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石油高校人文与科技互渗的艺术教育模式——对公共艺术课程的规范化思考

2013-08-15 00:45鑫,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0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体系石油

刘 鑫,苏 燕

刘鑫/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黑龙江大庆163318);苏燕/东北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庆163318)。

一、石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开展的现状

当前,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特征日益显现,培养积极创新的综合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任。石油高校围绕着石油资源设置专业,以工科为主,人才培养模式多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石油人才,正在朝着综合型大学发展。如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院校,突破了原有的石油特色专业,开办了中文、外语等人文专业,同时在公共选修课上也扩展了音乐、文学、摄影等多方面艺术课程。当前多数石油高校转换办学思路,处于综合型大学的转型期,正在朝着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目标前进,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部分石油高校对人文与科技的互渗-融合教育理论研究不足,忽视了公共艺术课程规范性建设问题。只重视技能的训练,缺乏审美及人的全面的发展培养,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多有存在。实施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目标工程,仅靠几个新办人文专业或者数十门公共艺术选修课是难以实现的。

第二,公共艺术选修课程设置缺乏体系性。虽然石油高校都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但大多数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都是根据现有教师的个人所长而设置,比如声乐专业教师开设声乐课,中文专业教师开设古诗词鉴赏,擅长书法的教师开设书法课等等,课程设置少且内容单一。学生选课的时候没有得到良好的课程体系指导,公共艺术选修课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兴趣爱好课。

第三,多数石油高校对公共艺术课程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教师艺术素养有待提高。由于投入经费不足,相比石油专业教师,公共艺术课教师几乎没有外出进修、校级交流等项目。石油高校艺术人才相对缺乏,某些公共艺术课程教师自身艺术专业素养不高,甚至让没有艺术专业学习背景,只是有艺术特长爱好的人员从事教学工作。一些科班出身的艺术专业教师多年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认识,导致知识陈旧,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公共艺术课程规范化是推动人文科技互渗教育的重要途径

公共艺术课程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的重要途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指出“通过艺术类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1]石油高校作为我国培养石油人才的特色高等院校,在积极开展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中必然要结合实际,努力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效果和作用,加强公共艺术课程规范化建设。公共艺术课程的规范化建设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抓好“精品课”建设,做好教学评估工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艺术课程规范化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面对石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首先,要加快引进优秀的公共艺术教育人才。一门精品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造成的,需要教师长时间地锤炼,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要求担任课程建设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因此,要注重引进人才的学历层次、教学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此外,石油高校要自主加强培养已有教师,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专业艺术教师队伍,鼓励公共艺术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支持公共艺术教师参加校际交流、访问考察等活动。从事公共艺术教学的教师要提高认识,不断加强自身的全面修养,不断地向各类学科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以确保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多次举办高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多所高校千余名教师,较全面地学习了音乐美学、音乐欣赏、中国文学、文艺理论等艺术及人文学科的课程,为更好地从事公共艺术教育事业打下了良好的根基。部分已设置有人文、艺术等专业学科的石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已有资源,邀请聘用专业教师承担公共艺术课程,还可以聘用社会艺术团体的艺术家参与本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从而补充本校艺术教师的不足。

(二)构建规范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规范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近几年来,各石油高校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对在校大学生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进行专业的教育和指导,学生的人文素质明显提高。但总体上讲,课程的设置还缺乏整体考虑,尚未形成规范化的体系。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应紧紧围绕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解决各个教学环节中的问题,真正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教学过程,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和艺术素质。

一个规范的课程体系,必须有一支队伍长期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手段、精心编写和完善教材,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优化,才能使其规范化。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艺术教育,它的课程内容不仅有音乐、舞蹈、美术,还要有文学、历史、美学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知识。当然,课程体系建设应当有所侧重,而音乐作为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涉及了文学、历史、建筑等多项学科,应当成为公共艺术的基础学科课程。例如,南京大学的陈晓艳老师曾经提出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根据“音乐基础知识”的内容要求,开设“基础音乐理论”和“音乐简史”两门课程,主要讲授识谱、基础乐理知识和中外音乐史知识;根据“音乐作品鉴赏”的内容要求,开设“交响音乐作品赏析”、“民族器乐基础与赏析”等课程,主要讲授各种音乐作品的鉴赏知识;根据“音乐艺术实践”的内容要求,开设“声乐”、“钢琴”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艺术修养。[2]

(三)加强公共艺术精品课程的建设

加强公共艺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公共艺术课程的规范化。《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逐步使艺术课教学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力争经过3-5年时间,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类课程”。[1]精品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对课程建设提出的最高标准与努力方向。相比石油高校工科专业课程,公共艺术精品课程则应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突出自身特色,如史论类课程、欣赏类课程、表演实践课程等都可以打造出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在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可以发挥名师优势,可以使用原创型精品教材,可以具有极富特色的教学艺术,可以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总之,公共艺术精品课程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学科实力和优异的教学质量,同时,公共艺术精品课程应当积极吸收世界科技、文化的最新成果,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精心打造公共艺术精品课程,满足人文艺术教育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国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简史、古诗词鉴赏、书法等公共艺术基础课。但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而言,短短的32学时只能泛泛地讲述,甚至某些内容仅仅一带而过。在短时间给学生灌输大量艺术知识,学生一时间难以消化、理解,容易挫伤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无法达到人文艺术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加强公共艺术精品课程建设尤为重要。如北京大学的严宝瑜教授开设的音乐公共选修课 《贝多芬专题》,每学期都有350余人选课。当然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前来听课而不要学分的学生。可见,一个精心设计,全新打造的精品课程,即使是一个学期的课时也能够讲解充分,讲解透彻、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流派及其特征。

(四)开展科学的课程评估工作

开展科学的课程评估工作,促进石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完善。高校课程评估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重要的教学总结及交流活动,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健全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才能确保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的质量。

首先,要做到严格申报和评审公共艺术课程。为有效地开展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在每次开设新课之前,学校都要明确规定申报条件及要求,并组织专家组对所申报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试讲评审,并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公布评审结果。其次,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组织专家组对公共艺术课程进行中期检查,不仅对课堂教学各项指标进行评估,还要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听课的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生动精彩,获益匪浅,则是优质课程的首要确定因素。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课程规范化的建设是推动石油高校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的重要途径。诺贝尔获奖者李政道曾指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3]人文与科技的综合力量毋庸置疑,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新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石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只有切实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全面保障人文与科技互渗教育新模式顺利展开,为国家持续培养综合型创新型石油人才。

[1]教育部关于印发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 年)》的通知[S].教育部政报 ,2002,6:252-257,24-27

[2]陈晓艳.略论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音乐教育,2002(12):8-10

[3]罗良清.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4)

[4]朱鲁军.加强艺术类精品课程建设搞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2):52-53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课程体系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