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2013-08-15 00:45魏娇娇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0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

魏娇娇

魏娇娇/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助教(河南郑州450000)。

一、流行文化的含义

流行文化并不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会有相对于这个时期的流行文化。它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在广义的描述上,它是“时装、时尚、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1]

在市场经济、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现象的影响下,具有“象牙塔”之称的大学校园,已不仅仅是进行学术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成为一个飞扬青春活力、引领时代潮流、彰显个人价值的地方。流行文化在特定的大学校园里,即表现为符合在校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由大学生充当主要参与者和传播者,并被大学生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形式多样的文化。它形式新颖,符合大学生好奇、标新立异的心理特点,涵盖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符合大学生的需求。

二、流行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的主要表现

手机短信文化:随着科技的创新,全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及3G时代的来临,手机己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变成信息文化的传播者。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是人手一机,手机短信的方便快捷、价格低廉、以及短小精悍、趣味洋溢,使它成为大学生日常沟通、传播信息的最主要手段。他们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或音频这种以手代口、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来动态互动、传递信息,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QQ和飞信文化:QQ和飞信作为一种快捷高速的交流方式深受大学生喜爱,和以往不同,学生之间有什么事情需要通知,不再面对面或“挨家挨户”地通知到位,而是借助QQ或飞信,点击群发,则一切到位。大学生还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讨论自己的学习工作、个人情感等,如他们可以记录所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思想情感。

多样的网络文化:以人人网、开心网、校内网等网站为代表,他们抓住大学生喜欢突出个性、张扬自我的特点,吸引了很多高校大学生以实名制加入注册,朋友间可以互相分享日志、照片以及互相玩一些网上的游戏,增加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

影视娱乐文化:欧美影视剧作为西方强势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媒介的传播、全球化的营销策略,一直拓展着海外市场。大学生善于思考和理性分析,因此,紧凑复杂的剧情、信息含量大、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的美国影视在大学校园里十分火爆。比如,《阿凡达》的所向披靡,《盗墓空间》的好评一片,Lady Gaga在大学校园里的无人不知。同时“韩流”也在我国大行其道,深受大学生欢迎的韩流文化主要体现在影视、音乐、服食、游戏等各个方面。如韩剧《蓝色生死恋》《大长今》《咖啡王子一号店》等给大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韩国的Hip-Hop、电子音乐、摇滚乐等,不断吸引大学生关注的新潮曲风,以及青春靓丽的韩国歌星,如Super junior、Big Bang、RAIN,当然还有近来红遍全世界的江南style“鸟叔”,等等。除去国外的娱乐文化影响,国内这些年出现的一些大型选秀节目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大学生所喜欢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火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以及实现个人梦想的《中国达人秀》,等等。这些节目用轻松怡情以及刺激视听的方式传达出了深度意义。大学生在看这些节目的同时,一边讨论节目中当事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一边也在思考验证自己和亲朋好友的价值观。节目中那些平凡而富有才华、用爱和毅力支撑自己并渴望成功的普通人,满足了大学生追求梦想和实现奇迹的精神内涵。

“恶搞”文化:“恶搞”是指对严肃主题的解构、颠覆、重组,以达到喜剧或讽刺效果的娱乐文化。大学生恶搞事件层出不穷,既有影视恶搞,如集各种无厘头搞笑段子与一身的“武林外传”“元芳体”被众多大学生追捧和效仿;也有音乐恶搞,如周杰伦的“千里之外”被恶搞为“欠我十块”,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被恶搞成集体广场舞,韩国鸟叔的江南style被恶搞成各种style版本;还有雕塑恶搞,如“立马滚蛋”“大裤衩”“读书顶个鸟用”,等等;更有文学恶搞,名曰“梨花体”的诗歌流派就是典型,当然还有恶搞诗人杜甫的。大学生把恶搞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原本无可非议,但网上越演越烈的恶搞风,如恶搞红色经典、古典名著、历史人物等行为,已经造成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亵渎,失去了一定的道德底线,对大学生造成了精神污染。

三、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第一,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网络文化、拇指文化、影视文化、选秀文化等多种流行文化形式交相而来,为大学生创造了一种共享文化空间,满足有不同经历、不同问题的大学生群体需要,让大学生处在更加直观易懂、活泼生动、海纳百川、丰富多彩、兼容并蓄并且乐观向上的生活环境中。流行文化时尚新颖的求异性、身临其境的互动性、开放创新的跨文化性,让大学生有了更多表现自我精神状态和心理需求的形式和空间。再者,流行文化紧随社会变化,并且有自己的专有词汇、用语符号和沟通方式,它所传播的积极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激发了大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和体验的热情,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情感沟通方式。同时提供给大学生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信息,成为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的“调节阀”,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合作。如“超女”“我型我秀”及“梦想中国”等娱乐节目之所以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正是由于这些流行舞台化解了大学生单调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文化空间,成为大学生群体自我认同、自我扩展、融入社会的重要载体。

第二,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过程。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掌握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慢慢地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流行文化通过跨阶层、跨地域和跨民族的文化交流,逐渐地渗入到大学生群体中,为他们提供许多新信息、新观念、新思想。大学生通过流行文化这个“温度计”,感知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并从他人的经验阅历中获取养分和精髓,拓展了自己的心灵空间和精神空间,使大学生的社会性得到空前延伸和发展,实现了大学生与社会的全方位接触。同时,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也是大学生对传统思想观念叛逆、颠覆、融合、互动的过程。在流行文化本身新异性的影响下,大学生不再背负社会地位、经济收人、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外在因素的干扰,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标准化、整体化、同步化、集中化的禁锢,而是积极地变被动为主动,从容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彰显自己的个性和主体意识,积极地充当起社会参与者和创造者的角色。不仅在流行文化中找寻乐趣、释放压力、宣泄情感、塑造思想、润泽内心,而且通过流行文化这个“切入口”聚合自身力量,发展和创新社会文化,向社会显示自我的存在,使自身的社会性得到空前延伸和发展。

第三,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大和对个人素质要求的提高,大学生面对着诸如求学、就业、婚恋、人际关系等许多问题,他们无法释放内心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但对于求新、求奇、求异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摆脱传统约束、冲破陈规陋习、表现潇洒自我、赢得别人关心,恰好流行文化的一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在大众面前展现自己形象才华的绝好机会,缓解了现实生活的枯燥压抑。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流行文化,让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东西,可以在精神世界里暂时得到某种替代性的满足。他们可以尽情地宣泄情绪、安抚痛楚、消除忧愁、平衡心态。比如,影视音乐带给大学生震撼性的视听冲击力;服饰美容迎合大学生追求美的感觉;网络游戏让他们充分享受到“虚拟暴力”的兴奋;而平民化的选秀节目,更使大学生从中得到一种反抗的愉悦。

四、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第一,模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流行文化中对权威和经典事物的恶搞,还有众多曲调怪异、语言粗鲁的网络歌曲的弥漫,以及“得过且过”“享乐至上”的宣扬,模糊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它所夹杂的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虚无主义,使大学生陷入一种价值失衡的无意识状态中。传统主流文化中所推崇的“榜样力量”和“英雄主义价值观”,已不再被大学生追随崇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以此来逃避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虚妄地建构着心灵的伊甸园,寻求无争无忧的理想状态。流行文化过分强调高消费享受,不追求精神超越,只专注于以个人欲望为中心的精神快乐体验,比如,躯体快感的满足、精神的休闲或心理的补偿,它以“润物无声”和“迅雷不及”的轻松快乐姿态赢得了大学生的欢愉,打乱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节拍,极大地削弱了集体利他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公民意识。使大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和目标,精神世界处于信仰模糊的真空状态,甚至产生了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

第二,淡化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曾经享有绝对权威的传统文化和政治文化,在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的流行文化冲击下开始消解,导致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的边缘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比如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修身齐家思想;推崇仁爱,倡扬厚德载物的理想人际关系思想;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等等。这些都正在被美剧的“个人英雄主义”、韩剧的“纯情浪漫”所替代,被流行音乐、“恶搞”文学的风靡和电视剧的媚俗所解构。这些都淡化了大学生对远大理想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造成大学生刻意远离政治,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现实和享受生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流行文化中没有绝对宣扬政治立场的对错,它大多情况是在感性地关照个体世界,让人们尽情享受现实生活。这恰恰迎合了大学生厌倦理性单调的政治化生活模式,在政治失语的同时寻求新的价值依托的政治文化心理需求。因此大学生易于被流行文化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对我国主流政治意识产生怀疑,成为缺乏思想深度、没有政治信念、丧失批判精神、价值追求浅显的人。

第三,扭曲大学生道德取向理念。流行文化片面强调人的道德价值和精神追求,宣扬只求当下快乐的道德虚无主义,使得大学生不再盲目崇拜“英雄”、不再盲信“圣人道德”,不再轻易抛洒热血,不再随便奉献灵魂,放弃了自己的道德追求,变得更加关注现实、关注自我,造成道德社会化的偏离。比如,大学生滋生的“读书无用”、“学得好不如生得好”的个人享受主义;受电视网络征婚影响,发出“做的好,不如嫁得好”、宁做“小三”,不嫁经济适用男的感慨,甚至出现数以百计的女大学生以选美般的态势应征富豪征婚的闹剧;更有为博眼球,追求商业经济效益,打着“行为艺术”的旗号,进行“肢体写作”“美女广告效应”的媚俗、恶俗、庸俗表演等等。在这些流行文化所构建的平面化、平庸化和享乐主义的感性世界中,大学生变得重物质轻精神,重实惠轻道德,丧失了现实的责任感和道义感。

流行文化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和加强民主化的作用,给予了大学生多样的生活色彩,也推进了我们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扩展。但同时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它附带的庸俗性、娱乐性的弊病,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扭曲、信仰的坍塌、道德行为的失范和理想的迷失。所以我们应该用唯物辩证的思想理性审视流行文化,对于它要正面应对而不放任自流,要积极利用而不消极抵抗,要使大学生能健康融入其中而又不颓废其中,以达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流行文化的现实影响。

[1] 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3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