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万叶集》中大伴家持的桃李歌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2期
关键词:和歌李花桃李

李 笑

浅析《万叶集》中大伴家持的桃李歌

李 笑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其中有1420余首吟咏植物的和歌,而在中国颇受欢迎的春之代表桃李之歌却少之又少。本文就大伴家持以桃李为主题所作的两首和歌,从创作背景、中国式意境、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在鉴赏桃李歌优美意境的同时,分析中国诗歌对于日本和歌创作及审美方面的重大影响。

《万叶集》;大伴家持;桃李歌;中国式意境

李笑/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山东聊城252000)。

《万叶集》编成于8世纪中后期,是日本古代和歌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上至天皇贵族,下至士兵百姓的4500余首和歌,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日本绚丽多姿的美妙画卷。其中咏及芳草花木的和歌共计1420余首,约占《万叶集》总歌数的三分之一。

这些咏花歌中,有的直接赞叹花之娇艳,抒发怜爱之情;有的借咏花寄歌人眷恋之情,可谓多姿多彩。歌人们所咏之花,涉及70余种,其中有的花被众相争咏,有的则备受冷落。例如在中国备受关注的春花桃李,却不入万叶歌人之眼,堂堂《万叶集》中咏桃花歌竟然只有寥寥几首,咏李花歌更是只有一首。

大伴家持是万叶后期的著名歌人,同时也是《万叶集》的编者。在他所咏的和歌中,以花为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且所咏的花种类丰富,各具特色。例如当时盛行的柑橘之歌,家持所咏的就有70首之多,占全集的将近三分之一。关于红瞿麦的和歌有26首,占全集的将近半数。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种花朵争妍斗艳的空前盛况中,大伴家持却将注意力转向默默无闻的桃李,创作了第一首以桃花李花为对象的和歌。

据推测,《万叶集》的最后四卷是大伴家持以歌日记的形式进行的和歌创作。下面的这两首桃李歌,是第19卷的冒头歌。

天平胜宝二年三月一日暮,于春苑遥望桃李之花作歌二首

春の園 紅にほふ 桃の花 下照る道に 出で立つ娘子(4139)

我が園の 李の花か 庭に散る はだれのいまだ残りたるかも(4140)

和歌意思如下:

春苑娇颜色,灼灼桃花红;少女立树下,窈窕映和风。

岂亦吾园李,飞英满地馨;抑还轻雪洒,斑驳剩中庭。

一、桃李歌的创作背景

题词中提到的天平胜宝二年相当于公元750年,正是家持就任越中国守的时期。正如题词中所述,作者在院中眺望桃花和李花,各作和歌一首。同为春季之花,李花比桃花的花期要稍微迟些,因此同时以此两种花为题材作和歌的例子少之又少。这首和歌巧妙地把艳红的桃花与雪白的李花联系在一起,鲜艳耀眼的桃红和柔和冰冷的纯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过目不忘。

在那个畏惧自然的年代,泛神论被广为接受,人们将植物视为神灵,相信植物拥有灵力,甚至将植物作为自然神来崇拜,期待借此灵力可以有幸福的生活和未来。但是这种朴素的自然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开始逐步消逝,大伴家持正处于这一过渡时期。大自然隔离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之外,为人们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美的画卷。这种美对人类来说是无上的享受,具有很大的魅力和亲和力,与自然站在不同立场的人们第一次感受并深深体会到接近自然的亲近感。着眼于此的家持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深入那个美的世界,由此得出的凝视自然,进而观察自然、体会自然的心情和眼光,是产生这两首桃李和歌的重要因素。

第一首桃花歌并未从主观角度直接描写桃花如何繁花似锦,而是客观描写了立于桃花映照下的小路上的美少女形象。为少女曼妙的姿态所吸引的作者不能抑制心中油然而生的感动,自然而贴切地把主客观景象融合于一首和歌当中。因此家持描写自然景色的和歌被评价为主客体浑然一体。

李花歌描写了李花盛开的庭院美景。是我家花园的李花散落庭院呢,还是残雪未消呢?以此种设问的形式表现了李花散落满园正如同白雪覆盖一地一样,是无比美丽的景色。这种手法,疑似模仿了第五卷大伴旅人的“わが苑に梅の花散るひさかたの天より雪の流れ来るかも (822)”(我园梅花乱飘落,犹如天上流雪来)这首和歌。但是,家持并没有以当时十分盛行的梅花为主题,而是着眼于之前和歌所未曾涉及的李花,将那青白色的花与春季的残雪相比较从而表现美丽景色,富于创意,且清新自然。

二、桃李歌中的中国式意境

如前文所言,《万叶集》中的咏花歌数量众多,但描写桃花和李花和歌却少之又少。事实上纵观整个《万叶集》,以“桃”为主题的和歌仅限于果实的桃子。歌颂艳丽桃花最为光辉灿烂的,莫过于家持这首咏桃花了。同时,大伴家持的这首和歌也是《万叶集》中第一首咏诵桃花之美的和歌。

桃原产自中国,古代便已传至日本,在日本神话《古事记》一书当中,似乎接受了中国古代民俗思想中桃子可以驱除邪气的说法。李子也同样产自中国,古时候传到日本,在《日本书纪》中有这样的记载:“推古帝二十四年正月桃李实,同三十四年正月桃李华,舒明帝十年九月桃李华”。因此可以推测李子早在万叶时代之前早已传入日本。

正因为原产自中国,在中国以桃李为代表的春季之花是最有代表性的,是诗人们的最爱,因此咏诵桃李的诗数不胜数,“桃李”作为春天的象征常见于中国各代诗文中。《史记》中便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句。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中写道“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唐代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中有“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一句。另外,万叶和歌作家们所喜爱的书籍《艺文类聚》中,也有“南国有佳人,容貌若桃李”,“金谷万株连绮甕,梅花隐处隐娇莺。桃李佳人欲相照,摘蕊牵花来并笑”等诗句。而在我国如此普遍的春季之花,却甚少出现在万叶歌人吟咏之列,就连山茶、杜鹃也排在桃李之前。据说正是因为桃李果树由中国传入日本,极为珍稀,只有少数贵族私邸才得见,并不受广泛青睐,因此吟咏桃李的和歌在日本不像中国那么多。以上所举的诗句无疑给予了家持不少灵感,所咏的桃李歌之意境也确有相通之处,可见和歌借鉴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由来已久。

第一首桃花歌,正如契冲在《代匠记》中指出,借鉴了中国文学的诗歌境界,采取了树下美人的构图,在此基础上添加了绘画色彩,并配以妖艳色彩,构筑了唯美的诗歌世界。此和歌作为大伴家持的代表作,充满了中国文学的情趣,且值得回味。

根据伊藤氏的评价,与桃花歌的情景相似的是正仓院宝物之一的“鸟毛立女屏风”,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其中面颊丰盈的美女,即树下美人。另外还能想到《毛诗》周南中“桃夭”一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三、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

这两首和歌所描写的桃李盛开与树下美人究竟是现实中的景色,还是基于家持的幻想,一直以来争论不断。尾山笃二郎在《大伴家持研究》中论述道:“这就像是在鸟毛立女的屏风画上看到的那种绘画和歌。并非是真正看到了那里站着的美女,而是描绘了那里站立着美女这种个人空想。”中西进在《家持的幻觉》当中也认为这是空想的产物,而桃李则是实景。与此相反,横井博在《家持的艺境》中指出,此和歌的背景有刻意迎合中国式情趣之嫌,对这首歌是基于实景的桃李提出质疑。这首和歌咏于三月份,在当时越中地区的气候中,桃李、甚至是樱花、椿树是否开花尚无定论。

和歌中的三月一日实际上相当于阳历的四月十一日,而桃花在当时何时开放,我们不得而知,但根据近几年的记录,一般是在四月十三日左右。在积雪皑皑的北国越中,三月份似乎很难看到桃李满园的景色。李花的开放时间与桃花接近或者比桃花略迟,因此很难想象四月十一日李花散落铺满庭院的情景。因此更有可能的情况便是,和歌中的桃李是受中国诗歌的影响,在家持的幻想世界中开放的花朵,桃树下出现的佳人也是幻想中的人物。尽管如此,几分虚构反而让这无尽的美摇曳生姿。由此,伊藤氏认为这首作品的魅力之处绝不仅限于探讨是否为实景,而且,短歌中设置的似雪的李花这种风景,也并非越中乡间的景色。虽说作为表现素材出现了越中乡间的景象,而实际描绘的世界则是充满诗意的“雅的世界”——都城奈良的风景。这首歌中,家持透过越中的风景做梦似的看到了都城奈良,在这诗的感性下面隐藏着的则是他那浓厚的思乡情结。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将亲眼所见的景色写实记录了下来。春苑中红颜娇嫩的桃花映照下泛着红光的小路,如花女子站立其中是何其快乐的一件事啊。如此考虑,树下美人图的优雅如画一般。题词中“眺瞩”一词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实物。怀疑李花是否为实景时,考虑到以残雪的形式来描写李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强调李花更加梦幻的巧妙表达。

正如评论家所说:“这两首如欣赏画作一般美丽的和歌,与家持之前的作品不同,其中有着艳丽的内容,显示了歌风的变化。”另外,这两首和歌虽非刚劲有力,却显示了家持之前作品中稀有的绚烂歌风。由此可见,大伴家持是对于春天格外敏感的歌人,所以才能完成鲜艳桃花、美丽少女的优美构图,并创作出巧妙表现自己的思乡、幻想的春愁歌。 另外,两首和歌综合在一起欣赏更加富于美感。桃花与少女绚烂的美令人眼前一亮,定睛一看,映入眼中的则是铺满一地的李花落英。正如为北国土地点缀上斑斑雪白的春雪一样,刚刚降落便消逝得无影无踪,桃花的华丽与李花的清新正好形成鲜明对照。对于美丽华贵的花朵,家持的热爱自不必言,而这种清寂、清明的景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感染着家持的内心,自此生根发芽,被自然的寂寥所淹没的家持的自然观在此时早已显现。

以这两首和歌为开端,之后的12首和歌,虽然说不上是连续性的作品,但都以花鸟为主题展开,称得上是统一体系下的独咏歌,自成一体。家持着眼于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题材“桃李”“樱花”,由此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咏唱出了一番内含中国文学与和歌文学双重趣味的“天平倭歌”的新世界,创作出了题材更为广泛新颖的和歌作品。

[1]『万葉集』.角川ソフィア文庫92,平成13年

[2]尾山篤二郎.『大伴家持の研究』.平凡社,昭和31年

[3]中西進.「くれなゐ―家持の幻覚」『万葉史の研究』.桜楓社,昭和43年

[4]横井博.「家持の芸境」.『万葉』39.昭和 36年 5月

[5]佐々木信綱.『大伴旅人 大伴家持―歴代歌人研究―』.厚生閣,昭和14年5月

[6]小野寛.『孤愁の人 大伴家持』.新典社,1988

[7]伊藤博.『万葉集釈注 十』.集英社,1998

[8]中西进.万叶集与中国文化 [M].刘雨珍,勾艳军译,中华书局,2007

[9]罗兴典.《万叶集》中的咏花歌[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2)

I106

A

1671-6531(2013)22-0041-02

何 岩

猜你喜欢
和歌李花桃李
毛南和歌
桃李面包
李花
山县和歌
李花
汉诗对《古今和歌集》季节观的影响
李花
桃李满园
李花
『万葉集』における月の和歌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