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2013-08-14 05:25王承志王咏梅
重庆医学 2013年28期
关键词:样癌鼻咽组织学

王承志,宁 晖,王咏梅,李 莘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1.病理科;2.胸外科 300350)

肺淋巴上皮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天津市海河医院胸外科198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本院手术病理诊断的肺LELC患者共14例,约占同期手术治疗肺部原发恶性肿瘤的0.66%,现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年龄41~77岁,平均(58.73±8.22)岁,年龄大于50岁者11例。既往有吸烟史者10例。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咳嗽12例,合并咯血2例,发热2例,胸痛2例,无症状2例。肿瘤直径1.8~9.5cm,平均(5.06±2.25)cm,肿瘤直径大于4cm者11例。中心型9例,周围型5例。肿瘤位于右肺10例(上叶6例、中叶1例、下叶3例),左肺4例(上叶3例、下叶1例)。胸部X线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肿物影10例,大片状阴影4例,其中合并肺叶不张5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内新生物8例、呈管腔外压性狭窄3例、黏膜充血水肿2例、另1例阴性。气管镜取活检确诊肺癌7例,肺穿刺活检确诊2例,淋巴结活检确诊2例。全组14例均行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符合原发性肺LELC。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术前均行CT、ECT和B超等检查,排除其他部位病灶转移。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1例、Ⅲ期9例,Ⅳ期2例。肿瘤完全切除11例,未完全切除3例。手术行全肺切除2例,肺叶切除9例;剖胸探查肺活检3例(包括Ⅳ期2例)。肿瘤侵及血管8例,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术后给予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紫杉醇方案化疗11例,未化疗3例(其中2例Ⅰa期,1例拒绝化疗)。

1.2.2 组织学及免疫组化 全部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 厚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所用免疫组化试剂包括:细胞角蛋白广谱AE1/AE3、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细胞角蛋白19(CK19)、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细胞角蛋白5/6(CK5/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S-100蛋白。所用试剂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步骤按说明书进行。所有抗原均经柠檬酸(pH 6.0)或乙二胺四乙酸(pH 8.0)高压锅煮沸进行抗原修复处理。经一抗、二抗及DAB显色后,苏木精衬染,中性树胶封固。以正常一抗动物血清和缓冲液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所有抗体均配有阳性对照。

2 结 果

2.1 组织学观察 癌组织形态与鼻咽部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完全相同。癌细胞大,呈合体状,胞浆中等量,淡染或弱嗜酸性,核呈泡状,核仁十分明显红染,形成大小不等的片状或巢状,核分裂像易见。癌组织中无腺、鳞癌分化的特征,其间可见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1]及纤维性间质包绕,部分区域可见出血及坏死(图1、2)。免疫组化 AE1/AE3阳性率100%(14/14)、CK5/6阳性率100% (14/14)、CK19阳性率85.7%(12/14)、NSE阳性率14.3%(2/14)、S-100阳性率35.7%(5/14)、HMB-45阳性率14.3%(2/14)、LMP-1阳性率78.6%(11/14)、EGFR阳性率57.1% (8/14)、TTF-1阳性率14.3%(2/14)。

图1 肺LELC组织学观察(HE×10)

2.2 随访与预后 本研究随访最长10年,末次随访时间为2011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0.5个月,全组无失访者。14例患者中有11例接受术后化疗,化疗周期数为3~6周期,所有病例均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1例(9.1%),部分缓解(PR)6例(54.5%),疾病稳定(SD)2例(18.2%),疾病进展(PD)2例(18.2%),总有效率63.6%。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其中最长1例生存108个月。本组中有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年内出现脑、骨及对侧肺转移。

图2 肺LELC组织学观察(HE×40)

3 讨 论

LELC是一种好发于鼻咽部的未分化癌,也称大圆细胞癌或泡状核细胞癌,偶见发生在鼻咽以外的器官,包括唾液腺、胃、结肠、肝胆系统、皮肤及肺等[2]。Bégin等[3]1987年首先报道肺LELC。2004年WHO肺癌组织学类型分类将该病被归入肺大细胞癌的一个亚型。

许多研究表明该病与鼻咽部未分化癌发病机制相似,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4]。本组中LMP-1阳性率为78.6%。韩安家等[5]报道了广州32例肺LELC患者EB病毒编码小RNA阳性率为93.8%。张冬坤等[6]报道11例肺LELC患者中EB病毒编码小RNA和EB病毒血清检测率分别为88.9%和77.8%,而Castro等[7]在白种人中检测6例肺LELC患者,其EB病毒编码小RNA均为阴性,提示亚洲人肺LELC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肺LELC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咳嗽、胸闷、咯血、发热或胸痛。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肿物影、大片状阴影、肺叶不张,可合并胸腔积液。术中可见病灶通常为界限清楚的圆形、灰白色质硬肿块,较大的瘤体中央可见坏死,但不易形成空洞。晚期病变易侵及大血管及支气管[8]。由于中心型多见,本文中术前通过气管镜活检7例可确诊。本组中有7例患者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术中见瘤体侵及血管,提示肺LCLE为恶性度较高的肿瘤,血管、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高。本文中1年内出现脑、骨及对侧肺转移各1例。

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诊断时需与鼻咽部转移癌、T细胞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仔细鉴别。本文14例患者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AE1/AE3、CK5/6、CK19及 LMP-1在肺 LELC 中高表达,有助于疾病诊断。

肺LELC对化疗较为敏感,本文中11例患者接受化疗,总有效率为63.6%。彭红等[9]对1279例肺癌患者生存分析显示,鳞癌3年生存率为37.6%,5年生存率为31.5%。腺癌3年生存率为33.1%,5年生存率为25.4%。韩家安等[5]对32例肺LELC中的26例患者随访观察,其2年生存率79.9%,5年生存率53.5%,提示预后好于其他类型肺癌(P<0.05)。李子明等[10]研究显示该病的预后情况可能与肿瘤的复发和坏死程度相关。Repic等[11]通过对EB病毒感染细胞起始复制的研究表明,LMP-1水平与细胞恶性增殖的水平是一致的,即表达越高,恶性程度越高。Tsuji等[12]对鼻咽癌观察显示,LMP-1的高表达是癌转移的诱导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目前由于肺LELC病例较少,LMP-1对其预后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1]何金龙,罗志飞,王东明,等.鼻咽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在鼻咽癌时的变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493-1497.

[2]张洁,张容轩,朱军.肺淋巴上皮样癌伴鼻咽鳞癌2例报道[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11):879-880.

[3]Bégin LR,Eskandari J,Joncas J,et al.Epstein-Barr virus related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of lung[J].J Surg Oncol,1987,36(4):280-283.

[4]黎庆梅,陈辉,庄碧英.实时荧光定量PCR在EB病毒DNA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423-1424.

[5]韩安家,熊敏,顾莹莹,等.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30(5):328-331.

[6]张冬坤,苏晓东,龙浩,等.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1):72-74.

[7]Castro CY,Ostrowski ML,Barrios R,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Epstein-Barr virus and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of the lung: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6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Hum Pathol,2001,32(8):863-872.

[8]葛郁平,张力.肺淋巴上皮样癌一例报告[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2(2):231-233.

[9]彭红,韩宝惠,李小青,等.1279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率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5):354-358.

[10]李子明,陆舜,廖美琳,等.肺淋巴上皮瘤样癌2例报道及文献回顾[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8):619-623.

[11]Repic AM,Shi M,Scott BS,et al.Argument LMP1Expression from Epstein-Barr virus(EBV)Episomes with Mimimal Terminal Reteats[J].J Virol,2010,84(5):2236-2244.

[12]Tsuji A,Wakisaka N,Kondo S,et al.Induction of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by EBV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ngiogenesis and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Clin Cancer Res,2008,14(17):5369-5375.

猜你喜欢
样癌鼻咽组织学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白介素17对鼻咽部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5例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分析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