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路径之分析

2013-08-15 00:50代武社凌日飞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代武社,凌日飞

(桂林理工大学资产管理处,广西 桂林 541004)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中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生动局面”。[1]大学生是国家人才资源强国的重要力量,高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重要现实意义。[2]

一、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要求

1.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伴随世界多局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逐步的发展,中华民族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必须抓住青年、发展青年、赢得青年,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高校大学生庞大的体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如何正确的引导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党员的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沿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这是高校党组织面对的紧迫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2.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艰巨性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在广大青年学生当中,思想要求进步、行为积极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在行动和思想、动机等方面积极上进,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3]然而,迎面而来的是,面对如此庞大的青年学生群体,在入党推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考察以及党校教师队伍配备等方面出现了人手以及教育资源配备不足的情况,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任务更加艰巨,情况更加复杂,要更好的发挥高校党建工作在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4]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重要组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更好的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才能更好的吸收青年学生当中优秀的分子,壮大和改善党的群众基础,进而扩大党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永葆生机与活力。

4.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性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担负着高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功能。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在校人数比例加大,高校新生中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超过了80%,如此庞大的队伍,如何通过大学生党建工作,抓住青年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引导、培养和教育,将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的周围,做好青年学生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无疑是当前高校党组需要解决和刻不容缓的新课题,这使得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变得更加现实,高校党组织更应加以重视。

二、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原则

1.科学与导向性原则

学校党委要严格要求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和安排,结合学校的实际,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规划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经验的理论升华,不仅具有科学性,更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使大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更具有导向性,进而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的开展。

2.系统与育人性原则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建工作育人是通过培养、提高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高校青年学生人格的发展来实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发挥育人功能不仅要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要促成或带动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程序,构建完整的培训计划、制定科学的培训内容、完善改良培训形式等,特别是高校二级党组织的支部建设、党员发展以及党员信息的管理要系统规范,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

3.持续与发展性原则

持续与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标,也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没有持续和发展的大学生党建工作都会没有任何意义。讲究持续与发展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大学生党建工作做到实效,才能更好的发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才能更好的引导、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学生,最终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总之,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高校党组织要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规划好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目标,系统的完善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部程序,才能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进而不断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思考

1.积极主动向前,广泛普及教育活动

坚持“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的基本原则,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广泛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普及和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向刚进校的学生宣传党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采取优秀学生党员干部和新生班级结对包干的方法,在每个新生班级落实一名培养联系人,鼓励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努力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5]同时定期找曾经在高中时期担任过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秀和表现突出的学生谈话,并及时将其中政治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分子吸收进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纳入育苗计划。

2.严格入党程序,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各系(院)学生党支部安排结对党员和分团委组织部相互协作,严格入党程序,把优秀的团员青年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在发展党员时,要重视听取培养联系人、团支部、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同宿舍同学和党支部党员的评价意见;坚持入党公示制度和基层党支部、系(院)党总支和学校党委组织部三级预审制度,支部大会的讨论不能留于形式,要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和教育职能,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真正把政治上坚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党员条件、忠诚党的事业的优秀学生发展入党。

3.加强支部建设,完善基层工作体系

结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由高校党委组织部牵头,各系(院)党总支具体负责,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同时在个别党组织中进行由研究生党员和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的试点工作,在此过程中,学校党委组织部指派兼职组织员对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指导、培养和考察,观其效果,逐步推广,加大对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系。

4.创新工作载体,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依托学生宿舍社区这一全新载体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建立学工党总支,将校级学生组织党员的培养和发展纳入学工党总支培养工作体系中,同时将学生党员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散于社区之中,建立社区临时党支部,通过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整个社区;另外在学生公寓中,开辟出必要的场所用于社区党员活动和建立党支部阅览室等,组织学生党员定期进行学习和进行组织生活,提高社区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以社区学生党组织为中心,带领社区广大学生积极开展各项社区活动,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真正使党组织成为团结和凝聚力量的核心。

5.健全工作机制,设置兼职管理工作

进一步健全离退休干部担任系(院)组织员的工作机制。由组织部牵头,在系(院)设置兼职组织员,充实和加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力量,协助系(院)党总支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培训工作和学生党员发展材料的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系(院)交叉审核制度,由兼职组织员交叉审核,确保各系(院)学生党员发展的公平化、透明化,不断推动健全基层党组建设。

6.开展网络教育,推进党建网络工作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取得新成果、新进展,必须主动把握青年学生的心态,抓住青年学生的特点,用青年学生容易接受、喜欢的沟通方式和平台、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建设网络交叉立体平台,通过发挥手机飞机、微博、腾讯QQ、人人网等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发送“红色文化”词条、弘扬个体和团队的优秀事迹等在网上进行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不断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宣传平台的普及向纵深化发展,让青年学生及时了解当前学生党建工作的热点以及学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最新动态,最终不断推进学生党建网络平台建设。

7.创新教育机制,保持学生党员先进

各学生党支部要结合工作的实际,认真开展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工作,高年级学生党支部要主动结对联系低年级班级,协助辅导员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安排学生党员结对帮助困难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业等,不断提高和加强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先进性意识。择优确定部分学生党支部予以重点建设,在此基础上,推荐表现优秀的学生党支部参加各类评选活动。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党支部和优秀党员,予以表彰,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和教育其它党支部和广大学生党员,永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8.创新发展工作,实行二级党校培养

在条件允许时,由学校党委适当授权,在学生人数超过一定人数的系(院)实行二级党校培养制,即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由系(院)总支独立实施党校教育和培养工作,扩大积极分子的培养面,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结合各总支和学生党支部实际,选择有条件的、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系(院),直接对本系(院)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进行审批,结果报学校党委组织部备案。获得授权的系(院)要对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负直接责任,并建立相关责任责任追究制。同时学校党委组织部会同教务处将党课作为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公共选修课程,采取择优试点、逐步推进、层层深入的方法,促使入党积极分子能够深入了解党的基本知识,不断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理论素养,为学生党组织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更好的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中国网: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2011 - 07 - 06.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1-07/06/content_8735869.htm.

[2]张福珍.加大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力度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0)

[3]刘德林.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后的实践性教育载体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09.06.P21.

[4]王多明.浅议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与管理[J].实事求是.2009年第6期.P20.

[5]中国共产党网: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的通知2010-05-09.http://cpc.people.com.cn/.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