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危机管理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刍议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2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生命

苏 琳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等极端行为时有发生。如2011年1月16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汽车学院一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觉得愧对父母,从宿舍楼坠楼身亡。同年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女生刘某因“求职压力过大”而自杀。2012年7月2日,陕西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张某认为班长从中作梗使其助学金减少,将班长捅死……

这些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出现不但给行为者自身和自己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给他人与社会带来了危害。一时间高校危机管理的缺失和不足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逐渐聚焦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应该纳入高校危机管理中,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防微杜渐,治病救人”的作用。高校应该把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作为高校危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落实。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高校危机管理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高校危机是指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与高校成员有关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或潜伏尚未发作的,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其它不良后果的情境,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而以高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突发性事件。”[1]

高校危机管理主要涉及高校教师与学生安全的事件,如师生意外伤亡、自杀事件、突发事故等。可以说,与“生命”相关的事件都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对生命意识的教育。“生命意识是指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和热爱意识。它既包含着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也包含着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生命意识的形成与对生命的敬畏密切相关。”[2]

生命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有珍爱、尊重生命的意识,掌握并提高生存技能,体验并感恩生活。其中珍爱生命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二、生命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会使他们浪费生命、否定生命、漠视生命、伤害生命。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的不足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性。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习惯性地把责任归咎于他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懂换位思考,不懂相互理解和包容,甚至不懂尊重他人的生命。此外,一些父母因各种缘由,把教育子女的重担丢给祖父祖母,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理解、沟通和交流。而隔代教育带来的溺爱加重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为中心”,从而影响其健康的心理发展和健全生命意识的完善。

(二)学校教育缺乏生命教育

如今的学校教育越来越讲究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是仍然有许多大学生、学生家长甚至教师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在他们眼中,学习成绩好最重要。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生们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容易茫然失措、自暴自弃,或者迁怒他人。“教育的目中无人和生命意义的淡漠,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中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还导致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3]

(三)网络和媒体的消极影响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是网民。虽然他们具备驾驭网络的基本技能,但是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黄毒、反动言论和教唆犯罪的侵入容易影响处于迷茫状态的大学生,威胁着他们生命观的形成。其次,各种暴力还通过图片、游戏、视频等在网络上泛滥成灾,再加上某些媒体过度渲染暴力事件,一些对生命不当的观念和行为就这样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大学生们容易在冲动之下缺乏识别能力和抵抗力,从而诱发了藐视生命的行为。

(四)大学生心理素质缺陷

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剧、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等常常使得大学生缺乏生命信仰,在精神上没有归宿感,容易焦虑、压抑、失落、没有安全感和无所适从。同时,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往往放弃努力和尝试,选择消极、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得生命变得异常脆弱;或者在挫败感和压抑感无法排解时,伤害自己和他人。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生命教育对预防与解决高校危机意义重大。在高校危机管理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业困难、家庭贫困、心理困惑、毕业就业等各种压力,不断增强大学生自我调节、适应社会、承受挫折的能力,最终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同时,大学生生命教育还应该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乐趣,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责任,懂得在校园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生命意识,领悟“知识守护生命”的真正内涵。

四、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高校危机管理不仅包含对危机的是事前预防,更包括了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处理、善后。因此,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危机管理重要内容的生命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在精神上强大,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降低可能发生的危害,更要在行动上教会大学生能够应对危机事件,采取积极措施缓解危机的破坏力并减少损失。

(一)意识教育——调整生命认知

一些大学生缺乏积极的生命态度,因此一遇到挫折、痛苦,就轻易偏激地伤害自己甚至结束生命。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4]但是遗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却“目中无人”,没有教会学生体验生命中的乐趣,因此生命教育首先要培养“生命意识”。

高校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让大学生认识到上大学只是为日后更好地进入社会做准备,大学并没有为每个学生买好成功的保险;大学生既要怀抱远大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在开放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大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社会是多元的,成功的方式、路径是多样的,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普通公民,也未必不幸福。其次,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加倍珍惜、尊重和热爱生命,可通过开展一些团结向上、健康和谐和充满活力的生命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要怀有自爱之心,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同时让广大学生明白有限的生命不是私有财产,每个人的生命根源上都连接着父母的生命、民族的生命。

(二)生存教育——拓展生命潜能

生存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增强对危机的敏感度和安全防范能力,使他们在遇到危险时能成功自救,在能力范围内救助他人,把危险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1.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给大学生的心灵、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对大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网络安全法规、条例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登载相关的法规、条例,不仅方便大学生学习,而且让他们感受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形成一道抵御外来侵害的“防火墙”。二是以网络为阵地,提倡遵守网络道德和树立良好网上风气。可以开展各种正面宣传教育活动,如“构建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活动,教育大学生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2.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突发事件往往对大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近年来,大学的扩招使得高校内人口密度相应增大。校内消防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与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形成了强烈反差。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需要重点抓好两点: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在思想上高度认识消防的重要性,教育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二要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增强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学校可采用消防讲座、图片展览、演示灭火器使用方法、逃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懂得防火、灭火知识和逃生自救的本领。

其次,大学生必需要有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常识。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防范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各类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和急救、自救常识。此外,为防范于未然,高校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以及预防拥挤踩踏、交通和溺水事故处理的教育。

3.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尤其是把“正当防卫”植入大学生的意识中,教会大学生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遇到不法侵害时,应及时报警并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尤其是女生,要引导他们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智取”不能“硬拼”,要用自己的智慧赢得呼救及报案的机会。

(三)生活教育——锤炼生命意志

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提高生命质量,使他们的生命感知不再麻木,生命情感不再干涸,生命意志不再消沉,生命价值不再失落。

1.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超过一切财富,每条生命都与家庭、集体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又都承载着神圣的社会责任。通过社会责任感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的无限魅力,学会坚强和抗争,努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生命质量。如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各种有意义的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一方面提高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增进同情心和爱心,并在活动中学会感恩社会。

2.感恩教育。大学生中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和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过分的呵护滋长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理所当然。而大学生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更加理解他人,在冲突发生时更好地调控情绪;才会有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逆境来临时多尝试不放弃;才会有更丰富的生命情感,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感恩教育能够教会大学生善待生命,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

高校的感恩教育要在广大学生中积极宣传推广,同时还可以伴随着资助工作一同实施,因为得到资助的大学生们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帮助。高校要帮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以感恩的心回报各界对他们的关爱,培养他们的大爱精神,同时通过这些大学生,影响带动其他人。

[1]吴淑娴,江兰兰.高校危机管理初探[J].湘潮(下半月),2010(5):13-14

[2]施韦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兰小云.生命教育:从青少年自杀现象谈起[J].江西教育科研,2003(8):14-15

[4]邓涛.教育视域里的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2002(8):2-3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生命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危机”中的自信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