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2013-07-04 08:52徐耀芬童志龙
对外经贸 2013年1期
关键词:废弃物供应链生产

徐耀芬 童志龙

(1.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国能巴彦生物发电有限公司,黑龙江 巴彦 151800)

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及其带来的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了适应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生产的供应链管理也要进行战略性变革,即将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单向物流方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以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及其带来的危机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本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持续不断地排放废物破坏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其结果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并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我国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主要自然资源,如耕地、森林、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等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资源短缺相伴的是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污染严重,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中国要打破世界经济增长的“怪圈”——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的经济增长阶段,资源和环境的紧约束导致经济滞缓甚至逆增长的状况,就必须转换发展路径和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供应链管理要求

传统经济的物质流动模式是开环型的,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动是闭环型的,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强调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相结合,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立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循环经济以“3R”为最基本的实际操作原则,即减量化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Reuse)、循环原则(Recycle)。这些原则一是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量,改变商品的过度包装,从源头节约资源,尽量不生产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二是不断重复使用消费品,尽量延长消费品的使用寿命;三是将使用过的废物变成再生资源,制造新的产品,而不随意排放废物。

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在生产和消费的所有领域都能做到物尽其用,不给环境造成危害,其对供应链管理的技术要求就是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面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面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无害化处理。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供应链的特点

(一)管理目标更加多元化

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目标更加多元化,主要表现在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合一。首先,协调客户需求与供应商的原材料之间的流动,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其次,强调供应链企业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循环利用;最后,实现废物利用,提高企业的废物处理能力,提高企业能量的循环利用能力,降低企业对环境的破环与污染等。

(二)物流网络更加复杂化

在传统的供应链网络中,主要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到最终用户的消费的正向物流网络。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包括正向物流网络,而且还包括逆向物流网络。具体表现在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废物、回收物的循环利用,因此,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相比,更加复杂,更需要科学合理的物流规划和组织。

(三)供应链节点企业类型更加多样化

所谓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所有涉及到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循环经济下供应链节点企业类型更加多样化,传统供应链节点企业类型一般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不同的行为主体,而循环经济下供应链节点企业类型不仅仅包括以上相关方,还包括废物使用者和处理者等。

四、面向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提供资源,经由制造商进行生产,通过分销商/零售商销售给顾客进行消费,最终产生废弃物,对这一过程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物质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传统供应链中的资源流主要是“供应商—制造商—物流服务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方向的单向流动。

图1 传统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结构

如图1所示,传统供应链是从供应商到顾客方向实现了以物质流为主线的单向流动。为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性、敏捷性,实现物料转换功能及准确地满足每一个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在企业间进行交易时产生了供应商与制造商、制造商与物流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与分销商/零售商、分销商/零售商与顾客之间信息流的小循环,其中,下游企业将自己的需求信息以及购买信息反馈给上游企业。由于存在着信息传递的“长鞭效应”,所以信息失真很大,所以需要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调整,将供应商与制造商、制造商与物流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与分销商/零售商、分销商/零售商与顾客之间进行大循环。供应链管理系统调整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修正后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修正后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仍然是以供应链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没有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事实上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的制造、运输、使用过程等都会产生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其中还包括对物品的再循环利用,出于质量因素的返修、退货行为,这些因素都改变着供应链中各种资源的流向。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社会呼唤一种能够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供应链管理图。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物质流的良性循环,资源的减量化与减少废物排放与污染环境,在降低废弃物流比例的同时,尽量提高回收物流的比例;能量流的高效流动,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能,尽量减少物质的运输、装卸搬运等活动;信息流的通畅与信息共享。而这些要求和措施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对现有供应链进行战略性转变,循环经济模式为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指明了方向。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物质流在这里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正向的,一类是逆向的。正向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流动的方向;逆向的是回收或退货等原因带来的物质的反向流动图。回收的物品或是退货,先进行分类,对功能完好、外观破损的产品,可以通过物流服务商向二级市场或其它市场再配送;分类中发现可再加工的产品,则发送到制造商那里再生产;而对材料还可再利用的产品,能再循环使用的则送到原料供应商循环使用;不能再循环使用的部分分检出来作环保性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信息流仍然是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及循环使用。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仍然以物质流为主,伴随着信息流、价值流和能量流,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以及物质的闭路循环,对现存企业的能量流、物质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重新集成,形成供应链管理中的循环模式。在此系统中,不仅有顺向的物质流,还包括了逆向的物资流、信息流、商务流,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图3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四大体系之间的关系

五、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模式评价

(一)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的经济效益评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越来受到企业的重视,采用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减少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循环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是在传统的供应链的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比一般的供应链管理具有更大的优势。

1.有助于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优化,从而减少企业的总成本,这是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的经济目标,体现了节约的原则。

(1)节约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循环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尽可能地采购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减少了企业为处理废弃物所造成的成本。与此同时,循环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促使企业采取集中采购、联合采购以及准时制采购的方式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2)采用清洁生产方式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余料,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在生产完成之后进行现场清理,这不仅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而且控制了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可实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

(3)进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一般的供应链管理是开环型结构,而循环经济下供应链是闭环结构,企业对从采购、生产、销售以及消费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再利用。这种方式减少了资源的开采,进一步节约了原材料采购成本。

2.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若企业能顺应这种趋势,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循环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求企业实行绿色制造,产品绿色设计,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进而使得企业有更突出的竞争优势。

(1)产品层面的绿色设计

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研究产品的绿色设计,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型产品;另外,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尽可能使用可以回收或者可以降解的包装材料,这些措施可以从末端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2)企业层面的绿色制造

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遵守节约、环境友好和最优化原则,原材料供应商尽可能生产无毒无害、可再生、可重复利用的原材料;制造商完成生产之后,对生产车间进行清理,回收可利用的资源,同时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荷。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企业的总体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的社会效益评价

1.有利于保护环境

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在采购过程中,促使企业采购无毒无害的原材料,从源头上增强环保意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料,进行清理,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减少了环境的负荷;对生产末端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从末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

循环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改变了过去生产对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高污染的弊端。循环经济下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采用可降解、可再利用的原材料进行生产,这有利于原材料的重复利用。制造商或回收商对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3.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应用到供应链管理中有利于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构建降耗、节能、降污、增效的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实现以尽可能少的环境代价和能源、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大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6):10-13.

[2]赵玮.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J].科研管理,2005,26(2):50 -51.

[3]包菊芳.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J].技术经济,2006,25(11):8 -9.

[4]姜玉鹏,姜学民.关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146(10):135.

[5]吴娜.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供应链的结构探析[D].湖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废弃物供应链生产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电子废弃物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