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3-07-16 09:52周士学
考试·教研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潜移默化语文素养提高

周士学

[摘要]要充分照顾儿童的思维规律,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开启生活之源,让学生写亲身体验的或耳闻目睹的内容;抓住重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潜移默化 提高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48-01

1.什么年龄读什么书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识规律。每一个读过师范或从事教学工作的人都明白,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自由诗。因此,不同年龄段者的阅读内容也是应当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说的,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这一年龄规律,要求在自然环境中发展孩子的思维,使他们同时能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并进行思考。看少儿影视节目我们会注意到,当故事要表明天黑下来,那画面就真的黑下来,甚至什么都看不见了。在幼儿的眼里,房间里亮着灯并不能给他们以夜晚的暗示,因为,通过亮着的灯泡来推断夜晚,需要逻辑抽象思维的能力。当孩子们进入少年,逻辑思维开始进一步发展,逐步地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这种变化,迫使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面都必须做出新的、符合其心理发展规律的调整。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甚至是人所共知的问题,事实上却一直被我们忽略了。尤其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我们一再错过了孩子们黄金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年龄。我们教过的学生,在小学,读过《西游记》、安徒生、格列佛吗?在初中,读过汤姆·索亚、阿凡提吗?回答当然是以否定的居多。可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时期,阅读心理,阅读的效果就必然大打折扣,甚至永远与这些精神食粮擦肩而过。我的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同事告诉我,对小时候没能读过的名著现在他想补一下。可读到《西游记》,一拿书就打嗑睡。因为,在成年的他看来,“满书胡思乱想,都是些痴人梦话的故事”。可时对儿童来说,谁不被孙悟空上天入地式的超级本领撼动心魄呢?

当然,反过来也一样,一些少儿不宜的东西,是万万不可过早拿给孩子们看的,即使是健康的、一流的东西,对他们也不仅没有意义,有时候甚至因理解的差异而产生负面作用。曾经有一家出版社把《红楼梦》编绘成儿童读物的连环画,孩子们读来读去,不知所云,一部微言大义反映一个社会形态发展规律的东西让儿童去读,我不知道这是给孩子们精神食粮呢,还是浪费他们的时间。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一曲《常回家看看》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一时间,大街小巷都是同一首“回家”的旋律。可叫我们不能理解的是,一些小学生甚至幼儿园也竞相在课堂上花很大力气教唱起了“回家看看”,更有甚者把此歌作为小学生歌咏比赛的必赛的曲目。拿一首只有到了能深刻理解父母之爱的年龄才能真正体味的曲目,让尚处在心理断乳期甚或心理尚未健全的孩子去吟唱,其效果可想而知。阅读教学如果也这样,收获的就是同样的结果。

2.开启生活之源

1998年的高考作文《战胜脆弱》,竟使三分之一的考生不惜炮制“父母双亡”的“悲惨处境”,这不啻一声棒喝:写作训练该在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上动真格了。

可是,长期以来的三点一线式的校园生活不是又太难为我们的学生了吗?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我校的校园艺术节。当时全校的活动有30多个,全是采取招标的方式由学生承办的,每个班级有活动,每位同学有节目,轰轰烈烈两天过去,语文教研室的老师搞了一次“我与艺术节”的征文比赛,征文是自愿参加的,可与以往不同,也是叫我们惊诧不已的是,全校所有学生均竟相参与了这项活动,且一篇篇文章水平之高连我们语文老师都不敢相信。究其原因却十分简单:学生无需苦思冥想,也无需瞎编滥造,做了什么,想了什么,直写进去就是一篇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甚至文笔通畅的好文章了。可见,让学生更大范围地参与活动,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写作必不可少的源泉。

当然,让学生增加体验,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注意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我想,我们让孩子写一写假日中亲情聚会、旅游或者其他的游戏活动,与他们的真切体验能更接规的一些东西,也就不难为他们了。

写到这里,想起了那句曾经引发语文界争论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处延。”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对生活真切的体验,语文教学到底会走到哪里去,我真的不敢想下去。

3.给学生剩下什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语文教学,对我们不无启示。

语文教学要让听说读写的能力“剩”在学生心底终身受用,就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教学关系进行改革、调整。以谁为中心,理论上早已明确,但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很少。开明的老师在课堂内外早就给学生一些时间,可许多时候,学生只能严格地按照老师的统一部署“作业”,并没有思维的自由,甚至只能当老师的傀儡。关于考试,长期以来我们为一点简单的语文常识年复一年跟学生兜圈子,命题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费尽心机地“与押题猜题者做斗争”,结果,在与命题者的智力较量中,学生耗费了太多的时间,甚至泡在题海里不能自拔。而语文教学最终留在学生血液里的东西,应该是最最重要的内容,没有必要搜肠刮肚寻一些二流三流的东西难为学生。有些内容,要今年考,明年考,反复考,不要回避猜题,你考的是重点,他学的猜的也是重点,这有什么不好?通过这种考练方式,使学生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重要的内容,用剩下时间去感悟语言材料,提高语文素养,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当我们把学生解放出来,把他们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听说读写的大语文环境之中,最终使他们血液里流淌着真正的语文素养和人格情愫时,我们才真正无愧于语文教学。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做到,充分照顾儿童的思维规律,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开启生活之源,让学生写亲身体验的或耳闻目睹的内容;抓住重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潜移默化语文素养提高
精读深悟 复述出彩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谈诵读经典诗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