖进口奶粉,销售渠道上的代购、网购洋奶粉的生意十分活跃且在不断扩大。国内乳品企业对消费者所持有的“不懂得、不信任、不敢买” 这三不政策感到很无奈。

二、中国奶业存在的问题与危机

中国奶业在近十多年来的超常规快速发展当中,曾发生和带来许多的问题,包括质量安全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未到位,乳品企业只注重市场而轻视牧场等。就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危机,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例如包括:优质牧草与奶牛养殖业同步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中国奶业发展的危机风险点或诱因。就危机分析来看,目前最大的风险危机是来自行业的信用危机。

三、中国奶业所面临的十二大挑战

中国奶业所面临的挑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上的挑战。这包括奶农传统的奶牛养殖观念与现代养殖观念的挑战和乳品企业纷纷借“洋道”行走“曲线救国”救市的观念等。

(二)乳品价格的挑战。新鲜牛奶与还原奶同价销售,彰显不出巴氏鲜奶的“英雄本色” 之特质;还有牛奶的买价买不过水价。

(三)奶源质量的挑战。上海光明乳业当家人郭本恒总裁说过:“中国乳品工业水平已达世界最高水平,而唯一的差距就在奶源”。奶源质量是中国奶业发展中自目前的一块“心疾”。

(四)国标与国际接轨的挑战。奶源蛋白指标2.8%、菌落总数200万/毫升,汞含量没有具体指标。有人对此评议,是全球最低标准,我认为不为过。

(五)养殖规模的挑战。从原来平均5~6头,发展到现今的万头牧场大流行,现在的奶农户发展资金缺乏,筹溶资又无门,他们要实现100~300头的家庭规模牧场,该如何成就?

(六)母牛单产和牛奶总需求量的挑战。现行的平均产奶水平为5吨/头左右,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1~2吨,未来几年后市场年牛奶需求超7000万吨,奶源缺口从哪里来?年均产奶水平提高1~2吨,养殖技术水平能否跟得上或相适应?

(七)奶牛疾疫病防治的挑战。结核、布氏、流行热,甚至是口蹄疫等奶牛疾疫病时有周期性地发生,给牛群健康带来巨大威胁,造成牧场很大经济损失。一些地方牧场已使用和注射了相关疫苗,仍无法有效地将其抑制,奶牛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到奶源的质量与安全。

(八)低劳动效率与高成本的挑战。国内1000头规模牧场,配置员工30~50人,人均养殖20~30头,而国外的人均养殖水平超过100头。效率与效益低下,而饲料成本及养殖人工工资在不断上涨。

(九)牧场环保的挑战。我国的大部分牧场的牧场“三废”治污都尚难达到环保要求,若要达标,需要花费昂贵的投入,是肯花钱去治理还是任其污染下去?

(十)优质牧草保障有效供应的挑战。中国的养殖业与种植业未能同步发展,历来重养轻种,本土牧草与饲料资源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而在另一边又乐于大量进口。中国人多地少,在未来5~10年内奶牛存栏可能就会翻一番,介时一年所需的青粗牧草饲料将达到4~5亿吨,如此量大的牧草市场需求如何解决?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十一)散户奶农发展成为规模家庭牧场的挑战。现今的中国奶牛养殖状况是有大约65~70%的奶牛分散在散户奶农手上饲养,平均每户养殖规模不足10头。要发展成每场(户)100头以上的家庭牧场,难度相当大且还得看决心如何。

(十二)奶牛小区和奶农合作社规避经营风险与提高效益的挑战。现在这种经营与发展模式,仅是发展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它还不是中国奶业发展的最好模式。但作为过渡和做好资本、资源及技术与经验的累积与准备,也有它阶段性存在的必要。既然它已经存在,就有必要将它经营好和过渡好。奶牛养殖或牧场的经济效益,因养殖技术不高,产奶量不高,养殖成本高而难有多大的提高或突破。

四、发展机遇

关于中国奶业如何发展和存有什么发展机遇及挑战这一问题的探讨,向来对中国奶业较为关注和颇为研究的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公司的雷永军先生认为“中国乳业最大的发展机会是在于模式创新,液态奶最大的挑战是在于奶源及其质量的控制,奶粉最大的挑战是丢了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的收复”。雷先生的观点我非常认同。除此之外,在涉及中国奶业如何发展面题的讨论中,我个人认为,如下的几个焦点问题还是很值得提出来一并讨论,比如说,乳品企业是否有必要一直在强调要做大做强,重点发展北方奶源主产区并施以政策倾斜有无必要,巴氏鲜奶发展为什么会受到冷落而常温奶则席卷全国市场?还有,就中国奶业行业目前所存在着的行业失和,奶农失利,养殖规模失控,以及一些大型企业的发展宗旨及目标基本上都寄托在依赖“国家的政策支持、央视的广告效应和上市融资套钱”这三大稻草上等。这些问题和现象要不引起业内高度重视?上述这些问题或业态现象,若不重视和理顺,甚至是有效的化解,也许,行业的危机就会有可能从中而萌发出来。对危机如何看待?是回避,还是勇敢面对?对智者和勇者来说,危机,并不可怕!危机,并不等于是“世界末日”的到来。用辩证唯物的观点来说,危机还蕴涵着机遇,有“危”就必有“机”。中国奶业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乃至是风险与危机,但它同样是蕴藏着乃至是释放出许许多多的发展机遇。这些发展机遇的基础或载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

1、政局稳定,受到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政策利好,有利于奶业行业发展。

2、大部份的国民已开始接受牛奶,人们的饮奶习惯已基本形成,每年还拥有1500万左右的新生婴儿出生,“饮奶一族”队伍越来越得到扩大。

(二)行业发展前景远大。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在2012年初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显示,至2015年中国的原料奶产量要达到5000万吨,即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总产奶量需要增长33.4%。若到了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时,中国的原料奶生产总量将是现在总量的翻一番。

(三)市场需求空间大。中国目前最具潜质的牛奶消费市场,目前的人年均牛奶消费量连世界人均水平的1/3还不到,离总理提出的每人每1斤奶的“梦目标”距离更远。拥有市场空间,就存有发展的动力。

(四)市场环境。中国政府此前已对奶业行业的不良秩序实施整顿,生产经营规模过小过散的中小企业已被清场出局,市场准入与行业准入的门槛已被抬高,市场秩序经过整肃与净化后,已开始趋向良性运行。

(五)奶业投资环境宽松。上游的养殖业不设规模存栏上限,乳品加工也不设生产规模上限。

(六)中国的交通网络越发完善与发达,城镇化速度在加速,中国的牛奶市场将会由此得到扩充与延伸,三、四线的市场即将受到开启。

(七)牛奶消费有强大的动力。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中国执政党向全国人民许下承诺,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到2020年中国的国民收入要翻一番。因此,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其购买力将有大幅提升,随之会对牛奶的消费有较大的拉动。

(八)中国政府对乳品行业仍将实行严管政策,对犯错企业将会列入“黑名单”予公示,迫使乳品企业须更加守法经营和行为规范,行业的氛围将会越来越“温和”,商机、生机盎然,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五、在挑战与机遇面前中国乳品行业的一些应对策略

就国内外目前的奶业环境对中国奶业发展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乳品行业该如何应对?个人认为,首先从总体上说是要做出逆市而动,顺势而进的发展决策。目前当务之急的是要彻实妥善地解决好消费者对国内奶业行业、国内乳企及产品的不信任这一“头号难题”。整个行业都应围这一工作重心施行相对应的策略,就乳品企业而言,千万不能再出现牛奶质量安全事件来激怒消费者的神经。其次是从源头上解决好我国的奶牛养殖水平、药物、添加物规范使用、饲料质量保证、家庭规模牧场养殖方式等这些中国奶业深层次的问题。第三是中国奶业发展,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不能一味追求或行走“假大空”,讲究发展速度而不重视发展质量,动辄开办万头牧场等这些短视行为或经营宗旨。第四,国内的企业,应该有“内忧外患”的意识,不能指望仅依靠跑到国外去投资办厂抢奶源和100%原装进口等做法就能逃避国内的行业危机厄运的打击。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实施曲线救国救市的做法,有利也有弊,利弊需权衡,为之,敬请深思和慎行。第五、要解决好种养结合与平衡发展的问题。中国的可耕土地资源很小,这一环境条件就决定了中国的奶牛养殖业必须实行布局合理化为发展方向。只有这样,中国奶业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第六,是要解决好思想认识上与重视程度的问题。具体关键在对存在的问题有无被发现,发现了问题后愿不愿意解决,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有无找到解决的办法。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乃至是行业的决策者,他们都不大愿意面对处理中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一此些问题,你连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都没有,更加谈不上具有解决这些问题或危机的信心与决心有多大。正因为这样,一些问题被长期隐蔽和积累起来,到了一定的能容量就会被引爆,三聚氰胺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猜你喜欢
奶源乳品奶业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关于规范奶源市场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中兽医药治疗奶山羊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消费者进口乳品的安全选择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