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9年阜新市城市居民死亡资料分析

2013-06-02 07:32刘辉赵丽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标化阜新市死因

刘辉 赵丽军

为了解影响阜新市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及近年来居民死因谱变化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特对2005~2009年阜新市城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死亡资料来源于2005~2009年阜新市疾病监测系统城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告,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人口资料由市公安局提供;以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作为基准对死亡率进行标化。

1.2 方法 资料统计分析采用Death Reg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死亡特征 2005~2009年阜新市城市平均人口579467人,累计死亡19177人,年均粗死亡率为661.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704.64/10万。年均死亡率,男性为817.87/10万,标化死亡率为797.20/10万;女性为548.7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8.41/10万。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44,P<0.01)。2005~2009年标化死亡率,全人群在650.93/10万~738.27/10万,其中男性在786.77/10万~842.39/10万,女性在546.92/10万~656.80/10万。见表1。

2005~2009年年均死亡率,0~14岁为 30.95/10万(141/455502),15~34岁为43.04/10万(401/931660),35~54岁为393.38/10万(3987/1013520),55~64岁为889.00/10万(2391/268955),≥65岁为 5385.28/10万(12257/227602)。见表2。

2.2 死亡原因分析 2005~2009年合计,全部居民的前3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合计死亡15615例,占死亡总数18823例的82.96%。男性的前3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合计死亡9683例,占男性死亡总数11405例的84.90%;女性的前3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合计死亡6118例,占女性死亡总数7418例的82.48%。见表3。

2005~2009年合计,0~14岁的前3位死因为围产期(死亡55例)、先天异常、损伤与中毒,合计死亡113例,占本年龄段死亡总数141例的80.14%;15~34岁的前3位死因为损伤与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合计死亡314例,占本年龄段死亡总数401例的78.30%;35~64岁的前3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合计死亡5335例,占本年龄段死亡总数6378例的83.65%;≥65岁的前3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合计死亡10665例,占本年龄段死亡总数12257例的87.01%。见表4。

2.3 减寿情况 2005~2009年城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3.23岁,男性为70.47岁,女性为76.13岁。居民各种死因死亡的19177例潜在减寿年数(PYLL)合计为205620人年,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 10.72年,减寿率(PYLLR)为70.97‰。全部居民与男性、女性PYLL的前3位死因均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见表5。

表1 2005~2009年阜新市城市居民死亡情况

表2 2005~2009年阜新市城市不同年龄居民死亡情况

表3 2005~2009年阜新市城市居民各种死因死亡情况

表4 2005~2009年阜新市城市不同年龄居民各种死因死亡情况

表5 2005~2009年阜新市城市居民各种死因减寿情况

3 讨论

2005~2009年死因分析表明,阜新市城市居民年均标化死亡率为661.88/10万,高于同期辽宁省平均水平[1],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居民的主要死因,占到居民死因构成的84.73%,提示当前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慢性病。35岁以下组人群死因的第一位为损伤和中毒,提示应加强儿童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切实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在35岁以上组,循环系统疾病为死因的第一位,占到死因构成的40%以上,提示循环系统疾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坚持通过广泛、持久的健康宣传和健康教育来达到改变和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目的;利用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筛查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对患病人群规范治疗,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和防病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减少和控制慢性病发病和死亡。

[1]潘国伟,冯毅平,等.辽宁省城乡居民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1996-2005).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陆艳,张永红,张钧,等.2002-2005年苏州市居民死亡谱和减寿年数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3):284-285.

猜你喜欢
标化阜新市死因
奇妙的音乐盒
阜新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估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2005~2015年中国口腔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辽宁省农村地区2009—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及过早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辽宁省阜新市粮食局 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机构和执法制度建设
黄岩长潭水电厂
关于阜新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感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