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自然景观价值评估

2013-08-02 07:02欧阳志云饶恩明
生态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武陵源风景区旅行

成 程,肖 燚,欧阳志云,饶恩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中天然赋存的由自然环境、自然物质、自然景象构成,具有观赏、游览、休息、疗养等价值,富有一定吸引力的具有美感的风景综合体或景物[1]。它能给人们提供诸多亲近自然的机会:欣赏自然风光如名山大川、海滨风情、森林湖泊等,体验野外活动如游泳、垂钓、登山、徒步等。自然景观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同时未受人类影响的自然景观,在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域附近已经很少。尽管自然景观给人们提供了各种服务,当地拥有独特自然景观的政府部门也认识到了其在当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依然阻挡不了决策者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的大趋势[2]。最本质的原因是自然景观承载的自然资源具有公有性,不能直接进入经济市场进行交易[3]。许多研究都表明,了解自然景观的价值能促进有效管理,有利于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3-5]。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是国家首批5A景区,是典型的以自然景观为核心的风景名胜区。自景区对外开放以来,旅游人次逐年攀升[6],核心景区客流量早已超过最佳环境容量[7]。这种情况向景区的规划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而对武陵源进行价值评估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研究拟运用非市场资源价值评估手段来评估武陵源的价值构成,以期了解其发展问题,为其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方法

到20世纪60年代,基于对成本效益分析(CBA)的考虑,自然资源货币价值评价理论兴起[8],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相应的评估技术和方法[9]。其中,比较著名的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旅行费用法(TCM)、80年代的享乐定价法(HPM)和90年代的条件价值法(CVM)。国外学者将这些方法单独或者结合起来,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景观的价值评估,方法已经十分成熟,并且为政府的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2,4-5,10-16]。我国自然景观价值评估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环境经济学家引入了西方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随后,陈应发在1993—1996年间发表了多篇文章[17-19],介绍国外森林景观价值评估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应用多种方法成功揭示了各种自然景观的各种价值[20-24]。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家把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都视为环境资产,并界定了其价值[25]。自然景观总经济价值分为两部分:使用价值(UV)和非使用价值(NUV)[21]:使用价值是当自然景观所承载的自然资源被人们消费时,满足游览者游览需求的那部分功能和价值,也就是目前的自然资源通过商品和服务的形式为人们提供的福利;而非使用价值指目前人们还没有利用,但可以供自己和子孙后代将来利用的自然资源价值[26],分为存在价值,选择价值和遗产价值三个部分。

因此,在本评估中,认为其价值为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之和。对于使用价值,选择国内外最为流行的旅行费用法(TCM)来评估,该方法操作起来相对简易、可行性高,被广泛的运用于自然景观使用价值的评估中;对非使用价值,选择条件价值法(CVM)来评估,对于目前尚未被人们利用的价值,条件价值法是被最广泛使用的、现实可行的评估方法。

1.1 旅行费用法

旅行费用法的基本思想是价值可以通过人们的行为被揭示出来[27],属于揭示偏好法的一种[11],通过人们在自然景观游览时的花费情况来判断其使用价值。旅行费用法的核心是:随着旅行支出的增高,旅游率呈现降低的趋势。其独创性在于该方法对消费者剩余(CS)的考虑,消费者剩余是指:对于每件商品或每项服务,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费用与实际支付费用之间的差额[28-29]。旅行费用模型认为,当人们得到的边际价值至少与边际花费相等时,人们才去旅行[13]。

在此方法中,自然景观的价值被看作是一种替代价值,为消费者支出(CC)与消费者剩余(CS)之和[21];消费者支出为旅行费用支出(TE)与旅行时间价值(TV)之和,其中时间价值是旅行花费时间的机会成本,按实际工资水平的 40%计算[26,30-32]。

按客源地划分小区,对每个小区i,其旅游率(VR)可表示为:

式中,ni为样本中来自小区i的游客人数,pi为小区i的城镇人口数量。之所以选择城镇人口数量作为基数,是因为研究表明城镇人口出游率明显大于农村人口[33],同时在不影响后期计算结果的情况下,本研究与国内大多数研究保持一致[26,30,32],采用小区城镇人口数量计算旅游率。

对小区的旅游率及消费者支出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游憩需求曲线f1(x):

逐步追加消费者支出,得到追加费用与旅游人次的关系式f2(x),消费者剩余表示为:

式中,f2(x)自变量为追加费用,pm为旅游人次为零时的追加费用。

1.2 条件价值法

条件价值法也是一个发展的很成熟的评价非市场资源的方法[34],常常被用来评价自然景观的非使用价值,属于陈述偏好法的一种[4]。主要是通过直接询问(电话、信函均可)游憩者或公众对某一景点的自愿支付,对全部样本的支付意愿进行统计,采用中位值,即累计频度为50%的支付额度[21],作为人们对该景观的支付意愿。最后根据样本特征分析和客源市场定位,确认出目标市场的总人数,最终得出该景观的非使用价值。即:

式中,NUV为非使用价值,W为支付额度,R为支付率,P为目标市场的总人数。

2 研究区概况与样本采集情况

2.1 武陵源风景区基本情况

武陵源风景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张家界市(图1),地处 29°16'25″—29°24'25″N,110°20'30″—110°41'15″E。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四部分组成,总面积397.58 km2[35]。区内粉红色石英砂岩岩峰石柱发育非常完好,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自然奇观,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36]。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5%,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首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种子植物有珙桐等35种;陆生脊椎动物共有50科116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37]。根据武陵源近年的旅游统计数据,除2008年外,其他各年的游客量、旅游收入均呈相对稳定上升趋势[7],核心景区在旅游旺季的游客量远远超过其环境承载力。早在2005年,环保部门就检测发现武陵源风景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水质呈现有机型污染;酸雨频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湖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局部林带遭受破坏,环境出现片段化[38],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景区当局的重要任务。

图1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地理位置图Fig.1 Geographic location of Wulingyuan Scenic Area

2.2 样本人员社会经济特征

本研究采取面访式问卷调查法,于2011年10月中旬,在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内随机发放游客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游客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以及客源地);此次旅行的具体情况(出行目的、交通工具、游览时间、旅行花费);游客对该景观资源保护的支付意愿(支付金额、期望效果等)。

游客来自于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男性居多,占总样本的59.44%,这种情况也与在问卷调查中,女性的推辞现象有关;年龄在26—40岁的中青年游客居多,占总样本的41.67%,这部分群体金钱和时间都较为充裕,出游能力强;拥有大专、本科学历的游客比例最大,占总样本的56.67%;大部分游览者的收入水平不高,月收入3500以下的游客比例最高,占总样本的53.33%;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员的出行能力最强,占总样本的31.11%。

3 结果及分析

3.1 武陵源风景区使用价值评估

应用旅行费用法(TCM,Travel Cost Method)评价其使用价值。在划分客源地小区时,考虑到一般距离越远,费用越高,应以景观所在地为圆心,与景观距离相同的地区为同一个小区,但这样划分没有考虑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小区内游客支出相差过大。相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客源地小区简易可行,并应用广泛[21,22,31,39]:将湖南省以外的省以省为单位划分小区,将湖南省各市以市为单位划分小区,一共划分为36个小区。

各小区的旅行费用支出和时间价值如表1所示,小区总旅行费用为51.60亿元,总时间价值为15.95亿元,故消费者支出为67.55亿元。

游憩需求曲线f1(x)即消费者支出(x)与旅游率(y)的函数关系为(R2=0.612):

曲线f2(x)即追加费用(x)与旅游人次(y)的函数关系为(R2=0.960):

当追加费用为1400元时,将没有游客去武陵源旅游(见表2)。当追加费用为0时,消费者剩余为无穷大,故将积分起点定为1元,消费者剩余为:

由(1)式可知,自然景观的使用价值为消费者支出与消费者剩余之和,故2011年张家界武陵源的使用价值为79.30亿元。

3.2 武陵源风景区非使用价值评估

调查中,游客对支付意愿发表自己的看法,愿意为保护张家界武陵源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支付费用的游客,占65.73%,不愿意支付的游客,占34.27%,支付率为65.73%;选择中位值,即累计频度为50%的支付额度作为支付意愿[25-26,32,40],支付金额及累计频度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得出支付意愿为46.06元;本研究采取张春慧等对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结果[33],认为湖南省城镇人口和武陵源景区的游客为有潜在支付意愿的群体:

式中,P为目标市场人数,HP为湖南省城镇人口数量,NV为2010年武陵源景区年客流量,HV为2011年到景区游玩的湖南省游客数。

?

表2 追加费用与对应旅游人次Table 2 Additional expen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ourism number

表3 支付额度累计频度分布表Table 3 Cumulative rate for payment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客源市场人数3206.92万人,据(6)式得到武陵源风景区非使用价值为9.71亿元。

非使用价值由3个部分组成:存在价值、选择价值和遗产价值,对应价值分别为:4.96、1.74和3.01亿元。51.05%的游客希望武陵源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永续存在,17.89%的游客希望武陵源还能成为将来游览的选择,31.05%的游客希望将这份自然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而对于不愿意为保护张家界武陵源景区自然资源支付费用的游客而言,36.23%的游客认为保护费用应该由政府或者旅游企业支付;31.88%的游客觉得自己收入有限、无能力支付;15.94%的游客认为所支付的费用很可能用不到保护上;还有15.94%的游客认为其居住地里该景区较远,对该景区的保护不感兴趣。

3.3 武陵源风景区自然景观价值及分析

2011年武陵源风景区自然景观价值为89.01亿元,其中,使用价值为79.30亿元,费用支出为51.60亿元,时间价值15.95亿元,产生消费者剩余11.75亿元;非使用价值为9.71亿元,其中支付额度为46.06元/a,支付率为65.73%。

该结果显示旅行费用支出比重最大,一方面是因为该景区地点偏远,游客往返交通费较高;另一方面,武陵源景区面积大,很多游客会选择“2日票”、“7日票”这样的票种,在该景区逗留时间较长,那么住宿费、餐饮费等费用随之增加。景区的消费者剩余,是游客能接受的最高消费与目前消费之间的差额,一般可用来判断景区的发展空间。距离景区越近的游客消费者剩余越高,距离越远的游客消费者剩余越小。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内的游客数量仅占12.78%,大部分游客都来自于较远的外省,这一情况反应了景区消费者剩余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样看来,武陵源景区虽然名声在外,但未来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景区当局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拓宽国内外旅游市场,是武陵源景区发展突破瓶颈的必经之路,旅游人次、游客总量还是武陵源风景区旅游工作的头等追求目标[36]。

非使用价值反映了游客对景区价值的认可程度,65.73%的较高支付率表明了游客对武陵源风景区的认可和信心。但通过此次调查,也有不少游客认为武陵源的自然景观已经受到旅游开发的破坏:人工烙印太重、景区商业气息太浓、环境污染等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自然风光的原始风貌,景区建设和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4 结论与讨论

4.1 自然景观价值评估方法的讨论

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是两种非常成熟的评估方法,在自然景观价值评价领域应用相当广泛。但针对不同的自然景观,对方法的具体实施有不同的考虑,本文针对武陵源风景区作以下几点讨论:

首先,对参团、多目的地游客费用的处理:调查中基本上所有的游客都去了周边的其它景区游览,费用在各个景区之间如何分配就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有研究采用专家打分和游客主观赋权重的方式,本研究认为这种方式不能客观反映出游客在各景点间的费用比例。基于游览时间越长、花费越高的情况,按各景区游览时间分配游览费用,而认为游客在武陵源景区内的花费全部属于武陵源本身的价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景区目标市场的选择:武陵源景区的境外、港澳台地区游客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统计资料,没有将这部分游客纳入评价范围。本研究认为湖南省内城镇居民都是武陵源的潜在游客,之所以不考虑农村居民,是因为虽然目前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但普遍出游能力依然不强,这一点在问卷调查结果中也有体现。倘若将湖南省总人口数作为有潜在支付意愿的群体,那么必然造成非使用价值的偏大。

最后,由于条件价值法本身存在系统误差,需要调查者透彻理解问卷内容,在调查时客观、直接地表述问题,避免导向性的提问方式。特别在支付意愿的询问环节,要强调意愿的真实性,避免导致非使用价值过低或过高。

4.2 价值比较与建议

2005年,刘亚萍[6]等人也应用相同的评估方法对武陵源风景区进行过景观价值评估:2005年武陵源自然景观价值为30.64亿元,其中使用价值为29.46亿元,非使用价值为1.18亿元。2011年,该景区的自然景观价值增长到89.01亿元,是2005年景观价值的近3倍。一个最明显的原因是客流量的大幅增加,从2004年的180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504万人次,同时人均价值也有所增加,从2005年的1702元增长到2011年的1765元;另外,使用价值的增长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愿意花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外出旅游,享受自然风光带来的乐趣;而非使用价值的增加一方面有客流量增加的因素,另一方面人们对景区的自愿支付率也由2005年的47.7%上升到2011年的65.73%,这说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愿意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价值本身也能体现稀缺性,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之后,许多自然景观已经被破坏或者改变,现存的具有独特风貌的自然景观就显得愈发珍贵。

2010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旅游总收入为54亿元,而仅仅武陵源风景区的景观价值就达到了89.01亿元。这说明对武陵源风景区而言,其旅游价值仅仅是总价值的一小部分。它更是一处有着独特自然风光、维系着当地生态环境特征的自然景观,保护该自然景观不受破坏意义重大。建议景区当局全面认识其景观价值,在旅游人次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全力保护该地生态环境,探究武陵源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Wang H J.A brief talk of natural landscape aesthetics of Fuping Tianshengqiao scenic spot in Hebei province.Tourism Overview,2011,(7):106-108.

[2]Chen W,Hong H,Liu Y,Zhang L,Hou X,Raymond M.Recreation demand and economic value:An application of travel cost method for Xiamen Island.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15(4):398-406.

[3]Du Preez M,Hosking S G.Estimating the recreational value of freshwater inflows into the Klein and Kwelera estuaries:An application of the zonal travel cost method.Water Sa,2010,36(5):553-561.

[4]Choong-Ki Lee,S-Y H.Estimating the use and preservation values of national parks tourism resources using a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Tourism Management,2002,23(5):531-540.

[5]Jim C,Chen W Y.Recreation-amenity use and contingent valuation of urban greenspaces in Guangzhou,China.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5(1):81-96.

[6]Liu Y P,Pan X F,Zhong Q P,Jin J X.Analyzing about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creational valueof the natural spaces in eco-tourism districts:applying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and travel cost method to analyze therecreational value of Wulingyuan Scenic Resort.Acta Ecological Sinica,2006,26(11):3765-3774.

[7]Wang Y A.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ulingyuan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2011,27(9):862-864.

[8]Yu Y,Wang E D,Liu A L,Zhao L.Documentation study of economic valuation on recre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2009,23(9):140-146.

[9]Zhang H X,Su Q,Wang Q.A Summary of overseas research on the recreational value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Tourism Tribune,2006,21(1):31-35.

[10]Jan G Laarman H M G.Pricing policy in nature-based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1996,17(4):247-254.

[11]Boxall P C,Adamowicz W L,Swait J,Williams M,Louviere J.A comparison of stated preference methods for environmental valuation.Ecological economics,1996.18(3):243-253.

[12]Bhat G,Bergstorm J,Teasley R J,Bowker J M,Cordell H K.An ecoregional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 valuation of land-and water-based recre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8,22(1):69-77.

[13]Kim S G,Bowker J M,Cho S H,Lambert D M,English D B K,Starbuck C M.Estimating travel cost model:spatial approach.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2010,(7):1-17.

[14]Wood D M,Glasson J,Carlsen J,Hopkins D.Economic evaluation of tourism for natural areas:development of a toolkit approach.Gold Coast: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Sustainable Tourism,2006:1-15.

[15]Marzuki A,Hussin A A,Mohamed B,Othman A G,Puad A.Assessment of nature-based tourism in South Kelantan,Malaysia.Tourismos:an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Tourism,2011,6(1):281-295.

[16]Priskin J.Assess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nature-based tourism:the case of the central coast region of western Australia.Tourism Management,2001,22(6):637-648.

[17]Chen Y F.Consumer cost methoda practical method to evaluate the forest tourism value.Ecological Economy,1996,(3):27-31.

[18]Chen Y F,Chen F M.Two popular methods for forest tourism valuation abroad.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 University,1994,16(3):97-105.

[19]Chen Y F.Travel cost methodmost popular method for forest tourism valuation abroad.Econogical Economy,1996,(4):35-38.

[20]Zhang C H,Wang N A,Cheng Y,Tan L X,Yang F M.Research process of tourism resource valuation.Xinjiang Nonferrous Metal,2011,(1):37-41.

[21]Chen F,Zhang J.Analysis on capialization accounting of travel valuea case study of Jiuzhaigou scenic spot.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2001,37(3):296-303.

[22]Guo J Y,Wang N A.Assessing the tourism value of tourism resourcesa case study of Dunhang.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4,19(6):811-817.

[23]Xue D Y,Bao H S,Li W H.A study on tourism value of biodiversity in Changbaishan mountain biosphere reserve in northeast China.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1999,14(2):140-145.

[24]Wu Z W,Luo Y J.The study on the forest tourism valuation of Dinghushan mountain.Forestry Economics,2002,(9):40-42.

[25]Zhang J Q.The study of non use value evaluation of Huangshan mountain based on CVM[D].Shanghai: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2007.

[26]Tian X J.The study of tourist market and tourism resources value for yellow river three canyons scenic spot[D].Lanzhou:Lanzhou University,2007.

[27]Caulkins P P,R C Bishop,N W Bouwes Sr.The travel cost model for lake recreation:a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incorporating site quality and substitution effect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6,68(2):291-297.

[28]Willis K,J Benson.Recreational values of forests.Forestry,1989,62(2):93-110.

[29]He S P,Liu J.The consumer surplus in western economics.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2008,99(2):111-114.

[30]Jia Q X.Study 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value evaluation based on consumer surplus[D].Chengdu: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6.

[31]Jia Y Q.The study of tourism resource values and tourist markets for Kongtong Mountain scenic spots[D].Lanzhou:Lanzhou University,2006.

[32]Liu C X.The study of tourism resource economic values for mountain Emei scenic spots[D].Chengdu: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8.

[33]Zhang C H,Wang N A,Jia Y Q,Fan J J,Chen Y 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ourism market in China.Journal of Guilin Tourism College,2005,16(5):23-27.

[34]Herath,G.and J.Kennedy,Estimat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Mount Buffalo National Park with the travel cost and contingent valuation models.Tourism Economics,2004,10(1):63-78.

[35]Yin H G,Fei J J,Xie S.A perception research on the residents benefits of scenic spot from the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tourismA case study of Wulingyuan scenic zone.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11,25(5):81-87.

[36]Cao X X.Strategies for ecological tourism in Wulingyuan scenic area.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2010,31(6):89-94.

[37]Zhuang D C,Deng X Z,Zhan J Y.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Wulingyuan Scenic Spot in Hunan province.Geographical Research,2004,23(2):192-200.

[38]Sai J T.An analysi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ulingyuan scenic spot.Sichuan Forest Exploration and Design.2005,(1):16-18.

[39]Qiao G H,Wang H C,Han G D,Zhao M L.Value assessment to the travel recreation in Dalino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Green China,2005,(6):53-55.

[40]Huang C.Recreational and cultural value evaluation of Cranes in the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D].Harbin: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6.

参考文献:

[1]王会娟.浅谈河北阜平天生桥的自然景观审美.旅游纵览,2011,(7):106-108.

[6]刘亚萍,潘晓芳,钟秋平,金建湘.生态旅游区自然环境的游憩价值.生态学报,2006,26(11):3765-3774.

[7]王翊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9):862-864.

[8]于洋,王尔大,刘爱玲,赵玲.国内外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综述.华东经济管理,2009,23(9):140-145.

[9]张红霞,苏勤,王群.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006,21(1):31-35.

[17]陈应发.费用支出法——一种实用的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法.生态经济,1996,(3):27-31.

[18]陈应发,陈放呜.国外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两种流行方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3):97-105.

[19]陈应发.旅行费用法——国外最流行的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法.生态经济,1996,(4):35-38.

[20]张春慧,王乃昂,程彧,谭立新,杨凤梅.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进程.新疆有色金属,2011,(1):37-41.

[21]陈浮,张捷.旅游价值货币化核算研究——九寨沟案例分析.南京大学学报,2001,37(3):296-303.

[22]郭剑英,王乃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估——以敦煌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811-817.

[23]薛达元,包浩生,李文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旅游价值评估研究.自然资源学报,1999,14(2):140-145.

[24]吴章文,罗艳菊.鼎湖山风景区森林游憩价值评价研究.林业经济,2002,(9):40-42.

[25]张金泉.基于CVM的黄山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26]田雪娇.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及客源市场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29]和淑萍,刘晶.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问题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8,99(2):111-114.

[30]贾全星.基于消费者剩余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31]贾艳琴.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和客源市场调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

[32]刘彩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33]张春慧,王乃昂,贾艳琴,范娟娟,谌永生.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研究进展.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5):23-27.

[35]尹华光,费建杰,谢莎.生态旅游视角下景区居民利益感知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5):81-87.

[36]曹晓鲜.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89-94.

[37]庄大春,邓祥征,战金艳.武陵源风景区环境质量评估.地理研究,2004,23(2):192-200.

[38]赛江涛.武陵源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析论.四川林勘设计,2005,(1):16-18.

[39]乔光华,王海春,韩国栋,赵萌莉.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憩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绿色中国,2005,(6):53-55.

[40]黄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娱乐观赏和文化价值评估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武陵源风景区旅行
武陵源印象
武陵源区
纪红建新作《家住武陵源》首发
武陵源秋色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小黑的旅行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夏日旅行
国家水利风景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