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质量因素分析及改进建议

2013-08-15 00:44黑龙江董仕贵
职业技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计算机

黑龙江 董仕贵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而当前的某些职业院校的教学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教学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特别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迫在眉睫。

一、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仍采取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进步,能够将实验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中,但所培养的学生仍然存在难以找到工作,无法胜任普通企业岗位等问题,这就充分说明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方法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

2.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院校中的教师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高学历的教师少。而且,很多教师没有机会走出校门进修,缺少实践能力,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讲很多理论,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面对计算机却手足无措。有的学校教师只管上课,而上机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上课、不备上机,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很不起眼的配角。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学习方法死板教条,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

3.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差

由于大学扩招,职业院校的门坎在变低,造成了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课程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差异,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

4.教授内容陈旧枯燥,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等到毕业工作后发现已经过时了。另外,计算机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硬件、软件、网络、程序等内容繁多,许多职业院校教学内容驳杂,导致学生虽然有全面系统的知识,却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精湛技术。

二、影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分析,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先明确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1.教师思想意识。某些老教师在思想上一直认为只有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不能对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否定,但我们也应着力促进教师认识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其明确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更好的课堂教学作用。

2.学生思想意识。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而且职业教育的生源普遍质量差,所以,必然存在部分同学不适应新教学方式而造成学习效率降低的状况。对于这些状况辅导员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认清自我,明确学习目的以适应新方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三、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计算机教学作为中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职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在信息高度发达,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教学就尤为重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和学生听的呆板方式,取而代之采用参与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类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例如,利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用计算机教“计算机”。在教学中,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2.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一定模式、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具有创造性。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计算机语言具有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的特点。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分层次教学,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同时给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提升能力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

3.结合专业发展最新成果和社会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专业发展非常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即使每年都重新购置新教材,也不能完全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搜集大量信息,结合专业发展最新成果和社会需要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在校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就是课堂教学,没有好的教材和与发展相同步的教学内容,培养优秀的学生就无从谈起。

4.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能力学生的重要手段。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迅速,教师也要跟上发展形势,丰富教学经验,所以要大力支持教师进行高学历脱产学习,增加教师的进修和参加社会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培训等。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计算机教学的开展需要依赖硬件设施的存在,比如电脑、机房等配套。如果电脑数量不足、软件和光盘等配套设施不足、电脑桌等辅助设施不足,将会严重影响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因此,必须加强计算机教学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购置必需的设施,为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总之,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师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能输送理念过强、技术过硬的毕业生来适应社会岗位需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各式各样,只有找到适合自身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方式方法,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1]魏振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2011,(04):249.

[2]王琪.浅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0,(11):71~72.

[3]王华莉.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J].华章,2012,(20):170.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计算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操作系统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