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功动作名称赏析

2013-08-15 00:5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功名命名

我国著名导引养生学家,北京体育大学张广德先生创编的导引养生功,是集修身养性、防病治病、保健体操于一体的功法,获得“国家体育科学技术进步奖”,成为国家优秀健身气功项目和全民健身计划推广项目,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

导引养生功动作命名(以下简称“养生功名”)的内涵非常丰富,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对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我国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大有裨益。养生功名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和谐美

民族的发展可以说就是一个人与自然不断和谐的过程,人们在与自然的长期亲密接触中,使得自然界在我们先辈们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配合得适当和融洽共存,最终达到与自然的和谐,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其思想概念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强调人类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养生功名的特点之一就是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美。首先是以“四神”“四灵”命名。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即麒麟、凤、龙、龟。这些神灵都代表祥瑞,它们会保佑人们,给人们带来好运,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所以古代人民特别景仰、推崇,以至形成民族的一种文化,如“龙凤”文化,等等。

养生功名以“龙”命名居第首位,以“龙”为例:双龙戏水、金龙盘柱、二龙吐须、蛟龙卧潭、青龙卷尾、二龙戏珠、青龙出水、碧海藏龙、蛟龙得水、乌龙摆尾、龙行碧波、蛟龙卧潭、神龙昂首,等等。“青龙卷尾”(见《养生太极扇》第2 1式)“卷尾,是指龙尾缠绕,力量非常之大”,其武术动作是指“右手持扇回身下刺,力达扇首。”

在古人心目中,龙是一种神秘的宝物,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太平就是和谐,所以龙被人们视为天下间最大的吉祥物,逐渐形成了“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中国人激动、奋发、自豪。

其次,说“凤”。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吉祥和永生。凤具有仁、义、德、顺、信五德,体现着中华民族奉献、敬德、爱美、和谐的精神风貌。

养生功名以“凤”命名处在第4位。例如:凤凰来仪、凤凰旋窝、凤翔碧空、鸾凤舒翼、凤栖宫阙、紫薇栖凤、凤凰点头、凤栖青梧。“凤凰来仪”(见《和胃健脾》第1 6式)意思是凤凰飞舞而有容仪。武术动作要求:潇洒飘逸,轻松自然。

再说“龟”。例如“神龟服气”,据古书记载,龟的寿命很长。在中国人眼里,龟隐藏着天地的秘密,龟甲的上盖比作天,下盖比作地,龟背有纹,传说刻纹乃天地所受,在古代大禹治水中,就有“天以河图相授,神鬼负文而出”的记载,龟在治理黄河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是天人合一的神灵,也应该受到人们的推崇。

从养生功名我们看出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于今后改进、调整、理顺、整合、协调人与天地即自然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人心与人身的平衡和谐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必将具有巨大的启迪。

2、形神美

养生功模仿动物的动作“取其形,会其意”而命名,具有形神美的特点。如:白鹤亮翅、孔雀开屏、鸿雁飞空、白虎架梁、金象卷鼻等,这些观物取象的象征思维,形象生动的比喻、类比,使本来难以言传的内心体验变得具体可感,使原本玄奥幽深的功理变得通俗易懂。

从形美看:首先是类别丰富多彩。有天上飞的,如:凤凰、仙鹤、孔雀、鲲鹏、紫燕等;有地上跑的,如:白虎、金鸡、玉兔、骏马、犀牛等;有水里游的,如:蛟龙、神龟、游鱼等。这些动物的取名往往具有神似的特点,有金龙、神龙、青龙、蛟龙、游龙等。其次是生动形象。如:白猿献果、金象卷鼻、犀牛望月、金鸡食米、孔雀开屏等,一听这些名字,就能大概想象出动作是什么样子,心领神会。再次是用词美。如用“献、亮、望、戏、立、揉、吐、迎”等,例如:二龙戏珠、乌龙摆尾、蛟龙得水、云端白鹤、鹤鹿同春、鹤立鸡群、白鹤亮翅。

从神美看:首先是时尚美。仿生命名的动物,它们或神灵或吉祥,或勇猛或机警,或善良或貌美,等等,是被人们效仿、推崇、追求的理想的偶像,如“孔雀开屏”(语出《养生太极扇》第3 1式),孔雀为“文禽”有九德,其羽色绚丽,开屏时尤为灿烂,这就给人美的想象。

养生功的动作仿生命名的形神美,既是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的结果,又是继承和创新发结果。

3、施治美

“和胃健脾功”是提高脾胃机能和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脘痛、肠胃炎、溃疡病、胃下垂、便秘、痔疮、脱肛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经络导引动功。经过5年来对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实验室研究和社会调查,证明有显著效果。(见张广德、张玉松编著《和胃健脾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导引保健功”的意守特点是“意随形变”。即不同的动作,意守不同的穴位。如:第一式“调息吐纳”,第四式“鹏鸟展翅”,第五式“力搬磐石”,第八式“老翁拂髯”要求意守丹田。第二式“顺水推舟”,第六“推窗望月”式,第七式“迎风掸尘”要求意守劳宫,第三式“肩担日月”要求意守命门。这就是根据不同的穴位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而安排的,这就是辨正施治。

养生功也是在中医经络脏腑理论指引下,实行辨正施治,而且具有“显著效果”。

以“脏腑”命名,如“活肘畅心肺”(加点表示脏腑、或穴位、或经络,下同),心肺属于五脏。“擦胁舒肝胆”,肝属于五脏、胆属于六腑。“捶背补肾元”,肾属于五脏。“躬身疏胆”,胆属于六腑。以穴位命名。例如:“捶叩三里”,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三阳开泰”,三,足三里。阳,足阳明胃经。叩击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干浴迎香”,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穴。“金槌叩俞”,足太阳膀胱经的胃俞穴。以经络命名。例如:“气行太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气行阳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根据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进行循经取穴,这种“循经取穴”的方法,体现了辨证施治的完美。例如:“捶叩三里”(《和胃健脾》第6式),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有人称足三里穴为长寿穴。

4、崇尚美

古往今来,无论历史怎么演变,社会怎么更迭,人们始终有种不变的心理,那就是“崇尚”。例如:英雄与智慧、仁爱与友善、厚德与和谐等。即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植根于世人心中。

养生功名,就是在继承崇尚美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精选的结果。有历史人物。如:诸葛抚琴、鲁阳挥戈、霸王举鼎、昭君捕蝶、关公撩袍等。用“诸葛抚琴”比喻镇定自若、料敌如神,大智大慧,“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有神话传说类。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嫦娥舒袖、哪吒探海、麻姑献寿等。用“嫦娥”神话故事,体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表现世人渴望美好团圆、幸福生活,对真、善、美的崇尚。

特别是“嫦娥舒袖”,出自于伟大领袖、诗人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里,寂寞的嫦娥也舒展广袖出场跳舞,对雄壮豪迈的革命英烈表示热烈欢迎,嫦娥成了广大人民的代表。

5、音律美

养生功名从语言文字上看,除了《九九还童功》是五字句外,其它都是四字短语,这些命名具有言简意丰,音律美的特点。体现了“以偶为佳”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念。从而表现了张广德先生的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到的语言功力。

对偶和谐。例如:吐故纳新、声东击西、摘星换斗、捶臂叩腿、苏海韩潮、南鹞北鹰、回头望月、叩齿咽津、画顶揉发、掩耳鸣鼓、闻鸡起舞、摩面梳头、躬身吊尾、调息吐纳、顺水推舟、推窗望月、走马回身、推山填海。这里的四字短语能一次四分,也能两次偶分,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如:“吐故纳新”,可以分为“吐、纳、故、新”或“吐故”、“纳新”,具有“二”与“四”,能够分合互逆而仍然成双成对,体现了整齐、对称、均衡、统一、和谐的美学原则。

平仄相间。如:平平仄仄式:双龙戏水、白猿献果、闻鸡起舞、怀中抱月、吐故纳新、游龙戏凤、神童指路等。平仄平仄式:捶叩三里、风摆荷叶、旋转天柱、鸾凤舒翼等。仄平仄平式:二龙戏珠、掌推华山、气行少阴、气行太阴等。平仄仄平式:安步当车,童子拜佛等。这种平仄相间的协调配搭,抑扬顿挫,读起来跌宕起伏,能产生声音上的美感。

[1]单建新,郑勤.传统武术动作名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功名命名
明在“知不足”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在不断增量中提高效益扩大影响——《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一书发行体会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等
中药命名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