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商隐的无题诗

2013-08-15 00:45王欢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0期
关键词:流莺李商隐无题

王欢欢

王欢欢/郑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河南郑州450001)。

一、李商隐无题诗的界定

李商隐是唐代晚期最杰出的诗人,他以无题诗著名,然而后人对于他“无题”诗的归类有着难以统一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李商隐诗歌中题目标为《无题》的有二十首,然而,根据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里所收录的诗歌统计,基本可以确定李商隐以《无题》命名的诗歌只有十五首。李商隐诗歌中以开头二字或三四字为题的有四十五首,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指出:“《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1]还有将李商隐诗歌中那些取诗篇中间或结尾二字或三四字为题目的,也看作是无题诗。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算作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广义的李商隐无题诗出发,来阐述对李商隐无题诗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李商隐无题诗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正所谓知人论世,李商隐的诗歌成就,特别是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魅力,与其人生遭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李商隐幼年丧父,随母亲、弟妹们回到老家河南,家境贫寒,要靠亲戚接济度日。作为家中的长子,李商隐早早便背负上了持掌门户的责任。这些早年贫困的生活经历,对李商隐的性格和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养成了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

李商隐的无题诗并非独创,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李商隐之前,卢纶曾写过一首七律《无题》,年辈略早于李商隐的李德裕写过一首五绝《无题》,这些都属于感遇一类。但是大量写无题诗,并以男女之情为题材的,李商隐确是第一人。

三、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内容

自宋代开始,人们对李商隐诗歌的评论、注释、疏解、效法等更是层出不穷,特别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千百年来解说纷纭。通常在文学史上,李商隐的无题诗又被称作是爱情诗,因为其题材多涉及男女相爱,并且语言清丽、韵调和美。但是后人根据李商隐生平情况一步步深入研究发现,李商隐的无题诗绝非都为艳情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写道:“《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来时空言去绝踪’之类是也;有戏为艳体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相连误会为一者,‘幽人不倦赏’类是也。”[1]因此李商隐无题诗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对爱情的执著与渴求

李商隐曾在《有感》一诗中写道:“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阳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自己就说明了他的一些爱情诗是有所寄托。但是如果把他的所有无题诗都看作是寄托之作,难免不符合实际,因为毕竟李商隐有着自己苦闷不幸的爱情生活,而且,从李商隐的文字中也不难体会出,他有丰富细腻的感情世界。在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中,特别是那十五首直接以《无题》为题性的无题诗更能表达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例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从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及所表现的意境看,这首无题诗相对来说较为直接明了地表现为爱情诗。写的是春暮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的感伤和别后无尽的思念。首联就先说尽了离愁别恨。颔联春蚕蜡炬,到死成灰,比喻中寓象征,至情至性,已经超越爱情而具有执着人生的永恒意义。颈联于细意体贴关注中见两心眷眷,两情依依。尾联是近乎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之深挚。从具体的意向来看,“春蚕”体现出了对感情的至死不渝,“蜡炬”则流露出会合无期的悲哀,“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用蜡烛做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之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连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二)寄托遥深者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毛诗正义·狡童》中清楚论述了诗歌中有无寄托的问题。他说:“从来氏之说,是诗中之言不足凭据也;故诗言男女者,即非言男女矣。然则诗之不言男女者,亦即非不言男女,妨求之诗外,解为‘淫奔’而迁诲其词矣。”[2]即能都找到依据说明诗歌是有寄托的,那么就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是有寄托的,反之,如果找不到依据或者不确定是否有寄托,那么不妨将这首诗歌理解为含蓄[3]。根据钱钟书先生的判断方法,李商隐无题诗中有很多首诗都是有寄托的,例如《流莺》: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晨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作为广义上的无题诗,这首《流莺》所表现出来的托物言志是相当明了的。《流莺》首先描述了流莺的栖惶之状,第二联起,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形象之上:自己巧啭,但无人能识。别人良辰,我无佳期。第三联主要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末联抒发伤感,说偌大的京城,竟然没有栖身之地,可以一展抱负。流莺飘荡流转,在长安无所依托,。它的巧啭,虽蕴含着内心的愿望,但未必有美好的期遇。此诗乃苦闷之作,借流莺自喻,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几乎没什么争议。

四、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征

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叶燮《原诗》赞扬它说:“至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无其匹也”。[4]而李商隐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其无题诗,它不仅有李商隐诗歌整体的艺术特征,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独创性。

(一)朦胧的意蕴

李商隐堪称“朦胧诗”的始祖和杰出代表,他的无题诗更注重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和再现,而且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因此具有一种朦胧美。李商隐不像一般的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揭示出来。为了表现复杂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由此建立了浑然完整的象征体系。这些繁复重叠的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似的朦胧诗境,此意飘渺难寻。例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具代表性的诗篇之一,宋刊本列在首卷。自宋以来文艺批评家对这首诗便特别着意,穿凿附会,纷若聚讼。元好问、王渔洋诸人,早已发出过“独恨无人作郑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喟叹。整体看来,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有: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都是似有而实无,实无却又分明可见的。它们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而这情思,这意象到底是什么?是怀念亡妻?是追求生命的自由?是总结自己的人生?亦或是悼念李德裕?这便又体现出了李商隐无题诗在境界和情思朦胧的同时,也往往具有多义性。

(二)感伤的情调

“李商隐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悲剧氛围中,这种‘沦贱艰虞多’的身世境遇,再加上敏锐而纤细,内向而缠绵的,多愁善感的性格气质,使他对人生悲剧有极为丰富深刻细腻的感受。而他屡寄戎幕,远离家世,在独居异乡的漫漫长夜中,又正有充裕的时间来洗涤品味思考人生。”[5]李商隐的无题诗感伤而凄艳,虽然多以爱情为题材,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仅仅有爱情的不幸,还隐含着人生遭遇的坎坷,政治生活的无奈。例如《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全篇写男主人公“梦为远别”醒来后思念对方的心境。但那种殷切期待中只迎来“空言”和“绝踪”的失望,那种已隔蓬山,更复远离的间阻之感。李商隐在事业追求和朋友交往过程中,都曾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体验过,所以诗中所表现的那种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凄迷心境,感伤情调,也就并非单纯由爱情失意所引起。

(三)浑融的风格

李商隐作为唐诗兴盛时期的最后一位具有独特艺术成就的杰出诗人,对前辈诗人诗歌的艺术风格有很强的学习与继承性。特别是他的无题诗,所形成的是在晚唐诗歌发展潮流中,总结吸取前代艺术经验并加以提高的浑融风格。

1.对杜甫诗风的继承。宋人蔡启在《蔡宽夫诗话》中说:“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之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确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所达到的浑融境界,在艺术上可以和杜甫的诗歌浑成境界遥相呼应。就李商隐的那些主旨难解的无题诗来说,里边所郁结的感伤情绪和杜甫诗歌中的沉郁之气有着相近相通之处。

2.对李贺诗风的继承。李商隐无题诗对李贺诗风的继承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在诗歌意象的创造上,还是在遣词用句上,我们都能从中发现李商隐学习李贺的痕迹。李贺的诗歌重视对感官的刺激,创造出许多离奇险怪的意象,李商隐精心结撰,才思绵密,他的无题诗选择那些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最为接近的美丽意象,并赋予其强烈的感情。

五、总结

李商隐的无题诗开拓了一个全新而富有特色的新体式,虽然这些诗的社会意义不及杜甫、白居易的诗,甚至不及他自己的政治、咏史诗,但是它们对心灵世界的剖析与解读,对情感世界的表达与宣泄都是其他诗歌无法比拟的。李商隐无题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历代学者对其研究更是从无间断,它们的价值与艺术表现的独到之处一一被挖掘出来,纵使各家在选诗、评点、笺注等方面观点不一,但大多都各具特色,见解巧妙。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势必能从这些无题诗中领略到更多的精华。

[1]杨柳.如何确解李商隐诗——评近年来研究李商隐诗的一些问题[J].人文杂志,1980(6)

[2]王蒙.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无题诗的结构[J].文学遗产,1995(3)

[3]姜伯勤.试论陈寅恪先生《〈李义山无题诗试释〉评语》与学术理性精神[J].学术研究,2000(12)

[4]张建国.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特征[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6)

[5]刘光磊.论李商隐的道教无题诗[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

猜你喜欢
流莺李商隐无题
嘲桃
惊蛰
石榴
我爱记诗词①
苏堤清明即事
无题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