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两种回血方法的临床观察

2013-07-07 15:14李文秀潘玮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密闭式透析器穿刺针

李文秀 潘玮瑛

(资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资阳 641301)

血液透析两种回血方法的临床观察

李文秀 潘玮瑛

(资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资阳 641301)

目的比较开放式回血与密闭式回血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穿刺内瘘术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1名20589例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密闭式回血技术,对照组采用常用开放式回血技术,对患者的可重复使用透析器的使用次数,内瘘出血的概率,工作人员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对照,比较其优缺点。结果密闭式回血较开放式回血可重复使用透析器的使用次数基本相同,内瘘血管出血和血肿形成概率小,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概率小。结论密闭式回血不影响透析器复用,能有效减少内瘘血管并发症发生,减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降低透析成本。

血液净化;密闭式回血;针刺伤;并发症

血液净化治疗是一高风险医疗技术,容易造成医务人员针刺伤的职业暴露,血液性传染病的传播,内瘘血管出血及形成血肿等不良事件。为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水平,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减少或杜绝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1-3],我科采用了改良的密闭式回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方法及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①对象: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穿刺内瘘术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1名,共进行血液透析下机20059例次,按床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127例次,对照组9932例次。②血管选择:穿刺内瘘血管采用桡动脉与头静脉相吻合的内瘘血管。③材料的选择:输液器、0.9%NS500mL、可重复使用低通量透析器8LR。④复用材料:甲、乙两组患者透析器均采用伦拿创业全自动复用机复用,消毒液为3.5%伦拿灵。

1.2 方法

①观察组患者采用我院改进的回血方法:在透析机提示透析结束,确定回血程序后,将血泵速度降为100mL/min,打开与生理盐水相连冲洗器开关与血路管动脉端冲洗口开关,血泵转动,用冲洗盐水将冲洗口管路内血液泵入血泵后端,停泵,利用静水压原理,将泵前血路管内血液用冲洗盐水从内瘘动脉端穿刺针回入患者体内,待泵前血路管内血液回流干净,关闭动脉端穿刺针及血路管动脉端管夹后,打开血泵,利用血泵将泵后及透析器内血液从内瘘血管静脉端穿刺针泵回患者体内。不宜将管路从安全夹中强行去出,将管路液体完全输至患者体内(否则易发生凝血块入血或空气栓塞),关闭静脉端穿刺针及血路管静脉端管夹。先拔出内瘘动脉端穿刺针,再拔出内瘘静脉端穿刺针,用手指压迫穿刺部位2~3min再用压脉带压迫10~20min。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回血方法:即在透析机提示透析结束,消毒生理盐水瓶,确定回血程序后,将血泵速度降为100mL/min,停血泵,一名护士将内瘘动脉端穿刺针拔出,交与另一名护士或患者,或者单手将穿刺针与生理盐水瓶相连行开放式回血。③抜针方法:观察组回血结束后依次拔出动-静脉穿刺针;对照组先拔出动脉端穿刺针,待回血结束后再拔出静脉端穿刺针。④穿刺针的处理:标准预防措施中提到,对锐器和穿刺针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回套穿刺针时不能用手必须用仪器。观察组在上机时将穿刺针帽用一胶布固定在治疗巾上,待患者下机后,拔出穿刺针时用单手巧妙回套针帽,避免了双手回套针帽的风险。对照组护士有双手回套针头的风险。

2 结 果

见表1~表3。

表1 两种回血方法内瘘管出血发生 例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内瘘血管出血发生率0.1%,乙组患者内瘘血管出血发生率12%,说明我院改进密闭式回血能减少患者内瘘血管出血及内瘘血肿的发生,能减少内瘘血管的并发症,有效的保护内瘘血管,也减少了护士与患者血液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

表2 两种回血方法透析器使用平均次数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全自动复用机复用的低通量透析器,使用次数不超过10次[1]。表3所示:对照组患者透析器平均使用次数7.9次,观察组患者可重复使用低通量透析器平均使用次数8.6次,两种回血方式透析器复用平均次数基本相同,我院改进的回血方式不影响透析器的复用。

表3 两种回血方法针刺伤发生例数

观察组整个回血过程中,只需一名护士就能完成,未发生1例针刺伤;对照组需两名护士或一名护士与患者配合完成操作,在传递动脉穿刺针时,发生了6例医务人员针刺伤,4例患者针刺伤。所以改进的密闭式回血方法有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患者针刺伤的风险。

3 讨 论

3.1 降低透析成本

改进的观察组整个回血过程中,因穿刺针不用插入生理盐水瓶内,不用消毒液再次消毒生理盐水瓶口,减少了消毒液和棉签的使用,且只需一名护士就能完成。传统的回血,是先拔出动脉端穿刺针,交与另一名护士将穿刺针插入生理盐水瓶回,需2两名护士或患者配合才能完成。所以改进的回血方法,节约了人力资源,也降低了消毒耗材的使用,降低了血透成本。

3.2 减少了内瘘血管穿刺处出血,减少内瘘血管血肿的发生,传统的回血方法需2名护士配合才能完成,但是临床往往在工作人员的配置中,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况且血液透析下机相对比较集中,工作较繁忙,这样就造成了工作人员不足,往往由一名护士或与患者配合完成患者的下机,护士在拔出动脉针时,又要急于回血,在压迫患者血管时,极易造成因匆忙压迫血管不当,造成内瘘穿刺处出血,引起内瘘血肿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密闭式回血,只需打开侧管连接生理盐水,待全部还血后再分别拔出动脉针和静脉针后压迫止血[2],使回血工作在一名护士的操作下,有序进行,减少了因人员不足造成的忙乱,减少了患者内瘘血管出血与血肿的发生。

3.3 有效的保护了内瘘血管,不影响透析器的复用,透析结束时,压迫止血不当,造成内瘘局部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影响内瘘局部血流速度,增加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3]。改进的回血方法用生理盐水从内瘘动脉端穿刺点回血,在回血过程中,对内瘘血管动脉端进行了冲洗,使内瘘动脉端血管内血液成分稀释,动脉端抜针时间与静脉端基本相同,减少了内瘘血管动脉端止血的压迫时间,从而减少了内瘘血栓形成的风险;通过临床观察,密闭式回血,复用透析器次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如表3示,未因停泵回泵前血路管血液造成泵后血路管凝血,未影响患者透析器复用,未造成成本浪费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开放式回血,由于要先拔出动脉端穿刺针,动脉端穿刺点压迫时间较密闭式回血长,护士有可能在匆忙的工作中,造成压迫血管的力度过大,使内瘘血管血栓的形成,影响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

3.4 减少了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传统的回血方法,由一名护士将动脉端穿刺针拔出后交与另一名护士或患者,在传递过程中,极易造成针刺伤发生;由于护士配置的不足,往往由一名护士完成整个操作,护士在压迫患者血管的同时,单手将穿刺针插入生理盐水瓶内,由于用力不当,极易造成护士的针刺伤发生;在处理穿刺针时,护士有双手回套针头的风险,易发生针刺伤的发生。改进的密闭式回血,只需等回血完成后,再分别拔出动-静脉穿刺针,不存在传递穿刺针或单手将穿刺针插入生理盐水瓶内,所以不易发生针刺伤,从而减少了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在回套针头时,采用单手回套,降低了针刺伤的风险。

3.5 操作简便,易掌握,减少了感染的风险,确保了医疗安全,改进的回血方法较传统的开放式回血,方法简单,易于护士掌握,使护士在整个回血工作中不慌乱,有时间,有精力观察患者病情,也减少了因在传递过程中污染穿刺针,减少了将可能被污染的穿刺针与生理盐水接触,防止了将病毒和细菌带入患者体内,减少了患者被感染的风险。

[1] 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6.

[2] 李优辉,周龙珍,董一民.“全程密闭式”在血液透析中的运用及护理[J].江西医药,2010,45(6):617-618.

[3] 汪志芳.血液透析回血操作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9):94-96.

R459.5

B

1671-8194(2013)18-0231-02

猜你喜欢
密闭式透析器穿刺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1例被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的聚酰胺合成膜透析器反应病人的护理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生理盐水变速预冲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的影响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新型密闭式垃圾压缩存贮设备设计研究
密闭式矿热电炉生产锌粉节能优化设计
手术穿刺针清洗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研究
自身血液透析后的血水预处理透析器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