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2013-07-07 15: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斜视弱视视力

张 桦

(梅州市人民医院五官科,广东 梅州 514011)

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张 桦

(梅州市人民医院五官科,广东 梅州 514011)

目的探讨弱视患儿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予以矫正、弱视以及精细目力训练、遮盖疗法等综合治疗,将治疗有效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无效患儿归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疗效。结果158例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1.48±0.43)年,有效119例,总有效率为75.3%;治疗时年龄大、家庭学校管理差、斜视性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低、弱视程度重等因素影响临床疗效,与性别构成、单或者双眼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及早发现,坚持合理、细致化的综合治疗,是弱视患儿的治疗关键,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

综合疗法;弱视;影响因素

弱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在视觉发育期间视觉细胞出现有效 刺激不足,导致两眼的视觉输入不相等,造成模糊物象与清晰物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从而引起单眼或者是双眼视力减退[1]。在我国,其发病率为2.8%,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以及视觉功能,如能早期发现,及时进行治疗,将有益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以158例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8例弱视患儿中,男86例,女72例,年龄3~13.5岁,平均(5.5 ±2.1)岁;弱视程度:轻度61例、中度67例、重度30例;双眼弱视70例,单眼88例;弱视类型:屈光不正76例、屈光参差45例、斜视性3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①配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②遮盖法:据儿童的视力情况, 分别予以交替遮盖、全遮盖或者是部分遮盖法;③光栅疗法亦称视觉生理疗法,其对中心性注视治疗效果优越;④精细目力训练:每天在戴镜遮盖的情况下,对弱视眼进行训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如穿针、刺绣、绘画、书法等等,每日2次,每次10~15min;⑤采用闪烁增视仪进行仪器训练治疗;⑥斜视性弱视患儿,待双眼视力基本恢复平衡或者是治愈后予以斜视矫正术,术后再行疗效巩固。将治疗有效的119例患儿作为观察组,39例无效患儿归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年龄分布、弱视程度、性别、弱视类型、单眼或者是双眼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家庭或者学校治疗参与与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1.3 疗效判定

①基本痊愈:有立体视,且视力提高到1.0;②进步:视力提升2行及以上;③无效:视力不提高或者是仅提高1行。治疗有效为基本痊愈+进步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是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58例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1.48±0.43)年,有效119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无效39例;治疗疗效影响因素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影响因素对比[n(%)]

3 讨 论

弱视治疗目的主要是消除视觉抑制,恢复双眼单视,提高患儿视力,目前其临床治疗方法亦日趋成熟与规范,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带来一些治疗上的困难而影响其临床效果。

3.1 年龄与疗效

从表1中看出,观察组中3~6岁患儿疗效比率最好,为57.1%,对照组亦是3~6岁的患儿治疗无效比率最低,为23.1%,且随年龄增长两组疗效均呈递减趋势,无效率呈递增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弱视患儿临床治疗的最佳时期为学龄前。主要是因为弱视主要发生在儿童视觉发育的早期,而在发育敏感和关键期,视觉形成较易因各种不利因素干扰而引起弱视[2],因而年龄越小,患儿弱视的治疗效果越好。

3.2 弱视程度与疗效

弱视程度越重,患儿黄斑中心凹的中枢抑制越深,其临床治疗效果越差[3]。本文观察组中治疗效果随弱视程度的加重而减低,对照组无效率随严重程度加深而上升,充分说明弱视程度与疗效存在相关性。

3.3 家庭、学校管理与疗效

表1显示,家庭学校参与管理的患儿,观察组治疗有效比率为63%,对照组治疗无效比率为38.5%,而未有家庭学校参与管理的患儿治疗有效比率为37%,无效比率为61.5%。因此,家长如能督促患儿完成精细作业训练、督促其将眼罩和眼镜戴好、及时和学校以及老师联系、坚持定期带患儿复诊、保证其营养搭配完善及合理饮食,则其临床治疗效果好。

3.4 患儿治疗依从性与疗效

本研究显示,依从性好的患儿治疗疗效明显高于依从性较差者。患儿自觉性差,眼镜时戴时摘,不坚持融合功能训练及长期治疗,不接受治疗仪治疗,这些均会影响到弱视治疗的效果。

3.5 弱视类型与疗效

屈光不正性患儿的治疗疗效(57.1%)显著优于屈光参差性(26.1%)及斜视性弱视(16.8%)。屈光不正患儿因无双眼融合障碍,两眼的视力较为相近,因此,只要及时选择适宜度数的眼镜进行佩戴,再辅以弱视治疗,就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屈光参差性患儿因双眼的屈光度数差别较大,导致双眼黄斑部所成物象、清晰度以及大小不等,双眼融合出现障碍,久而久之则会形成弱视;并且由于患者有1眼视力较好,常常会导致就诊治疗时间的延误,因此其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亦相对欠佳。斜视性弱视患儿双眼视轴分离,因此视网膜对应点无法接收同一物像的刺激,引起视混淆或者是复视[4],所以其临床治疗效果亦受到影响;因此,对于斜视性患儿的治疗,应先予以综合弱视治疗,待患儿视力提高或者是双眼视力平衡后再予以手术治疗斜视。

假若视功能发育时期,患儿能够再次获得充足合理刺激,这种弱视引起的视力减退现象就可以得到改变治疗,0~2岁是患儿视觉发育关键时期,12岁则为敏感时期[5],因此,患儿弱视应该及早地发现、治疗。配戴正确合理的矫正眼镜、准确检影验光是治疗弱视的重点;遮盖治疗等可以有效清除因刺激注视眼而产生地弱视眼抑制作用;精细训练配合光刷、后像、红闪等综合弱视治疗仪进行治疗,具有唤醒视锥细胞的作用而达到间接增视的效果。因此,本研究158例患儿平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总有效率为75.3%,达到临床满意效果。同时,治疗时年龄大、家庭学校管理差、斜视性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低、弱视程度重等因素影响临床疗效,但是与性别构成、单或者双眼不存在相关性。因此家长、学校需督促患儿养成一个良好用眼习惯,定期复诊,并且认识到弱视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及时定期复诊,让医师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治疗调整,巩固效果。尽快建 立弱视筛查或者是随访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充分调动家长学校的参与管理积极性。

[1] 周碧娟.影响弱视患儿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3):89.

[2] 周巧云.弱视防治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 21(20):4.

[3] 李倩.基层医院弱视患儿综合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09,11(9):98.

[4] 舒建,耿美香,翟军印.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148例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215.

[5] 褚惠洪.影响弱视患儿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现在医生,2010,48(26):114.

R777.4+4

B

1671-8194(2013)18-0143-03

猜你喜欢
斜视弱视视力
弱视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研究进展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目不斜视
部分遮盖法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短期疗效观察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视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