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与《音乐之声》的相似点探析

2013-08-15 00:45孙文倩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家庭教师简·爱夏洛蒂

孙文倩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给世人展现了一个勇于与自己命运作斗争,不甘向现实低头的一个女性形象,对当时乃至现在的世界文坛,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音乐之声》是一部改编自玛丽亚·冯·崔普的真人真事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的戏剧作品,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之后被改编成电影,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其中修女玛丽亚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为世人津津乐道。这两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极具女性独立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更突显出两个女主角的善良、坚强和独立。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三个方面来剖析两部作品的异同。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己的生平经历而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她5岁时,母亲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微薄,勉强维持他们兄弟姐妹六人的生活,可以说夏洛蒂的童年是艰苦而凄凉的。后来她曾经当过家庭教师,但因为最终无法忍受贵族小姐对她的欺凌与侮辱,而放弃了这项职业。之后在意大利的求学经历促使她走向文学的道路,才有了《简·爱》这样一部文学巨著。夏洛蒂·勃朗特将她自己的生活经历掩盖在了简·爱这个名字之后,所以作品中简·爱的生活经历与夏洛蒂·勃朗特是惊人的相似。

《音乐之声》的创作灵感也源于真人真事,现实中的原型名字就叫玛丽亚,她2岁丧母,9岁丧父,表姑作为养母伴她长大。大学期间,一位神父向她布道,从此改变了她的信仰,去本笃会的侬柏格修道院担任实习修女,之后去盖尔·冯·崔普爵士家当辅导教师,而后与爵士相爱结婚,成为了七个孩子的母亲。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他们组成了一个家庭乐团,之后又为了躲避纳粹的搜捕,在欧洲进行巡回表演。这个真实的故事就这样被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1965年被罗伯特·怀斯翻拍成电影,并获得多个大奖,到现在依旧是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的精品。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的内容并非虚构,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二、作品中的人物背景

两部作品的男女主角背景很相似。《简·爱》中,女主角是一个孤儿,在舅舅里德先生家寄养。舅舅去世后,她受尽舅妈和表兄的打骂欺负,之后被送入劳渥德慈善学校,恶劣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校长布洛克尔赫斯特的责难都是她悲惨童年生活的写照。而《音乐之声》中,影片从玛丽亚生活在修道院里开始,虽然没有对她的童年生活进行过多描述,但没有了父母的疼爱,家庭的温暖,可想而知,玛丽亚的童年也是凄凉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两人的成长环境极其相似,而环境对性格的形成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简在劳渥德慈善学校的这段时期,是她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她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玛丽亚在修道院里受到种种规则的约束,也使她原本开朗,奔放的性格受到压制。因此,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有着凄惨的童年。而命运影响性格的形成,特别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事情,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着巨大且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是一个富有的庄园主,他经常出外旅行,而家中事务也多交于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阿黛拉·瓦朗是罗切斯特的旧情人留下的孩子,她是简的学生。正是因为这个孩子,简才来到这里当家庭教师,因而才有了之后的精彩故事。而后疯女人的出现,我们也了解了罗切斯特是一个有妇之夫。在《音乐之声》中,男主人公冯·特拉普,他是一名上校,因为公务原因经常外出,而妻子的去世,让他不断地在为七个孩子寻找家庭教师,玛丽亚因此才出现在了他日后的生活中。罗切斯特与冯·特拉普,这两人生性傲慢,对人淡漠,阴郁冷酷,性格上的相似,与他们俩都缺少家庭生活的温暖有关系。妻子的疯癫与死亡无不给这两个男人以重创,而简·爱与玛丽亚的出现,又给予了他们莫大的温暖和最宝贵的爱情。因此,这两部作品的男主人公虽然都有着高贵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但最后都深深地爱上了相貌家室都极其平凡但性格善良,而且坚强独立的女人。

三、作品的故事情节

《简·爱》和《音乐之声》这两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赢得大家的青睐,除了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打动人心之外,更重要的是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尤其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更是令人唏嘘,感人肺腑。两部作品的情节安排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其巧妙的情节布置不仅使人物形象丰满,还凸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下面就分析一下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妙。

(一)男女主角的第一次见面

在这两部作品中,爱情的发生并不是一见钟情,浪漫唯美的。简·爱离开劳渥德慈善学校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而玛丽亚也是从修道院出来,以家庭教师的身份进入到特拉普上校家的。两人相貌普通,身份卑微,而遇到的男主角又都是身份高贵显赫,社会地位极高的人,他们高大威武,性格怪异,不易接近。罗切斯特第一次见到简爱,直接拒绝了简·爱帮助他的好意,当知道她是家庭教师之后还是不屑一顾,甚至没有再看她一眼。而《音乐之声》中特拉普更是直接让玛丽亚转身,上下打量,不满之意溢于言表,并说她不像是当家庭教师的,让她在见孩子之前,去换一套衣服。所以两部作品中,男女主角的爱情火花并不是在故事的开端就点燃了,甚至可以说男主角对女主角的态度是蔑视、反感的。

(二)男女主角的互相吸引

在这两部作品中,爱情的发生并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不知不觉,娓娓道来。而且两部作品,都有一个美丽且家世显赫的女配角出现,才使得故事发展跌宕起伏,紧扣人心。简·爱与罗切斯特虽然互相爱恋,但是两人都没有互相表白,而英格拉姆小姐,与罗切斯特无论从相貌还是家世,都可称得上般配,这让简感到了无助,她决定去爱尔兰。而罗切斯特却利用要结婚的假消息刺激简,爱情的力量让两人无法继续伪装,“如果咆哮的海峡和二百英里左右的陆地,把我们远远分开,恐怕这根情感交流的弦会折断,于是我不安地想到,我的内心会流血。至于你——你会忘掉我。”“罗切斯特先生,硬要让我永远同你分开,使我感到恐惧和痛苦。我看到非分别不可,就像看到非死不可一样。”“你——你这古怪的——你这近乎是精灵的家伙——我像爱我自己的肉体一样爱你。你——虽然一贫如洗、默默无闻、个子瘦小、相貌平庸——我请求你把我当作你的丈夫。”[1]在《音乐之声》中,玛丽亚与特拉普的爱恋也如潺潺溪流,沁人心脾。当玛丽亚看到特拉普弹着吉他和孩子们一起唱歌时,她眼神里透露出无限温暖,而舞会上,玛丽亚会因为和特拉普跳舞而脸红。知道他要与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失望的表情,更凸显出了玛丽亚对特拉普的爱慕之情,也表现了她的善良与无奈。而特拉普在看到玛丽亚回来之后,脸上难以隐藏的喜悦,得知她要在下一个教师来之后就走,那惆怅的眼神,也可以看出他早已离不开玛丽亚了。直到夜幕下,特拉普深情地望着玛丽亚说,我不能和一个人结婚而心里却爱着另一个人,故事进入高潮。所以,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部作品曲折离奇的情节安排,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冲突,也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三)女主角的离开

浪漫的爱情并非都能一帆风顺,同样对于这两部作品中的女主角而言,爱情虽然美好,但并没有让她们失去判断力。在《简·爱》中,简和罗切斯特在即将走向婚姻的殿堂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打破了她美好的梦想。那个疯女人是罗切斯特的妻子,而他却向她隐瞒了自己已婚的事实。简知道该是她离开的时候了,虽然罗切斯特与疯女人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但简不愿意成为第三者,甚至是见不得人的情人,她追求的婚姻是平等,自由的。而在《音乐之声》中,当玛丽亚发现自己已经爱上特拉普的时候,她感到这是有罪的,她已献身于上帝,她要终生为上帝服务,他们俩相爱是错的。另外她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配不上特拉普,而且特拉普身边已经有了男爵夫人,他们俩的婚姻在世俗人眼里是那么地门当户对,况且男爵夫人也已经察觉出了他们俩之间的情愫,玛丽亚清楚自己不能做破坏别人婚姻的第三者,更不能任由这样不道德的情感肆意蔓延。所以她也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甚至没有向特拉普和孩子们道别。

(四)女主角的回归

这两部作品中,女主角的离开是故事引人入胜的关键。如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那么会有多少人为简和玛丽亚的悲惨命运而伤心,这无从考究;而这两部作品能否像现在这样为人们津津乐道,源远流长,也无处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部彰显女性独立主义色彩的作品,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能引起大家共鸣,因为所有人都向往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女主角的勇敢回归更进一步展现了女性在那个时代下,努力争取自己幸福的决心和勇气。简在离开罗切斯特之后,并没有因为爱情的失败而后悔,尽管生活困苦,但她还是能乐观对待,当再一次面对别人的求婚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和婚姻,所以选择回去面对她最爱的罗切斯特。即使那个曾经让她痛彻心扉的人,现在已经因为大火失去了所有的一切,没有了财富和社会地位,甚至眼睛也瞎了,简·爱还是义无反顾,她要做罗切斯特的真正的妻子,她要做他的眼睛。简不甘由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性格,还有她的独立,她的勇敢,都为现代女性树立了榜样。而在《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回到修道院之后,所有的人都看出了她的变化,她不再唱歌,终日祈祷,但安静的教堂没能给她带来内心的安宁,想念的痛苦时刻吞噬着她,院长嬷嬷鼓励她“男女之间的爱也是神圣的。”“如果你爱这个人,并不代表你少爱上帝了。”“教堂的高墙不是用来回避问题的,你必须去面对。”“你必须去寻找答案,你必须回去。”[2]所以,玛丽亚在院长的鼓励下,回到上校家,当面对特拉普时,男女主角眼中的无奈和迷茫是无法掩饰的,最终两人终于携手,步入婚姻生活。玛丽亚也如简一样,知道婚姻的幸福并不是金钱带来的,所以即便特拉普被法西斯所迫害,没能给她带来稳定的生活时,她也心甘情愿,与他一起,带着孩子,逃往瑞士。两部作品中,女主角对爱人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纯洁爱情,也是它们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四、结论

《简·爱》与《音乐之声》两部作品虽然创作在不同年代,但作者创作的源泉都来自于真实的经历。夏洛蒂·勃朗特将自己的灵魂赋予了简,她自己的性格通过简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活的历练让夏洛蒂过早成熟,她知道女性必须要懂得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将自己对爱情和幸福婚姻的追求,也给予了简,简最后的幸福,正是她现实中一直向往的。可以说夏洛蒂成就了《简·爱》,而女主角简·爱却实现了夏洛蒂的梦想。在《音乐之声》中,玛丽亚的真实故事被一次一次地搬上百老汇的舞台,一直到被拍成电影,这个真实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直到现在也在温暖着大家。所以,这两部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真实生活的经历。其中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简和玛丽亚身上共同的性格特征,即独立,坚强,叛逆,对平等与纯真爱情的追求,对自己的爱人不离不弃,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大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方面,两部作品的故事情节安排巧妙,曲折动人,环环相扣,从见面到相爱,再到离开回归,最后走进婚姻,无不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这也是两部作品能够一直享誉到今天的原因,可以说玛丽亚是以简·爱为代表的西方新女性形象的继续和延伸。

[1]Charlotte Broate.简·爱[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音乐之声(光盘)[M].南昌: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2000

[3]罗瑜.《简·爱》与《音乐之声》的女性人物与情节对比分析[J].电影文学,2012,(12)

[4]王文渊.影片《音乐之声》女主人公玛丽亚性格特点及其现实意义[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7)

[5]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家庭教师简·爱夏洛蒂
借钱不可尽力
A 17-year-old helps to feed 12,000 homeless people
精灵当家⑰ 家庭教师
in class
永远不要停止相信自己
家教热现象透析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