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128例临床分析

2013-07-13 07:02汪治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别嘌呤醇药疹皮肤性病

汪治国

(咸宁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湖北 咸宁 437100)

药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是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日益增多的新药上市,药疹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本文对我院过去6年来收治的128例药疹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8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例,占同期住院总数的11.60%(128/1103),其中男68 例,女60 例;年龄4~84岁,平均39.8±12.3岁。所有病例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及药疹分型参考皮肤性病学第 7 版[1]。

1.2 潜伏期

时间数分钟至32d,平均时间7.5±1.2d。其中≤7d组102例,7~14d组18例,>14d组8例,最长1例有32d,由别嘌呤醇引起。

1.3 用药情况

口服给药73例,肌肉注射4例,静脉给药43例,2种途径同时给药者8例。35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占27.3%。

1.4 致敏药物(表1)

表1 128例药疹致敏药物

1.5 药疹类型与可疑药物的关系(表2)

表2 皮疹类型与致敏药物的关系

1.6 治疗与转归

轻型药疹114例,予停用致敏药物,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组胺及对症治疗,全部治愈。重症药疹14例,经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5~20mg/d,分两次静脉滴注)、防治继发感染、加强支持疗法、护理及外用药物等治疗,均痊愈。

2 讨论

随着人们就医的日益方便和新药的广泛使用,药疹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致敏药物的种类也相应增多,几乎涵盖各类临床用药。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包括: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物、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生物制剂和中药等。

本文表1提示,抗感染药物居致敏药物首位,其中主要为青霉素类,其次为头孢菌素,这与两者临床应用广泛有关,与相关文献[2]报道一致。磺胺类由于使用减少,药疹发生所占比例也相应降低。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和抗结核药物日常应用较多,亦是药疹发生的常见病因。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增多,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物和抗痛风药物导致的药疹有增加趋势[3]。

药疹的类型以麻疹型或猩红热型最多,其次为多型红斑型和荨麻疹型。磺胺类与解热镇痛药仍为固定型药疹的主要因素;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主要引起荨麻疹型药疹;重症药疹的病因主要与别嘌呤醇、镇静催眠药和抗抗癫痫药有关,文献认为[4]: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可能有基因易感性,与HLA-B*1502、HLA-B*5801以及HLA-A*3101有关。

药疹的潜伏期以别嘌呤醇相对较长,可达1月,破伤风抗毒素所致药疹的潜伏期最常见为1周左右。

药疹的治疗首先要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多饮水或补液促进体内药物代谢。轻型药疹可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不使用或使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重症药疹应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部分患者可用免疫球蛋白治疗[5]。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

[2]江丽,申国庆,余辉,等.247例住院药疹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5):328

[3]徐佩红,袁定芬.347例住院药疹病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5):314

[4]王芳,李毓,莫莹,等.药疹临床类型和致敏药谱最近七年与过去十年的对比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1):3932

[5]何志新,甘戈,王宝玺.539例药疹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2):703

猜你喜欢
别嘌呤醇药疹皮肤性病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别嘌呤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2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皮损处理临床回顾
双醋瑞因联合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