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秘书腐败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3-08-15 00:45唐冬冬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职业化秘书腐败

唐冬冬,张 华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反腐败成为新一届党的领导机构上台以来的首要任务,面对当前严峻的反腐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不治理腐败将会亡党亡国。腐败,这一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社会现象,是危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健康肌体的毒瘤。反腐倡廉,清正风气,是我国当今乃至以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秘书腐败或者由秘书引发腐败的案件涉案的金额之大,牵扯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恶劣甚至比官员腐败问题更为严重。

一、秘书概念简单界定

以我国当代秘书学的相关研究来看,王千公等人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其职责是协助领导综合情况,研究政策,密切各方面的联系,办理文书档案、来信来访、会务工作及其他日常行政事务和领导交办事项。因而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这一类工作的人员,统称为秘书。常崇宜认为秘书既是一种社会职业,也是一种职务名称,是领导机关首领或特定领导者个人的助手。袁唯国主编的《秘书学》一书中将秘书界定为,秘书在我国现代主要是指党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院校内的一种行政职位,另一方面,秘书也是一种社会职业,是现代世界范围内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

由此可见,秘书不仅是一种行政职务,更是一种社会职业。这种认识对于我们在下文讨论秘书伦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提到的所谓“秘书腐败”问题,更多地也是指一种作为行政职务的秘书概念。

二、秘书腐败原因分析

秘书有其工作的特殊性,是一个介于权力领导核心和执行人员的过渡人员,工作环境复杂涉及面多,秘书腐败问题更需要打开视野,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秘书的从业环境、制度建设、社会观念、自身素养等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可就秘书腐败的原因按照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这样简单的分析框架展开。

(一)从工作前来看

1.传统“官本位”文化思想的影响。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动,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腐败是转型期社会的通病,是整个社会制度与文化双重机理综合病变的结果。”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相关体制机制不尽健全之时,继续在官场发挥影响力。我国传统的官场文化脱胎于封建社会帝王政治,发展在小农经济体制之中,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共同作用于整个封建社会,它不同于西方特殊的“官商二元化”文化,典型表现为“家长制”和“官本位”。人们把谋求官职、实现晋升、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等作为一生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千百年来,这种思想观念不断强化,已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产生了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个主宰中国社会数千年的人生逻辑,同时也成为制约人们人生目标取向的共同文化,对当代社会仍然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深深影响着现代秘书文化的构建,致使秘书从业人员“官”念过强而职业义务、服务意识相对淡漠,从而摆不正自己的角色位置,趋势逐权、以职牟利时有发生。

2.特殊的社会地位。秘书作为协助领导工作的服务人员,凭借自身亲近领导的客观优势,可为谋取个人私利提供便利,常常会受到下级干部的“特殊尊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秘书地位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往往将其同“马屁精”、“奴才”、“狗腿子”等具有贬义色彩的词汇联系起来,在表面对秘书的尊重态度之下,内心可能更多是对其的轻蔑。出于这种复杂的心理,很多人对秘书是“既爱又恨”,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对秘书也不理解、不尊重,把秘书当作“仆人”随意使唤,不珍惜秘书的劳动成果,随心所欲地差遣秘书;有的把秘书当作“挡箭牌”,转嫁来自群众的恨怒;群众将秘书视为领导的“狗腿子”,迁移对领导的不满,甚至侮辱其人格。“这些都极易让秘书感到委屈,自尊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失衡,逐渐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

3.市场经济的冲击,人文精神的迷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冲击了本已在“文革”等一些政治运动中被破坏的人文精神,社会风气腐化,道德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人们更加注重的是经济效率,金钱被赋予崇高的地位,人文精神所崇尚的价值、正义、伦理道德、信仰等也逐渐被忽视。“人文衰则制难立,制不立则行不轨。”人们在精神上承接父辈道德理想的幻灭,又被全社会的疯狂拜金和享乐主义所裹挟,被铺天盖地的物欲横流所灭顶。沉重的历史包袱和道德压力,使秘书们缺乏应有的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人文精神则逐渐衰弱变异,必然会在工作与生活上出现重权、钱、享受而轻法、德、责任的现象。开放的社会环境,西方的很多不良思想也借机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很多人的不平衡心理和不适应感,在传统伦理削弱,规制作用有限的情况下,多元化的思想填补了其不适应感,秘书腐败也就变得“心安理得”。

(二)从工作中看

1.权力的客观性。以公共行政的观点来看,公共权力可以基本分为两大类型,即决策权和执行权。秘书的职业特殊性,本身并不具备权力属性,其权力来源于领导授权和由此带来的秘书“权威”,其权力介于这两大权力之间,是两者联系的纽带。应当看到,权力本身具有支配、强制的属性,对人有很强的诱惑力。秘书腐败主要发生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只要权力发生运作,秘书的价值和存在才会得以显现。“权力运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它在客观上就能为掌权者带来一定的地位、荣誉和物质财富”,秘书腐败的发生是与权力的运作紧密相关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力本身具有的特殊属性是秘书腐败的客观原因。

2.秘书角色定位尚不明确。很多机关、事业单位之中,把秘书作为“准官员”或者“后备干部”的现象普遍存在。秘书也往往以官员自居,孰不知其权力来源于领导,另一方面,从业秘书人员普遍拥有编制并享有相应的行政级别,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有限的权力谋取私利,追求财富、地位,为个人升迁做好准备。社会上对秘书的“期望”也强化了秘书的这一行为,两者交织而恶性循环。一是以领导自居,沉溺于“当领导”的感觉,享受支配他人的过程,二是过于自卑,不敢贸然行事,唯领导“马首是瞻”,唯唯诺诺。

(三)从工作后看

1.缺乏有限的秘书权利保障机制。秘书的主要职能是辅助领导完成各项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后台一身汗,台前靠边站”,形象地说明了秘书工作,成绩是属于领导的,出了问题责任是属于秘书的客观现实。加之现有的体制框架下,缺乏明确而有效的对秘书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的机制,秘书的升迁去留很大程度上就取决领导的一句话,在巨大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工作压力之下,秘书往往会铤而走险,建立更多的关系,寻求更多的资源以实现对自己的庇护,并捞取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来满足心理的不平衡感。

2.非职业化的秘书职业机制。既然秘书是一种职业,就应该按照对正常职业的要求,建立一整套相对完备的录用、工作、监督、奖惩等机制。秘书工作往往与权力交织在一起,并未形成真正的非职业化的秘书职业机制,对岗位的权、责、利界定往往显得模糊不清,从业者的职业行为由于缺乏法制的规约而容易出现非职业行为,这就使秘书腐败具备了客观的条件和内在的动因。由于缺乏立法保障的非职业化机制,在客观上就为权力权利化、滥用盗用权利、权财交易创造了条件。由此导致秘书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工作价值和人生价值难以实现统一,从而使秘书心态的失衡,继而诱发腐败。

三、治理秘书腐败的对策分析

笔者认为可以在主观层面的伦理道德建设上和客观层面的职业化建设上,共同作用,内外兼具,为秘书腐败治理提供一些思路。

(一)在主观层面——秘书伦理道德建设

首先,“秘书职业伦理的道德范畴是从秘书职业道德经验和认识中历史地提炼出来的,它表现为一种道德力量,并能给人以巨大的道德约束力。”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伦理道德规范可以被用来加强秘书的伦理道德建设。儒家文化倡导人们要有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个人的能力修养要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将这种价值观念运用到秘书职业领域,可以在秘书从业者的主观思想层面建构一种关注社会现实,注重个人言行的意识,同时也为由于角色定位不明带来的混乱提供了解决之道,因而对秘书职业道德的要求就是不为私欲所动,不仅保持自身的廉洁自律,还要促使领导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其次,“秘书价值观,是秘书人员关于自身社会价值的认识、理解、感知,是秘书人员对秘书这一社会角色的整体把握,是秘书人员赖以承担秘书角色、从事秘书工作、进行秘书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秘书的价值观,是秘书人员不可缺少的灵魂。价值观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的约束力难以估量,树立科学、健康的秘书伦理价值观是遏制秘书腐败的重要措施。

最后,必须看到“道德行为,归根到底是道德主体的自律行为。道德自律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在于主体必须具备足够充分的善恶之辨意识。在主体善恶意识缺失的情况下,很难设想会有高度的道德自律。”强调加强秘书的伦理道德建设,就是看到了秘书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和伦理自主的重要作用,一切的外部制度建设只是遏制了人们的行为,却不能干预他们的内心,一旦制度出现有助于腐败的因素,腐败现象就会再次发生。

(二)在客观层面——秘书职业化建设

当秘书工作职业化时,其内部就形成了以职业为特点的机制,对秘书职业岗位的权、责、利作出清晰明确的界定,保证秘书履行义务,保障秘书的权力,以约束其成员遵守各项工作纪律,从而遏制腐败。秘书职业化所带来的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作内容规范化”、“工作程式规范化”。“工作技能规范化”和“工作环境规范化”这几个方面。

一是秘书立法,为职业化提供制度和法律保证。秘书立法就是要借鉴国家在对公务员队伍管理上的经验,制定秘书法,以法律的形式对秘书职业化体制的诸多重要理念、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作出一种刚性规定,使秘书的职业化管理有法可依,包括秘书的职业性质、角色以及社会地位;秘书职业的权、责、利界定、监督与保障机制;秘书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要求;秘书的从业资格和任免条件、任免程序和职业收入确定原则;秘书的社会保障机制;秘书的职业化管理体系与管理机构等等。

二是引进社会企业的秘书管理工作经验,实现秘书管理社会化。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的很多经验被政府部门吸收借鉴,如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强调市场企业比政府部门更有效率,应当引进、吸收市场管理的体制机制。在秘书职业管理方面,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的跨国公司更是走在了前面。我们要学习他们在秘书工作管理上经验,尝试在行政秘书领域大胆改革,为秘书“去行政化”,对秘书实行社会化管理,职业化管理。

[1]王千弓.秘书学与秘书工作[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

[2]张同钦.秘书学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袁唯国.秘书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吕锦如等.秘书腐败的机理与对策研究[J].嘉兴学院,2001,(9)

[5]余红平.秘书的社会困境与伦理困境—社会学与伦理学视角的秘书腐败治理[J].秘书之友,2008,(6)

[6]杨群欢.传统美德与职业伦理—中国当代秘书价值观的合理定位[J].学术交流,2008,(2)

[7]高湘泽.道德责任的主体必然性和合理性根据[J].哲学研究,2006,(3)

[8]杨硕林.职业化—防止秘书腐败的有效途径[J].嘉兴学院学报,2001,(9)

猜你喜欢
职业化秘书腐败
秘书不在 等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