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历史教法课中实践性知识培养的意义及途径

2013-08-15 00:46杨春华刘庆艳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实践性师范生中学

杨春华 花 琦 刘庆艳

(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系 贵州 六盘水 553001)

《中学历史教学法》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高师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完成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任务的一道重要的工序。

该课程是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组成的。

理论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原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施教的途径。这是高师学生(职前教师)理论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

实践课主要是为了培养高师学生的实践性知识。所谓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论知识,具有情境性、实践性、机智性和内隐性、缄默性的特点。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和获取,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的实践活动,使高师学生把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专业学科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去体验教师的角色,去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去领略教学活动的魅力,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可以这样说,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和获取,是学生走向讲台,成为合格历史教师的最关键的一步。

既然如此,在高等师范学院历史教法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就成为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观摩、示范——身临其境,体验情境

这是一种在观察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组织师范生到中学去观摩中学历史教师的示范课。在中学的教学一线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历史教师,他们的教学行为,比如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板书的设计、自然大方的教态、应付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各个方面,对师范生来说无疑就是一本“鲜活的教材”。这种方法能使师范生身临其境,直接观察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感受教学的真情实境,接受熏陶。正如班杜拉所言:“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及其结果而发生。”[1](P384)

在观察中学习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组织师范生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组织学生到中学去观摩,虽然可以让师范生直接体验教学情境,但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而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在组织和安排上,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则比较灵活。它同样可以让师范生从录像中老师的典型教学事例中去体验教学情境。因为一个好的案例会向人们展示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它会引起师范生对此的思考和争论,富有启发性。

可见,在观察中学习的这两种方法,都能使师范生缩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种种差距,从而提高教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这对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以及教师情感的培养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试讲、评议——领略教学,体验角色

试讲、评议是一种师生合作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法。

试讲,既给师范生提供教师角色体验的机会,并在角色体验中培养其实践性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角色体验是让师范生亲自去扮演一个在目前的实际生活中还不属于自己的教师角色,从而得以尝试和体验教师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其具体做法是,老师事先把每一个学生试讲的内容布置下去,按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课程标准》,熟悉中学历史教材;再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思考试讲内容的教学目标、怎样导课、如何终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编写详细教案;最后,让学生走上讲台,亲自去感受和体验教师的角色。

评议,是对学生试讲的一个总结和评价。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个学生试讲结束以后,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全班同学对试讲学生的试讲,从语言的表达、板书的设计、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把握、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教学过程的完整、师生的互动等诸多方面展开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评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了解自己在试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有目的、有意识的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加以避免和改进。

通过试讲和评议,既可以让学生亲自领略教师教学的感受,又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特点,还可以帮助学生习得实践性知识,培养教师职业情感,坚定教师职业信念。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顺应时代,体验创造

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向中小学输送合格教师的基地。高师学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的教学质量问题。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已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其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是最外显、最根本的问题,是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历史教学中,长期不变的教学模式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尺讲台一张嘴,教师讲,学生听。这似乎成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定式。尽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简便易行,也曾在教学过程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诸如,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环境呆板,学生主体被忽视等。这些问题在提倡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也更加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全面要求。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要想培养出高、精、尖的人才,就必须谋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将人才的培养,学校的教育同新技术、新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顺应这样的社会潮流,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也只有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懂得:以史为鉴,博古通今。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正是这场信息技术潮流在历史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像结合,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引用历史图片图像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运用多媒体加强情意,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培养高尚情操;可以强化思维力度,提高记忆效果。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势足以说明,让高师学生学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逐渐内化,成为学生个人的实践性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就感。

四、教学实习——纸上觉浅,此事躬行

教学实习是目前各个师范院校培养学生实践性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据了解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实习基本上是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时间为八周。具体的实习过程是:1至2周为见习期,即让实习学生听取和观摩实习指导老师的课,并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备课、编写教案;3至7周为实习期,即让实习学生走上讲台,亲自扮演教师的角色,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充分的展现出来;第8周为教学总结。这种两部曲的实习方法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实习时间短,实习生真正上课的机会不多;实习结束后,有的指导老师还要重新讲一遍实习生所上的教学内容,费时费力等等。

针对这些不足,有些学校开始采用了“换岗实习”[2]的方法,即把实习学校的任课老师调换到师范学院进修,由实习生代替原任课老师进行教学和管理,时间为一个学期20周。这种实习方法的优点是能保证实习质量。它能全面反映实习生对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掌握的情况和实际运用的水平,值得推广。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和不断的深化,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如何加强和完善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夏子贤.中学历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实践性师范生中学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