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2013-07-04 08:52刀秋坤吴映梅
对外经贸 2013年1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城市群云南省

刀秋坤 吴映梅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省地处东亚、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结合地带,太平洋地区与印度洋地区的中间区域,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陆上交通枢纽,集沿边、沿江、近海为一体,形成水陆空立体交叉多类型开放口岸体系,具有从东、中、西三个方向和水、陆、空立体连接东南亚、南亚诸国的区位优势,这对云南省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重点发展的区域中心,其发展将带动云南三大经济走廊的快速发展。同时,滇中城市群空间结构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一、滇中城市群的区位优势

滇中城市群是以昆明为中心,包含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个地级州市的城市体系,总面积为9.6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约24.4%,且大部分地区位于地势平缓,有利于城镇发展的云南省中部的坝子地段;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干湿季分明。

滇中城市群地区是云南省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核心区,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与航空交通枢纽站,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交汇的中心地带。同时,滇中城市群位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9+2”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和“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汇区域,界于东南亚和南亚次区域市场之间。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的空间开发战略布局及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把滇中城市群定义为:在优化开发区的大背景下,滇中城市将发展成为云南省城市群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规模最大、发展前景最好、综合性最强的城市群。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和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省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经济大通道的经济发展战略,滇中城市群将成为连接东、中、西部,辐射东南亚的前沿阵地,也将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中心枢纽区和物流、商贸、加工制造基地,信息、技术、资金等的集聚中心。

二、滇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现状

滇中城市群为云南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滇中城市群人口为1714.2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约为37%,其中农业人口1320.5万人,非农业人口408.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4267.0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了59%,第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分别为464.25亿元、2117.21亿元和1683.94亿元,分别占云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42%、66%和58%。滇中城市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105.1亿元,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3亿元的42%。滇中城市群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核心和枢纽功能。滇中城市群的发展目标为带动云南省发展的增长区域和云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中国西部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门户城市群,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区域,也将成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实施“桥头堡”战略的先行区。“把滇中城市群打造成为全省跨越发展的引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进而打造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核心区域、西部区域性经济中心及支撑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三、滇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一)自然生长力对滇中地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

自然生长是城市群空间演化的过程之一。其空间演变受到区域地形、交通、资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城镇的空间扩展较快。适宜的气候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滇中城市群所处的区域全年温差较小,日照长、霜期短、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是最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地区之一,这样良好的气候和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丰富的资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云南是我国有名的“动植物王国”,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相对全国其它城市群森林覆盖率较好,且中草药、野生食用菌等生物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其中昆明-滇池地区是世界上温带动植物繁息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生物资源富裕。云南是“有色金属王国”,矿产资源种类多且矿藏丰富,滇中地区有铜、铁、盐、锰、磷、煤、镍、石灰石等矿产,再生战略资源太阳能、地热能等也比较丰富。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坝子最集中的地区,集中了云南面积最大的8个坝子,耕地资源相对丰裕。滇中地区的滇池是中国的六大淡水湖之一,还有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相对于其他城市群淡水资源较丰富。

相对快捷的交通为城市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滇中城市群主要公路有:滇黔、滇川、昆洛、昆那公路,国道G320、G326、G213、G324 等;以昆明为中心铁路主要有:贵昆线、成昆线、南昆线、内昆线、昆河线、广大线等,呈现放射状分布,并通过贵昆、成昆、南昆铁路和滇缅、昆曼公路、泛亚铁路等与省外和国外紧密联系。滇中地区在云南第三亚欧大陆桥的建设中将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的国际通道的前沿阵地和信息平台中心。滇中地区的航线随着新昆明国际枢纽机场的投入使用,在昆明至东南亚、南亚国际航线的基础上将增开直飞欧洲、澳洲等国际航线,昆明新机场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航空中心和门户枢纽机场。交通网络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区域空间网络结构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2.社会因素的影响

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城市群的再次腾飞提供了条件。云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世界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滇中地区是云南历史文化的聚集地,昆明的古滇文化、玉溪的青铜文化、楚雄的彝族文化、曲靖的爨文化都为滇中的腾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滇中城市四个市州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具有世界喀斯特地貌精华的石林、禄丰恐龙谷、澄江的抚仙湖和帽天山公园、九乡、轿子雪山、金殿、世博园、民族村、西山,元谋的土色沙林等旅游景区,这对于滇中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旅游、餐饮、住宿服务业的发展对区域空间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反映(表1)。当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人口的迁移运动频繁发生,就会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别是使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1978—2010年滇中城市群各州市人口最多的是昆明市,密度最大的也是昆明市。

表1 滇中地区各年份人口及人口密度情况 单位:万人

(二)市场驱动力对滇中地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

市场作为连接经济社会生活的主要纽带,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改变其实就是经济社会发生演化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影响着空间结构的演化。

1.经济因素的影响

经济发展是城市空间结构扩展的根本原因。资金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随着雄厚的资本投入,为滇中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滇中城市群在区位上处在云南省内市场与国内市场、中国市场与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的交汇点上,面对着本省广大区域市场、国内市场、边贸市场、界于东南亚和南亚次区域市场这样四个市场的叠加,优势独特而突出。而固定资产和外商的投资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扩展提供了扩张的动力。滇中城市的GDP从改革开放时的69.05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4267.07亿元。滇中城市群的GDP连年占云南省GDP 50%以上(见图1)。

图1 2000—2010年云南与滇中城市群生产总值

近年来云南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以上是投向滇中城市群的,资金的大量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基础,促进了城市群内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见图2)。

图2 云南和滇中主要年份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

2.科学技术的推动

滇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文化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是城市空间结构扩张的保障,通讯技术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空间拓展成为可能。而交通设施的改善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推动力,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改变着城市扩展的方向,还改变着城市的空间形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改变未来都市区结构,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滇中地区是云南省高等学府的聚集地,高素质的人才为城市的建设注入了活力,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和科技汇集的场所,其兴办科技产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形式。

(三)政府调控力对滇中地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

政府制定的政策、城市规划等也会对城市空间结构造成显著影响,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进行引导和调控,以期达到既定的规划目标和空间效果。

政策调控是城市群空间演变的动力之一,通过改变区域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来改变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如国家实施的土地改革政策、各类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及乡镇企业快速成长政策、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打破了滇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自主扩张,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化指明了方向。

区域规划是一种空间被重构的过程,其对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化有指引和调控的作用。云南省交通规划、城乡发展规划、滇中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规划进一步整合了城市群发展空间。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公路网主骨架“五纵七横”和以城市化战略格局为主体的“两横三纵”格局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滇中城市群的空间演变。云南省的“十二五规划”采用降低税收等优惠政策来吸引众多的企业和外商投资,投资建设又往往对城市发展产生根本性的作用,企业是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系统性演变的重要促动者,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加大了对土地的利用率,城市空间结构也随着政策的改变而变换扩张方向和空间拓展规模。云南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则把滇中城市群确定为优化开发区,将加快滇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整合,同时也优化了城市群空间结构。

[1]李泽华,张改枝.滇中城市群城市化空间特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2]陆玉麒.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4).

[3]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滇中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2020年)[Z].

[4]王新涛.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系统分析[J].北方观察,2009(6).

[5]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78—2011.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城市群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