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构想

2013-08-15 00:45唐玉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材高职

唐玉凤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是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了解本专业领域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并有一定专业技能。但是,大部分的高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认为英语不是自己的专业课程等原因,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英语课堂是他们接触英语的主要时间和场所。因此,进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这对整个高职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大纲多年来一直参照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教师的教学以教材为基础,注重语法、词汇等知识点教学,教学模式单一,忽略了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所设置的课时为一周四学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教师要完成教材上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几乎没有给学生运用英语的时间和机会,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不到提高。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很多学校还没有足够师资,为解决这一难题,学校采用的方法就是大班教学。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班级人数大都在60人以上,学生很难获得课堂上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还有,高职英语教材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总体上以精读课程为主。采用的教材也就局限于综合、阅读、听力教程上。一个学校根据不同的专业用一到两套教材,教师采用统一授课、统一评价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模式让学生没有太大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也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难以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

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1.编写适合于高职英语的教材。高职英语教学不同于英语专业教学以及大学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实用性。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应以实用性作为导向,教材的编写应建立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掌握好两个方面的衔接:一是与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衔接。教材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教材太简单,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也会失去兴趣。二是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衔接。岗位需求在不断变化,学校应构建与岗位需求一致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

2.创建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打造高职英语视听说课堂。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学生的听说能力尤为重要。但是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精读课程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听说能力。英语视听说课是把视频课、听力课、口语课融合在一起的英语教学课。该课程有着传统的英语课程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利用影像资料给学生呈现出真实的语言环境,同时结合文字、声音、电子教案等多媒体的优点,构建出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上提供了丰富的原声音频、视频资料。这些都是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为教师把英语课堂变成视听说课堂提供了资源上的保障。目前高职英语教材主要有综合课教材和听力课程的教材,这对进行视听说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加以补充。根据教材本身的编排内容,教师从网上选取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作为课文导入部分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还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如在讲授《新起点大学英语》精读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Music的时候,教师可以节选历史上伟大的摇滚乐队的音频和视频资料作为引入,首先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接下来展开讨论,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影片也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这两部影片可以极大地鼓励学生在遭遇人生的挫折和困境时要勇敢面对,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不懈努力,最后获得成功。

3.教师角色的转换。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英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整堂课的组织者与主导者,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而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里,笔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是近年来英语教育者们一直探索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对班上同学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有着充分的了解,使学生真正自愿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现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在教师所创设的不同的情境下将他们“内化”的知识再“外化”(即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采用多元课程评价方式。众所周知,课程评价是整个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郭沫若曾经说过:“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手段。多年来,教育者和英语教师们一直努力探索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目前,高职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课程考试 (英语课程的期中或期末考试)、英语等级考试(高职高专应用能力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类评价方式从本质上属于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考核,如期末课程考试,结业考试等,其评价焦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表现以及对教师授课方法的态度、教师的教学风格的有效性上。终结性评价是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它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重视其努力的过程和进步。如果任课教师单一的采用终结性评价这种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高职的同学们来讲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原本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

笔者建议高职英语教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的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高职英语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他们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加以肯定和鼓励。具体操作过程:(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测评学习是否有进步、方法是否有效、能否监控学习行为)可以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学有所得、学有所思的习惯。(2)成长档案。这是用来记录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进步程度、学习过程的重要资料。在一阶段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档案来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成长档案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修正措施。(3)课堂评价。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学生都很在乎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教师的一次肯定的微笑、赞许的点头、鼓励的目光都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应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多进行纵向比较看到学生的进步,少进行横向比较,不要把一个学生的短处和另一个学生长处做比较。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各有其特点,高职英语教师只有引入多元的评价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和需要攻克的难题,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更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和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把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变为英语视听说课堂给广大教师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英语教师们提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目前的情况下,高职英语教师要进行课堂英语视听说课还会遇到诸多困难。但是,通过笔者的教学体会,英语视听说课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对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探究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笔者相信,在广大高职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的共同努力下,英语视听说课程一定能帮助高职英语教师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之路,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Gronlund,N.E.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M].Boston:Allyn&Bacon,1998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崔玉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9)

[4]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马峥嵘.谈影像资料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

[6]蒲雅洁.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教学实践尝试[J].海外英语,2010,(8)

[7]汪双飞,陈坚林.信息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8]吴巧红.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1,(9)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教材高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