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

2013-05-30 07:34黄葆莹钟韩荣仇永陈晓倩
当代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强的松龙肠道病毒利巴韦

黄葆莹 钟韩荣 仇永 陈晓倩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通过粪-口和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小于 3 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普通病例有发热,手、足、口疱疹和疱疹性咽峡炎等临床表现,重症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logic pulmonary edema,NPE)、循环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根据卫生部《肠道病毒(EV 71)感染诊疗指南(2010年版)》[1],其主要治疗药物有利巴韦林、丙种球蛋白(int 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脱水剂等[2-3]。对于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或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病例,激素可应用冲击剂量。对于合并脑膜脑炎、肢体抖动频繁、高热超过 3 d的病例(《指南》中 2 期及早期 3 期),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有一定争议。笔者探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在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效果,以期为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08年5月~2009年5月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 80 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40 例,采用利巴韦林、甘露醇、IVIG及甲基强的松龙 1~2 mg/(kg·d)治疗;对照组 40 例,采用利巴韦林、甘露醇、IVIG治疗(见表1)。

表1 两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s)

表1 两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s)

临床资料 例数年龄(月)性别(男/女)病程(d)发热[n(%)]肢体抖动[n(%)]脑脊液异常[n(%)]实验组 40 20.13±10.45 26/14 10.3±1.2 40(100.0) 40(100.0) 40(100.0)对照组 40 22.3±9.10 27/13 9.9±1.3 38(95.0) 37(92.5) 40(100.0)P值 0.984 0.875 0.884 0.625 0.511 0.990

1.2 诊断标准 经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均符合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 感染诊疗指南(2010年版)》[1]中 2 期及早期 3 期。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抗病毒,降低颅内压,以及退热局部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IVIG 1 g/(kg·d)静脉滴注,连用 2 d;甲基强的松龙 1~2 mg/(kg·d),静脉滴注,连用 3~4 d。

1.3.2 对照组 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抗病毒,降低颅内压及退热局部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IVIG 1 g/(kg·d)静脉滴注,连用 2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缓解时间,复查脑脊液好转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缓解时间及脑脊液好转数显示,实验组退热时间为(4.8±0.5)d,肢体抖动缓解时间为(8.5±1.5)d,脑脊液恢复正常数率 95%;对照组退热时间为(4.9±0.5)d,肢体抖动缓解时间为(8.7±1.5)d,脑脊液恢复正常数率 92.5%;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后各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后各指标比较(±s)

症状情况 退热时间(d) 肢体抖动缓解天数(d) 脑脊液恢复正常数[n(%)]实验组 4.8±0.5 8.5±1.5 38(95.0)对照组 4.9±0.5 8.7±1.5 37(92.5)t值 1.893 1.535 1.991 P值 0.455 0.563 0.887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幼儿的常见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炎及手足口等处皮疹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4],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病原体以肠道病毒 71(EU-71)和柯萨奇病毒A-16 最常见,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5]。近两年来尤其以合并脑炎多见[3],重者可出现高热不退、呕吐、易惊及肢体抖动,甚则危及生命,而目前仍无确切的治疗方法[4],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表现为脑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特别是 3 岁以下患儿,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倾向更高。

当患儿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肢体抖动、易惊等,则可初步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甲基强的松龙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后具有起效快[6]、血药浓度达峰值快的特点,抗炎作用远远高于强的松。本研究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从治疗后小儿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缓解时间及脑脊液好转数可知,早期给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效果不明显[7]。

[2]朗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9-763.

[3]胡学斌,赵洪洋.甲基强的松龙在神经外科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5):314.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援.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5.

[5]李自酱,曹敬悔.静脉注射大剂量入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59-61.

[7]戴凤波.小儿手足口病 60 例的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44.

猜你喜欢
强的松龙肠道病毒利巴韦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皮损内注射强的松龙联合ALA—PDT治疗重度痤疮临床观察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低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预防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创伤后肺脂肪栓塞的临床研究△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拉米夫定联合强的松龙治疗乙型慢性重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