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至宝丸的研究现状

2013-08-15 00:53王晓红
中国优生优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牛黄橙皮陈皮

王晓红,杨 晔

(甘肃省中医院药学部,兰州 730050)

小儿至宝丸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原名小儿至宝丹,是儿科的常用药。因古代道家炼丹多用朱砂,故把含有朱砂成分的药多以“丹”缀名,到后来,为了中成药名称与剂型相符,将丹改成了丸[1]。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小儿至宝丸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小儿至宝丸简介

1.1 处方组成[2]紫苏叶50 g,广藿香50 g,薄荷50 g,羌活50 g,陈皮50 g,制白附子50 g,胆南星50 g,炒芥子 30 g,川贝母 50 g,槟榔 50 g,炒山楂 50 g,茯苓200 g,六神曲(炒)200 g,炒麦芽50 g,琥珀30 g,冰片 4 g,天麻 50 g,钩藤 50 g,僵蚕(炒)50 g,蝉蜕50 g,全蝎50 g,人工牛黄6 g,雄黄50 g,滑石50 g,朱砂 10 g。

1.2 功能与主治 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

1.3 制法用法 以上二十五味,除人工牛黄、冰片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紫苏叶等二十一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人工牛黄及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 g粉末加炼蜜110~140 g制成大蜜丸,即得。橙黄色至棕色大蜜丸,气微香,味微苦,有辛凉感。每丸重1.5 g,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1.4 注意事项 本品处方中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2 实验研究

2.1 质量控制研究 小儿至宝丸方中陈皮含有的橙皮苷具有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减低血管脆性的作用。为了控制小儿至宝丸的质量,多名研究者选定橙皮苷作小儿至宝丸的指标性成分,并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其进行了研究。毛彦杰等[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至宝丸中橙皮苷的含量,对君药陈皮有效成分陈皮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甲醇—0.5%醋酸(39∶61)作为流动相时,保留时间短,分离效果好,峰形对称,通过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等实验考察,证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样品处理方法简便,达到对样品的检测要求;同时发现陈皮苷在283 nm处有最大吸收,因此选择283 nm为检测波长,从而保证了监测灵敏度。此法所测结果重复性、精密度较好,适用于多种中药组份配伍使用的橙皮苷的定量分析。马仑等[4]对色谱条件进行适当调整,选用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12∶14∶74)为流动相,结果峰纯度、峰形、分离度均比较好,所采用的方法简便、准确、灵敏、耐用性好,可用于小儿至宝丸的质量控制。余卫兵等[5]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陈皮和人工牛黄进行了鉴别试验,发现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的含量高,方法简便,结果可靠,这也为小儿至宝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人工牛黄也是小儿至宝丸有效成分之一,其中有效成分是胆红素、胆酸、去氧胆酸等。袁涛等[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胆红素进行了定量测定,此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刘兰生等[7]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小儿至宝丸中总砷、总汞的含量,建立了小儿至宝丸中雄黄、朱砂所含二硫化二砷、硫化汞的含量测定方法,此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原质量标准中,只有冰片和羌活的鉴别。何建锋等[8]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了处方中的陈皮、人工牛黄和广藿香,此方法简便、可靠,为小儿至宝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2.2 毒理学研究 小儿至宝丹是含有砷的常用制剂,近年来不断有过量长期服用造成体内积蓄砷中毒,已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重视。苗万[9]研究了这些含砷制剂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症状,并提出“含砷药品生产厂家应在包装盒和说明书中注明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最好使用特殊字体引起患者注意,合理用药;医生应对患者特别强调含砷药物的正确使用或告诫某些患者(特异体质者)停用含砷药物,避免砷中毒的发生;含砷药物不宜与四环素类、磺胺类及红霉素、灰黄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和抗结核类的异烟肼、利福平同用;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用药,切不可长期大剂量服用含砷药物(可治成瘾性),如服用后有不适症状,及早就医;建议政府在公益广告栏目中加强含砷常用药物的宣传,防患于未然”等针对性对策。

硫磺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2010年版《中国药典》明确雄黄有毒,经计算发现,药典中某些含雄黄制剂的日服用量超出了规定,其中也包括部分儿童用药,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含雄黄制剂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中就包括小儿至宝丸。目前很多医护人员对雄黄的毒性和用法不能充分了解。韩洁等[10]指出雄黄的毒性和每日患者服用的剂量的计算方法,并特别计算出小儿至宝丸每丸中雄黄的含量为22.6~25.9 mg,每日安全用量为2~3丸。

3 临床研究

在临床上,小儿至宝丸所治之感冒,证属外感风寒,内伤食滞,临床常伴有不思饮食,呕吐酸腐等夹食之象;治疗咳嗽,证属痰热蕴结,常伴有咳嗽气粗,痰黄而稠,烦躁口渴,而唇红赤等热象;治疗厌食,证属胃肠食积,属实证,常伴有不思饮食,呕吐酸腐,腹部胀满,大便臭秽,便后减痛等实象;治疗惊风,常因痰热上扰,肝风内动之证,表现为身热面赤,烦躁口渴,气促痰鸣,突然惊惕抽搐,牙关紧闭之痰热内盛之实象。

3.1 临床疗效研究 亓放等[11]指出,小儿至宝丹对治疗小儿急慢性腹泻、急慢性痢疾等病有显著疗效,1 00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18例,其中急慢性腹泻718例,急性细菌性痢疾 200例,治愈率为91.80%。吴利英[12]在临床中发现,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作为专科护士掌握高热的护理极其重要,在对高热患儿的护理中口服小儿至宝丹等中药也可以起到降温的功效。王艳[13]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儿至宝丸主要有镇静,抗惊厥,镇咳祛痰,解热,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多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

4 与小儿其他药的异同

小儿至宝丸与宝咳宁颗粒[14]相比,两药均有表里双解之功,均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食滞所致之病证。但宝咳宁颗粒以清热化痰之品为主,侧重于治疗痰热咳嗽;而小儿至宝丸中更有琥珀、冰片、朱砂等镇惊安神、开窍醒脑,天麻、钩藤、蝉蜕、僵蚕、全蝎等熄风止痉药,故对痰热惊风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小儿百寿丸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疏风解表类药中有辛温之苏叶、羌活,且镇惊熄风之品也较小儿百寿丸多,但消食导滞、理气和中之品不如小儿百寿丸[13]。

5 展望

综上所述,当前对小儿至宝丸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质量标准研究方面,研究者对小儿至宝丹中橙皮苷、胆红素、砷、汞、人工牛黄和广藿香进行了定量测定,这些实验对以后小儿至宝丹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但目前对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今后应着重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1]王家骅,邢 刚.为丹剂正名[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2):123.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80-482.

[3]毛彦杰,岳 敏,谷学新,等.HPLC测定小儿至宝丸中橙皮苷含量[J].中成药,2004,26(5):附7-9.

[4]马 仑,韩慧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至宝丸中橙皮苷含量[J].中国药业,2012,21(6):34-35.

[5]余卫兵,韩建国,赵作连,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至宝丸中橙皮苷的含量[J].中国药师,2009,12(9):1329-1330.

[6]袁 涛,杨跃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至宝丸中胆红素的含量[J].中南药学,2010,08(12):905-908.

[7]刘兰生,滕宝霞,杨 锡,等.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小儿至宝丸中可溶性砷、汞的含量[J].中国药品标准,2011,12(6):433-435.

[8]何建锋,刘 红,余卫兵,等.小儿至宝丸中陈皮、人工牛黄及广藿香的薄层色谱鉴别[J].中国药业,2010,19(17):34.

[9]苗 万.过量服用含砷药物引发中毒症状及对策[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3):90-91.

[10]韩 洁,张 呈,傅得兴.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含雄黄制剂安全性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638-1640.

[11]亓 放,何长山.小儿至宝丹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今日应用医学,1997,2(3):30.

[12]吴利英.小儿高热的护理现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3):2173-2174.

[13]王 艳.小儿至宝丸应用解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7):30.

[14]《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宝咳宁颗粒临床应用解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4):12.

猜你喜欢
牛黄橙皮陈皮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一两陈皮一两金 陈皮养生很省心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自娱自乐
橙皮糖
牛黄解毒片中雄黄含量的测定
橙皮糖
“营养高手”橙皮酱
扁鹊与牛黄
只是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