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矿山企业绿色会计的建立

2013-08-15 00:53陈丽芬
绿色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矿山企业计量成本

陈丽芬

(云南国土建设工程总公司昆明分公司,云南 昆明650217)

1 引言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前导性产业,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强化,而目前的大部分矿山企业一方面高度重视资源采掘数量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却有意无意忽视环境保护质量和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的指引下,矿山企业开始关注对资源开采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本,绿色会计或环境会计的理念和方法也逐步进入大家的视野,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矿山企业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分析了矿山企业建立绿色会计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 绿色会计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原理和方法,以货币为单位,将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以成本的形式加以计量,从而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与传统会计只关注人工材料和能量等硬资产和成本不同,绿色会计还特别重视和强调天然生态和环境等软资产和成本,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会计领域中的具体反映。

从正式文献看,世界范围内绿色会计或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个世纪70年代,以比蒙斯和马林两位学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代表。1971年,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首次提出了污染控制的“社会成本”与“企业成本”之间的转换问题,探讨了企业个体如何承担污染成本的问题;1973年,J.T.Marlin在《会计学月刊》发表《污染的会计问题》,针对如何准确、合理计量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了论述。其后,欧盟和联合国等相关机构,以及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在绿色会计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活动,进行了相关研究。

1992年,我国的《会计研究》期刊发表了《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首次把西方的环境会计理论引入到中国,标志着我国也开始关注和重视绿色会计的理论探讨。此后,我国开始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和活动(1995年3月),成立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01年6月),制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条款,并对绿色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

3 矿山企业绿色会计建立的必然性

3.1 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正是因为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使得人类在用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征服和改造自然、取得辉煌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后作出的明智选择。

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我国在计算GDP时,主要关注和计量的是人类耗费“正能量”所创造的财富,而忽略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副能量”对原本具有极高价值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天然环境的污染——如果忽略这些成本,GDP就必然因水分太多而“虚高”;只有运用绿色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从GDP中扣除这些虚假的财富,才能获得相对客观和真实的 “绿色GDP”。

矿产资源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矿体和周围环境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在采掘地下资源的过程中,必然要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只有停止采掘,矿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才不会发生,因此,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如何在矿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一种真正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生态和环境不是无价的,是有价的;这种价值不是不能计量的,是可以计入成本的;采用经济手段,可以激励矿山企业保护生态和环境的行为,也可以惩罚矿山企业破坏生态和环境的行为。

3.2 矿山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要求

从我国各类矿山企业来看,在通过采掘地下资源,不断提供各种原料或原材料的同时,后备资源不足、矿山生态恶化、矿区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并最终导致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下降。这种“一边消耗资源,一边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需要。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矿山企业只有顺应“绿色潮流”,将“绿色理念”贯穿和渗透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并重,真实、准确、客观地向社会披露自己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担当,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进而在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绿色会计对矿山企业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计量和核算手段,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工具。要考虑天然生态和环境等软成本,就必须想方设法通过科技创新、改革传统生产工艺、强化管理来降低人工材料和能量等硬成本,从而真正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3.3 矿山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目前,世界范围内倡导绿色意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许多国家都有意识地采用绿色会计,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成本进行计量和核算,但我国企业,特别是矿山企业在绿色会计的建立方面还相对滞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矿山企业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变得日益频繁,矿山企业的会计制度必须与国际接轨,顺应世界范围内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潮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矿山企业绿色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4.1 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不成熟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通过学习和借鉴建立的,由于起步晚,研究力量薄弱,在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上还存在争议,还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首先,绿色会计要素确认比较模糊,学术界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论”等,跟传统会计的“六要素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还存在不少尚需对接的问题。其次,绿色会计的计量方法尚不完善。传统会计关注的人工材料和能量,是产权明晰的硬资产,其成本和收益完全可以用货币计量;而绿色会计重视和强调的天然生态和环境,是属于公有产权的软资产,其成本和收益很难甚至无法完全用货币计量。计量是实施绿色会计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解决计量问题,就无法真正实施绿色会计。

重视并加大绿色会计理论探索和研究的力度,是推行绿色会计的当务之急。国家应从战略的角度,成立国家级的绿色会计研究机构,有条件的省份也要成立省级的绿色会计研究机构,重点财经大学的会计系也要设立相应的教研机构,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绿色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探讨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间绿色会计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提升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

4.2 绿色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现行《会计法》作为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尚未明确涉及绿色会计方面的条款。虽然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 3号——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中规定了土地污染修复治理等方面的环境会计条款,但从总体来看,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缺乏强制性的统一规定.大多数矿山企业出于各种目的和考虑,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这类信息披露对企业可能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对环境政策的宏观调整和决策,也侵害了社会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目前,在我国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绿色会计法规制度体系,以确保企业绿色会计规范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相关部门可考虑共同制定《环境会计准则》,阐明绿色会计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明确绿色会计要素和项目的确认,规定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核算准则,为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提供规范和标准,防止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行其事。

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全凭矿山企业自觉自愿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并不可取。政府相关部门应作出强制性规定,企业环境信息在环境报告中必须充分、真实、客观地披露,不仅披露的具体内容,而且报告书的格式也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

4.3 绿色会计人才缺乏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绿色会计不仅是会计学的新分支,同时也涉及环境生态哲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等多门社会和自然学科,但由于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还局限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会计从业人员也普遍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从而制约了绿色会计的有效进行。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使矿山企业会计人员树立强烈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引起他们对绿色会计的高度重视。只有他们真正认识到了传统会计的局限性和推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才能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有意识地建立和完善适应本企业的绿色管理系统,实施绿色会计,进而逐步主动地、自愿地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其次,要对会计专业教育,特别是重点大学的会计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增加绿色会计课程,开设环境生态哲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等方面的选修课,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初步具有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可以考虑培养会计学专业绿色会计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最后,要加强矿山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会计继续教育课程和内容中增加绿色会计的知识,特别是要给矿山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典型案例,提升他们的绿色会计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

4.4 绿色会计监督和审计力度不够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因为要考虑自身的社会形象,不少矿山企业一般不会客观、全面、真实地向社会和公众披露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和信息,或者在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观指导下,不一定能自觉自愿地执行既定的生态环保措施和政策。

政府在绿色会计的建立中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对企业实行严格、有力的环境监督和检查,否则,企业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实施将会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一句口号。

引入第三方,对矿山企业绿色会计进行审计。有资质的社会环境审计机构,可以对矿山企业环境报告书、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独立审计鉴定,做出审计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入绿色审计,就是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矿山企业绿色会计的规范运行和不断完善。

[1]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研究,2009(10):36~43.

[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年鉴[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王 琳,肖 序.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现实困惑与前景展望[J].财会月刊,2010(3).

[4]干胜道,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J].会计研究,2004(10).

[5]肖 序.环境会计制度构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6]王建明.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7]马 靴.我国环境会计现状与对策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2(11).

[8]汤 佩.我国环境会计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企业导报,2012(7).

[9]唐 玮,周 蕾.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3).

[10]徐贵丽.国外环境会计研究:综述、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1(10).

猜你喜欢
矿山企业计量成本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矿山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基于矿山企业的资金管理探析
矿山企业成本管理及降低的措施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