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分析

2013-08-15 00:50陈勇强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江西省江西区域

陈勇强

(井冈山大学 商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江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分析

陈勇强

(井冈山大学 商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硬件保障,地方高校发展为社会经济提供软件支撑。江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表明两者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江西地方高校必须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留住的衔接机制和调整地方高校布局等方面与区域经济进行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江西省;地方高校;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二者关系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学者所关注。一方面,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方法与活力。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支持以及更多、更有力的的财力与物力支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地方高校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种种迹象表明,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只有相互协调与促进,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因此,探讨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江西地方高校和江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二者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和客观地剖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二者互动发展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相应对策。

1 江西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1 江西省地方高校发展的现状

江西省高教主管部门和全省地方高校广大教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走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路子,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使江西地方高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据江西教育统计,目前江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成人高等学校9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6所(含独立学院13所)、成人高等学校10所(其中1所停办,待撤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102.14万人。全省18-22周岁人口约37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7.5%,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

2011年,江西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5.04万人(本科11.82万人、高职专科13.22万人);在校生82.86万人(本科42.86万人、高职专科40万人),比2010年增加1.22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万人,在校生13.5万人(折合在学人数7.21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在学)学生2.6万人,取得毕业证书1.52万人(折合在学人数4.56万人)。

2011年,江西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8353人(博士生190人,硕士生8163人),比2010年增加370人,增长4.6%;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0.88万人;在校研究生23824人(博士生773人,硕士生23051人),比2010年增加2511人,增长11.8%。2012年,博士和硕士授予单位在原基础上分别增加了4所和2所,现拥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普通高校总共将达到8所和16所,博士一级学科和硕士一级学科在原基础上分别增加13个和107个,现拥有博士一级学科分别为19个和173个。

2011年,江西地方高校共有专任教师49970人,聘请校外教师11806人。江西普通高校副高职称以上人员1.83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7%,比2010年提高0.58个百分点。全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256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33%,比2010年提高了3.12个百分点;从2004年到2010年,江西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3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774人。

1.2 当前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江西省是中部经济和社会的欠发达地区,是典型的浅内陆省份,但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良好,江西在全国经济发展梯度推进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中起着承东启西、联南络北的比较重要的战略地位;江西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公共能源的价格相对经济发达省份更加低廉。上述优势为江西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

2011年,江西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据江西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西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83.8亿元,比2010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1.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592.2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3600.5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67.4%和28.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0:56.9:31.1。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6393.2亿元,增长13.6%,占GDP的比重达55.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地位初步显现,实现生产总值6804.8亿元,增长12.8%,占全省的58.7%。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68.3亿元,增长21.6%。人均生产总值25884元,增长11.8%。全年财政总收入1645.0亿元,比2010年增长3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3.4亿元,增长35.4%。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1368.7亿元,增长32.5%,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3.2%。

上述江西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表明,两者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但实际上地方高校的发展还是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江西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教育规模超过注重教育质量,江西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超过注重社会效益,结果导致两者在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相适应的问题。

2 江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江西省迎来了北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南北呼应、两翼齐飞的发展大格局。江西省已经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这也为江西省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但从目前来看,江西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

2.1 地方高校总量相对偏少、层次相对偏低

江西省地方高校在校生总量和每10万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等方面都远远低于经济发达省份的水平。2010年江西高校在校学生数为816184人,远远落后于江苏省的1653427人,广东省的1334089人和山东省的1592974人。2010年江西每10万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为2212人,在全国排名第12位。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江西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由2576人上升为6847人,翻了1.66倍,但仍落后于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8930人的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上海的21952人和北京的31499人比较,更是相差巨大[1]。由此可见,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江西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从高校办学层次看,江西省没有1所教育部直属大学,只有南昌大学1所“211”大学。2010年江西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只有4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17所,全省共有博士点33个,一级博士点4个。在数量上和办学实力上都与浙江、上海和江苏等经济发达省市差距很大,即使是和中部省份高校相比也处于落后位置。

2.2 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不符合江西产业发展需求

江西省政府出台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若干意见》称,江西将大力发展光伏、绿色照明及光电产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风能核能及节能、航空制造、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在江西省颁布的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中,公布了16个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其中,包括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航空制造业、食品加工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交通运输业和金融财会商务,共计11个经济领域,以及防灾减灾、医药卫生、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5个社会发展领域。然而,江西一些高校在专业结构设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比如基础学科偏多,应用性学科偏少,传统专业多,新兴专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少。并且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2],这严重制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和江西省其他经济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2.3 高层次人才不足,综合竞争能力偏弱

江西正处于农业化向现代工业化阶段发展的转型中,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但目前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相对短缺,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等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据统计,江西每1万人中只有2.7人从事研发活动,而全国平均是6.5人。同时,高层次顶尖人才比例过低,高层次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3],远不能满足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江西科技自主创新主要集中在引进和吸收创新层面上,原始创新比较缺乏,结果导致传统工业改造迟缓,过分依赖投资拉动和粗放型增长,工业经济总量偏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江西高层次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其他经济发达省区相比差距很大。因此,高层次人才不足、综合竞争能力偏弱是当前江西人才工作的主要短板,是制约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突出瓶颈。

2.4 人才的行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据江西教育统计,2010年在江西各产业从业人员当中,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为35.6:29.6:34.8。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比例偏高,从事第二产业人员比例偏低,从事第三产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缺乏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高校及人才区域的分布上,江西大部分高校和很大一部分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南昌、九江和赣州3个中心城市,而上饶、宜春、吉安等地级市在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纯收入等5项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上都位居前位,但与经济发展状况不相匹配的是分布在这3个地级市的普通高校数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存在偏少的情况[4]104。

3 促进江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

3.1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江西高等教育规模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某些方面还是跟不上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上述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江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每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教育规模根本无法满足和达到江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因此,江西高等教育规模还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为此必须整合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不是一味和盲目地求大、求全,应该在地方高校正确定位的基础上,走以质量为核心稳步发展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以更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江西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3.2 围绕产业建设需要调整专业结构

地方高校具有双重性,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地方政府,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必须建立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布局和调整相应的专业结构,这是考察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贡献力的重要参照。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江西将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做大做强有色、钢铁、汽车、船舶、石化、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汽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建设锂电产业、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产业、生物产业、核能产业、高新技术陶瓷产业等重大项目。还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工程设计、文化创意、信息咨询、法律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拓展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养老护理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社区服务、餐饮等传统服务业[5]。因此,江西地方高校应依据江西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全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紧缺行业的需求,结合省内各学科专业及时改造原有的传统学科与专业,调整现有的专业层次及类型结构。具体做法是重视发展与战略性新型产业相关的资源、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专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比如锂电、光伏、核能和陶瓷等专业,加快发展与江西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和服务型专业如物流、信息咨询、旅游等专业,积极推进应用类和新兴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建设,对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中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也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级。

3.3 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留住的衔接机制

江西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与特殊人才。近年来,江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数量大幅增加。2008年以来,江西省加大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到2010年,刚性引进博士及正高职称以上优秀高层次人才757名,连续3年面向国内外公开选拔了6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校副校(院)长。然而由于人才总量的限制加上一些客观条件的不足,向全国大批量地引进高层次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江西结合实际必须建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留住的衔接机制。首先,江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层次,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阶段,高校人才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其次,江西发展机遇将提供给大学生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将是一个更加现实的选择。再次,地方高校应该鼓励和支持优秀毕业生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选拔考试,并积极指引、推荐他们到各个领域为江西经济发展服务。当然要留住这些人才的关键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福利待遇保障,让他们永远扎根于江西这块红土地[4]108。

3.4 围绕区域发展格局调整地方高校布局

根据江西省省长鹿心社作的201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江西要强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特别是要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发展,把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产业带紧密联系起来,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为产业增长的“龙头”,向南延伸连接吉泰走廊,并与赣南中央苏区振兴相衔接,两翼沿沪昆线展开,着力构筑“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鼓励支持其他设区市打造区域重要经济增长极,构建多极支撑、多元发展格局[6]。上述区域发展城市除了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昌市外,主要还包括九江、赣州、上饶、宜春和吉安等4个地级市。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江西高等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高等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省会城市南昌,因此要合理调整江西地方高校的区域布局。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表明,精英教育在转向大众教育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资源要适度均衡,不应过分集中于某个区域。江西高等教育已经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因此必须要在高等教育发展薄弱区域重点发展,发挥“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发动机”作用[7]。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在九江和赣州次一级中心城市地方高校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与南昌的重点高校加强科研和业务往来;其次加大宜春、上饶、吉安等城市地方高校在数量上的拓展和规模上的提升力度;再次在江西其他地级城市除了开展普通高等教育,还应着力建立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发展职业教育,使地方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融合互动。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吴昌林,李海晶.江西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121-124.

[3]黄力,曾青云.高等教育发展与江西教育崛起[J].江西社会科学,2006(9):211-215.

[4]谭光兴.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5]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N].江西日报,2011-06-17.

[6]201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N].江西日报,2012-02-23.

[7]魏乾梅.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协调性——以广西区域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1(11):159-161.

Analys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cal Colleg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xi Province

CHEN Yong-qiang
(Business School,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s hardware guarantee for local colle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provides software supporting for social economy.The situation of Jiangxi local colleg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ws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dependence,mutual influence and interaction.The condition of Jiangxi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determined that Jiangxi local colleges must expand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adjust the specialty structure,establish the convergence mechanism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ersonnel retaining and adjust the layout of local colleges to keep a positive interaction and get common development with regional economy.

Jiangxi province;local colleges;regional economy;interactive development

G648.4

A

1009-3907(2013)11-1409-04

2013-04-10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9YB075)

陈勇强(1977-),男,江西永丰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

沈 玲

猜你喜欢
江西省江西区域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分割区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我爱江西奶奶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