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参政及其前景探析

2013-08-15 00:45翟佳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参政舆论公众

翟佳雨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通过数据表明,微博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使舆论平民化、大众化,为越来越多的公众能够“言所想、抒所感”搭建了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舞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党政部门,开始借助微博参政。在初创阶段就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一方面能拉近政府机构与公众的距离,另一方面提高信息发布效率,缓解舆论压力,提高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一、微博参政的含义及特点

微型博客,简称微博,最早出现于美国的Twitter,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中国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自此,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以其草根性和便利性,刮起一阵强有力的微博风,席卷整个中国社会。正是由于微博的独特魅力——只言片语就能表达自我情感,不需要较强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为大众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

2010年,公安系统率先运用官方微博,以期实现与民众点到面的交流,微博参政由此拉开序幕。截止2012年12月,随着微博普及到党政机构的各个领域,经过新浪官方认证的政府及官员微博已达到4万个,覆盖全国各个省市各级行政事业部门。微博参政,即是微博政治参与,指微博博主和受众通过微博互动,完成参政、议政、处理政务的过程,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政府的决定以及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微博的亲近性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一股极其特殊又十分重要的参政力量,这是推动我国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它拉近了政府机构与百姓的距离,更多的政府部门听到了民众的诉求。从内涵上讲,微博参政是指微博作为媒介,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议政、处理政务的活动,是网络参政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公民表达民意的新渠道。对于普通公民而言,他们可以在微博中随时随地对刚刚发生的社会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微博是抒发个人真实情感的乐园,属于公民沟通体系;而对于各级党政机关和官员来说,微博则是公民利益诉求的便捷通道。

实时沟通实时监管的新渠道。网络以其信息传播的高速性拓展了信息发布的广度,而微博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高效工具,以其强大的即时沟通功能,使突发事件和紧急危机得以及时发布,为困境中的公民获得政府的及时救援提供保障。

二、微博参政的优势及其弊端

与传统的大众媒介的官方舆论相比,微博参政则彰显出强烈的民间色彩。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动模式,在其发展阶段向我们展现了多元化的优势。在整个政治参与体系中,微博起到了推动当今政治沟通、政治互动的作用。微博问政当前虽然还不是一种制度化的问政方式,但是起到了体制外的沟通作用。受众在这个平台上的信息发布、投诉举报、问题咨询、建言献策,可以成为政府部门倾听民声、解疑答惑、处理问题的重要来源。

首先是拉近了政府机构及其官员与民众的距离,开启了亲切平等便捷互动的新模式。它不仅创新了政治沟通的渠道和方式,还大大缩短了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和民众之间的距离,拓宽了政治沟通的内容与范围。与20世纪80年代末的省市长热线相比,今天的政务微博为公民表达民意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微博的出现,让普通公众能够利用网络,仅需几句简短的话语就能道出个人心声,更是让政府机构与公众的距离缩小,对话平台更加方便快捷。

其次是及时发布消息,给民众第一手的真实资料。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三大媒体相比,通过微博发送内容以秒实现实时更新的传播速度上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达到了“零时差”程度。在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上,微博传播时效性显得尤为突出,是传统媒介甚至新闻网站无法媲美的。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次日23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微博发布确认赴日救援的消息。随后救援队微博管理员连续发布22条微博,发布具体救援细节。此后在救援队出发5天内不断更新,共发布300余条被广泛关注的微博,让国内的网友第一时间了解救援前线的情况,及时看到被困家人的安危,并发送对灾区公众的关切和祝福。

最后是缓解舆论压力,实现舆论畅通。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党政机构的举措很难完全满足公众所需,民众也必然有所言。如果尽可能加速政府信息发布,使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政府机构的工作状况,并及时与其进行沟通和反馈,就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避免公众与政府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舆论压力,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

尽管微博彻底改变了网络时代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方式,它的广泛应用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个人互联网互动推进了一大步,在微博呈现诸多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的缺陷也日益凸显。

第一,政府的信任危机。每一次轰动事件的曝光,都会引发社会公众对党政机关及其官员的不信任。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的网友被广泛关注,这个年仅20岁的女孩自称住着大别墅,开豪车,其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经理”,由此引发出大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继而是严重的信任危机,公众开始质疑红十字会这个慈善机构对社会捐款的流向问题。微博的舆论力量再次显示了它的强大,这样的微博参政行为给了政府不小的压力。郭美美事件曝光后不久,民政部就出台相关规定,要求重大捐赠必须在24小时内公开并且公布捐赠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

第二,虚假信息垃圾信息泛滥,混淆视听,影响政府部门的决策。微博使用门槛低和字数限制使大量未经加工的信息进入实时传播,从而影响了信息传达的完整性,给微博参政带来了负面影响。美国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数据表明,超过60%的中国网民表示倾向于相信和传播负面新闻,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这称之为“坏消息综合症”。很多时候,轻轻转发一个微博,通常不经过思考不经过论证,仅仅依靠个人的直观感受。如此庞大的信息超载信息浪费导致大量有效信息被湮没,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提取有效信息的难度和成本加大。

三、微博参政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

在微博参政的尝鲜阶段,在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微博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汇集民智,听取民意,排解民怨,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对微博参政的全面分析,来正确引导公众的微博政治参与,从而更好地促进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1.微博参政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现状良好,需要继续挖掘它的潜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党政机关和官员开通微博顺应了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潮流,符合当今国际多元化与开放性的发展,在信息公开是大势所趋的道路上,微博充当了良好的媒介,在政府机构与公众互动的平台上发挥了积极的功效。两会期间,从中央到地方,人大代表和委员通过微博发布两会消息和评论,直接与网民互动,成为两会报道的重要渠道,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同时,目前600多个党政机关微博在整个党政机构中占的比例还很小,在一定程度上还并未很好普及,所以,微博参政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2.微博参政发展经验尚有不足,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微博参政尚处于尝鲜阶段,目前党政机构及其官员的微博,很大一部分只是发挥着更新信息平台的功能,在其与公众的互动中,只是充当着倾听公众诉求,了解公众实情的作用,仅仅是拉近了政府机构与公众的距离,还未很好地服务于公众,发展现状与公众的期待仍有距离。合理科学地运用互联网运用微博倾听民意,化解民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微博平台快速有效地为公众排忧解难,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完善的问题。

3.微博参政已表现出不容小觑的作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突破。从上个世纪的上访到如今的微博发泄,公众维护个人权利,表达诉求的方式在不断简化。越来越多的公众借机利用党政机关和官员微博这一平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作为一种舆论媒介,微博仅仅停留在思想层次,无法突破实际运作,操作性不强,也就是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微博参政需要寻求一个突破,超越现在的政务运作机制,从而搭建好政府机构与公众互动的平台。

4.微博参政涉及的议题非常全面,需要正确的引导方向。由于微博的使用对象是所有社会大众,因此参与的议题包含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传统政治参与中的热难点问题,比如民生,社会保障,公平公正,城乡差距,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政治参与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极大展现了微博参政的优势。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很多专家学者在微博上得到了实名认证,通过参政议政,与广大粉丝的关注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公民的整体政治素质。

5.微博参政在立法方面尚有缺陷,应当依法建构微博舆论方面的法律政策。政府机构在关注微博参政影响力的同时,对微博参政涉及到的无立法约束也略有担心。无实名认证的微博,谣言和伪证会混淆民众的视线,别有企图的伪民意宣泄等等都会导致错误的舆论,是非并存的状况在微博参政中无时无刻存在着。因此,建立相关的法律政策,采取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采纳机制和沟通机制就显得极为迫切。不容忽视的是,这些法律政策的建构应当强调对微博传播的鼓励和宽容。即使有网民发布了不当言论,若无违法和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行为,只要在一定时间内做出修正即可,不应受到法律惩处。过严格的法律政策会打击受众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将不再敢于发表言论、不再敢于参政,这对刚刚兴起和发展的微博参政热情是不利的。

[1]中国网民数量达5.64亿,微博用户增至1.95亿http://tech.xinmin.cn/2013/01/16/18173770.html

[2]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J].领导科学,2010,(23):25-26

[3]程婧.微博问政: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课题[J].理论与改革,2011,(5):46-49

[4]郭华.网络舆论与公众决策的民主参与[J].青年记者,2010,(20):30-31

猜你喜欢
参政舆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颜回之乐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绍兴后期高宗对中枢体制的调整——以汤思退再次“兼权”参政为中心的考察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为谁参政?
——参政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分析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